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结构形态及转型研究

2016-09-10 22:11江静丁小喻汪长球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长三角绩效评价

江静 丁小喻 汪长球

【摘要】商品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大宗商品市场的结构特征有7小点。大宗商品市场在结构上则体现了交易模式多样、特定信用规则、特定金融规则、特定商品指数、特定标准化体系等特征,市场结构和形态呈现不断优化和转型。在市场自然演进下形成的大宗商品市场数量庞大,直接影响商品供求,实现大宗商品交易、仓储、物流等多方面功能。如今发展着的大宗商品市场也有许多存在的问题,正等着我们去解决。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大宗商品发展较快区域,然而我们的其他区域大宗市场的发展可以参考这里的市场经验,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去发展。如何优化大宗商品市场也有许多的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大宗商品市场 结构形态 绩效评价 长三角

一、大宗商品市场及其结构特征

(一)大宗商品市场简述

大宗商品市场是一种新型的,通过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的现货交易模式,以及是商品进行期现货和中远期交易的市场。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始于1997年,是那个时期国内贸易部批准成立的。

大宗商品市场内涵特征转型。市场经历了多重变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监管的强化,大宗商品市场面临了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规则性革命。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代表政府和主权要素的市场政策的密集改变;二是代表市场要素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的密集改变。这些预示着我国大宗商品市场逐步向规则性市场发展。

(二)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特征

1.市场准入体制形成。大宗商品市场在探索市场准入变革,采取工商注册制,以此来降低商业性市场机构创立及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创立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2.全球化市场特征。中国的产业、商品、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发展,成为过去一年中的重要发展特征。我国的大宗商品企业在融资体系上获得了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广泛地参与不同类型国际市场的投资和跨境贸易。

3.主权商品市场形成。随着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建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市场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新的政策性及国际性的自由贸易区,形成了中国的主权商品市场。

4.市场交易模式多样化。我国现有的大宗商品市场在交易模式上已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许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努力推动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创新,在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引领下,施行多种交易模式的并行。

5.大数据应用广泛。大数据的概念及业务体系蓬勃发展推动了大宗商品数据应用,市场对大宗商品数据进行处理和应用,形成和组建了与大宗商品市场相关的有效数据运营商和商业化数据产品,并进行了商品数据的研究、编制和应用。

6.形成了独特的信用规则和金融规则。大宗商品市场的信用环境的建立已成为政府政策制订的重点。与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相比,目前信用评级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仍然缺乏。而货币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使用的规则和成本,也影响了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的效率。但由于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金融规则,系统化金融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7.形成了特定的标准化体系。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市场和交易平台,在探索形成各种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包括仓储标准化、信息服务标准化、交易管理标准化。但目前,标准化的努力仍具有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大宗商品市场标准化的商业模式及商业环境,似乎还未有示范性的机构出现。

二、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状况

大宗商品市场结构先与传统的商品市场结构有一定的区别,大宗商品市场通常由多层次商品市场领头,后引申出两个分支,分别为商品现货市场和商品衍生品市场。商品现货市场则再分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集市,这些市场统一由商务部监管。商品衍生品市场则由两部分组成: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分为期货市场(由证监会监管)、商品场内期权(市场空白)、类期货交易平台(目前为地方政府监管或监管空白);场外市场分为商品远期、商品期权、商品互换,这个市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大宗商品市场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市场交易模式比较传统。大宗商品的交易模式相对传统的市场没有发生显著的转型与升级。从长三角地区来说,大多大宗交易平台仍没有根本改变集市化交易的现状。

2.信用规则较为初级。大宗商品市场已形成一定的信用评级规则,但目前的信用评级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均较为初级,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市场信用规则建立相对其他地区已走在前面,但从效果和状况看,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3.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使用较大,依赖金融支持。对于长三角地区来说,已构筑交易商、供应链、物流、银行等相互共赢的金融链条,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建立,系统化金融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影响了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的效率。

4.商品指数化不够。我国大宗商品领域的指数产品持续推出,但指数产品大多为信息化产品,作为商业化指数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有效使用的并不多。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航运指数,但由于有效指数商品的缺乏,大宗商品交易商仍然以企业性的交易模式为主。

