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元培育研究

2016-09-10 22:11袁宏强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本溪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创新学校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基础性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摆在学校面前的新课题,需要着力探索。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双元培育 研究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双元培育的概念

(一)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特殊对象,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研究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经济发展是指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多方面社会经济的变化,受自然资源、制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二)双元培育的概念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

二、区域经济现状及劳动力需求分析

“十二五”时期,本溪市把全面落实东北振兴政策举措作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把加快建设“三都五城”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药都”,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即将开启的“十三五”时期,本溪市将布局“大健康产业立市”战略——以“中国药都”为基础,构建大健康产业带,建成全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基础,以健康服务业为重点,坚持全域药都发展理念,构建由西至东大健康产业带,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城市。随着“十三五”本溪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调整加快,人才的引领和驱动成为当务之急,未来五年,本溪医药制药企业需要近万药业人才,主要包括四类人员,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技能人员和其他人员,其中,技术技能人员的需求达到60%以上,产业人才需求数量和层次的提高,经济与产业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也日益走向多元化,催生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的思考与研究。

三、双元培育模式的构建

(一)建设“双元培养、合作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为指导,形成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平台。深入研究合作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情感交流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整合合作双方资源,形成校企双元培养、合作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组成专业双主体办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专家及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对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专业及专业群人才需求(本地区职业标准、岗位标准)和岗位素质结构能力的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模式研究及运行。

(二)构建知行合一课程体系

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由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和各级人才中心共同参与,参考企业生产、服务规律,以典型企业操作过程为项目,梳理为该过程服务的专业人才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为典型流程服务所需的技能和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拓展知识和技能,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专业与岗位结合、能力与素质结合”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

(三)建立适合双元培养、双导师授课的教学形式

详细分析专业岗位及岗位群操作人员的素质结构需求和能力结构需求,针对学情实际,在专业知识教学、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开拓思路,构建适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四)双元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教材

与合作企业协作,针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及实训内容,统筹兼顾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教材的多元性、职业性、实践性原则,编写优质核心出版教材,做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双融合”教育。

(五)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设能工巧匠平台,培育学生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精神。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或优秀往届毕业生来校开展讲座,介绍当代企业管理特点,先进专业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及生产实践中的小改小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构建双元评价体系

建立校企双元的学习评价系统。学校主要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理论基础、基础技术、技能水平等,企业主要评价学徒的职业素养、企业认同感和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岗位技术技能水平等。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定性评价与动态评价、行为评价与心理评价相辅相成的原则。

在构建校企共建的互认共享的评价体系基础上,改革学生就业创业办法,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使优秀的毕业生找到合适的企业,使优质的企业找到适合的毕业生。

(七)“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和“订单”企业中,以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的方式或从企业引入适合学生技能训练的产品等方式,把企业的生产培训中心引入学校,并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逐步实现“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八位一体教学模式。

四、双元培育模式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政府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从宏观层面把握参与双元培育的行业背景、企业和学校的资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促进校企长期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

二是行业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协调和规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对学校和企业实施专业指导、质量评价和技术服务。

三是合作企业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的主体之一,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育教学过程、“双师型”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企业应保障学徒的基本权利,严格执行育人用人交互衔接制度,确保学徒在企业实践的同时,能够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将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员工考核,并给予奖励。

四是学校要在政府的主导下,依法牵头筹建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多元投资主体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职教集团治理机构。

参考文献

[1]徐一畅.《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吉林大学》,2009.

[2]黄巍,唐友,佟明亮.《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

[3]薄爱敬.《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与职业》,2014.

作者简介:袁宏强(1983-),男,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