5.企业标准化特征明显。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努力推动各种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包括仓储标准化、信息服务标准化、交易管理标准化。但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标准化的努力仍具有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大宗商品市场标准化的商业模式及商业环境似乎还未有示范性的机构出现。

三、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的绩效评价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指以买卖双方交纳保证金为入市条件,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或者类似结算制度,采用集中撮合交易方式进行大宗商品标准化合约交易的机构或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交易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期货交易方式和现货贸易方式。大宗商品市场的两种贸易方式为现货连续交易和现货贸易。

目前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结构还是比较完善的,并且也在一步步发展以取得更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大宗商品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使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市场绩效也存在改善的需要。首先,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区域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各管理部门间的监管权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整个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这种情况造成了某些产品价格扭曲或价格信息不充分,无法正确指导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造成市场供求失衡,部分行业反应滞后,产能过剩。其二,长三角地区虽然相比全国来说,已建立了一定大宗商品市场现代化的市场组织体系,但与国外市场相比,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组织体系以及交易方式在各方面的发展仍不足,并且大宗商品的流转效率较低。其三,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市场有效的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充分形成。因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缓慢,并且实体企业没有具备规避价格风险的意识及手段。其四,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够,价格影响力不强,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能力不高,“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缺失。最后,长三角地区虽然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走在全国签名,但大宗商品市场立法还比较滞后,没有形成良性的监管体系,出现问题出现处罚、监管不力。

四、优化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运行体系

国际上的期货市场交易所都是建立在开放自由的金融体系下,由于市场中的资金流动不受限制,所以厂商和投资者都参与该品种的交易,并把该品种的市场价格定为基准贸易价格。所以,建议我国应当加快金融市场向国际化市场标准前进,以此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要建立中心交易所,有榜样的作用

一个中心交易所能否拥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辐射力,关键取决于它的会员机构是否强大。大宗商品市场的经营机构是增强中心交易所辐射力的关键基础力量,为了实现中心类交易所的广泛影响力,大宗商品交易所要能做到对新市场的开发、交易所中不同品种的推广、客户数量的增加和客户质量的增强。

(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要求严格守法

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中,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的体系,能够具体地涵盖所有的交易活动;第二种是指这些法律法规符合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依靠投资人的主观臆断或领导们的意志去扰乱市场正常运行机制。

(四)完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功能

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有着行业垄断的现象,是由历史和制度造成的,所以我国药必须不断地减少乃至消除垄断。国外市场的发展已经证明,在期货市场逐步成熟的时候,要适时推动现货市场的建立,完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功能。斯坦福大学杰弗利·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市场的发展演化为三阶段,分别是标准化的现货市场、活跃的远期市场、成熟的现货市场,有效管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效率。

(五)参与到国际商品定价体系中

我国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以区域性市场为主,很难参与国际商品定价体系中。上海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期货交易所是现国内价格风向标,但参与者主要是国内生产商、贸易商,很少几乎没有国际机构参与。

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受到了大宗商品市场结构的影响。在现在实行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该国在该种商品在全球市场中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由其定价权体现出来。然而现在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却不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这个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因此,中国会对于产业链的全面整合和对大宗市场结构进行改善,让我们一步步靠近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直至掌握它。

参考文献

[1]赵远.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年鉴(2014)上市概括市场特征[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

[2]张小艳.我国期货市场效率与风险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蒋天颖.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4,33(10):1825-1836.

[4]周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9(3).

[5]蒋天颖,史亚男.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10):130-139.

[6]蒋天颖,谢敏,郑长娟.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现状与运作机制—以宁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社,2015.

[7]陈鼎瑜.抓住机遇 明确定位 提高市场竞争力—关于制定和实施港口企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国港口.2000(08).

[8]陈丽芬.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尴尬与未来[J].商场现代化,2013,31:71.

[9]蔡进.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6-9.

作者简介:江静(1995-),女,汉族,浙江温岭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宗商品交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宗商品交易;丁小喻(1996-),女,汉族,浙江义乌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宗商品交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宗商品交易;汪长球(1971-),男,瑶族,湖南江永人,宁波大红鹰学院老师,博士,研究方向:大宗商品交易。

猜你喜欢
长三角绩效评价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长三角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