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

2016-09-10 17:30张晓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摘要】近年来陆续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愈演愈烈的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牙买加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是现实改革的最优选择。正确把握历史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当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给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可供选择的路径以及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点

金融海啸以来,全世界围绕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展开了深入研究和辩论。过去40年以来无数次金融危机已经充分表明: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家的货币政策缺乏约束、主要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过度震荡、国际投机资金肆意横行,乃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和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针对于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讨论集中在了以下几个问题上。

(二)货币本位问题

即采用何种货币资产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下如何确定各种储备资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储备货币的确定是国际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中利益博弈的焦点。从短期来看,当前应该考虑构建一个合理的制衡机制,打破美元霸权,消除美元的过度发行问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需求上寻求均衡。美国应该更多地承担起作为最重要储备货币国的责任,而不能任意转嫁危机。从长远来说,应该继续增强欧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推动国际贸易结算及大宗商品计价的多元化,推动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三)汇率制度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逐步开放金融领域,以促进本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争取更大利益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各国需要慎重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同的汇率制度,分别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国家,相反却没有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的国家,也没有一种汇率制度适合一国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与自身经济发展实力和金融管理水平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汇率制度,同时承担维护汇率相对稳定的义务。历史经验表明,汇率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经济金融政策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四)IMF改革问题

IMF作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IMF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被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操纵,不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而制约了国际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当然,IMF在稳定国际金融方面做出的贡献也是不能埋没的,但为了促使其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对它进行一轮深入的改革:第一,对IMF的决策机制进行改革,相应减少美国的份额,加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金砖五国”在基金组织中份额。第二,加强IMF作为多边机构的作用,加强其对主要国际货币国家的监测和约束职能。第三,IMF对主要货币发行国的监督应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虽然规则中有这样的条款,但缺乏现实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五)国际游资监管问题

受国际间资本流动大幅度动荡影响最深的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由于欠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和较弱的市场调节能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对货币的自由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外汇储备的选择与管理上还不能适应国际资本流动与变化的节奏。金融的自由化进程过于迅速,出现了无序、波动过大和恶意投机以致破坏自由市场的趋势,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主流方案综述

国际货币体系的选择不仅关乎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它更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政治利益层面上角逐的结果。构建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是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权力格局重新组合和转移的一场多边战略博弈。国际货币体系的变更交替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它的最终形成也是各个国家之间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一段时间内国家博弈的均衡点。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理论界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

(一)“新金本位制”方案

黄金之所以屡次被提及到国际货币的高度,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唯一不附带任何信用的货币,其内含价值决定了它不会被某个国家所左右。当美元的信用越来越差的情况下,黄金受到各国央行和国际市场的欢迎便是理所应当了。但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和全球贸易的迅猛增长,客观上需要更多的流通货币和支付手段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而黄金的年产量仅有两三千吨,地面总存量也不过16万吨,十分有限的实物供应表明,黄金确实无力继续承担国际货币的职能。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一种比较灵活的清偿力供应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回到金本位制是不现实的。

(二)SDR型国际货币方案

从SDR创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但SDR的超主权货币之路没有实质性进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特别提款权并不是实际流通的货币,而是作为一种储备资产的补充而存在的,它难以承担主要储备货币的功能。其次,掌握货币主导权的大国不会容忍SDR来分担利益。货币是一国经济实力的象征,超主权货币的根本问题在于它背后没有强大的经济势力使之可以凌驾于实力强大的主权国家之上。尤其对于美国来讲,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是其核心利益,要让它在该问题上进行妥协是天方夜谭。再次,除非全球重新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否则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同样存在不稳定性,只不过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问题转移到特别提款权身上。最后,特别提款权要成为国际储备资产,需要提高IMF的地位,一国货币是依靠政府的国家信用而强制流通的,因此提升特别提款权作用,必须扩大IMF的权威。目前IMF的权威性仍然不够,离世界性中央银行的距离还相当遥远。

(三)全球单一货币方案

单一货币制方案的核心是要成立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消除现在国别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所带来的各种弊端。然而,这种完全独立的世界中央银行与各主权国家的利益却是背道而驰的。目前世界经济、世界秩序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如果超主权就意味着各国放弃主权,形成超越各个国家的全球统一政府,这在目前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欧元区能够在局部做到但也很不完善,更何况欧元区源于历史渊源,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本身存在高度的统一性,相对于全球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就显得容易很多。

建立单一世界货币只能是一种终极的理想,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参照系,这可能是未来的追求,需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才可能实现。因此,超主权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较为现实的处理办法:国际货币多元化。

(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方案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美元内在价值的趋贬,各国的国际储备货币也出现了分散化的趋向。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来削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形成若干个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国际货币和区域性货币,平衡多方利益,结束国际货币体系对一国货币的依赖以及被控制的历史,符合国际金融体系的现实发展状况,容易得到各国的相应和支持。同时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世界清偿力的增长,在拜托对美元的过分依赖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世界清偿力获得比较充分的来源。值得指出的是,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不同的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必然导致这些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这又会增加各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储备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另外,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必将引发全球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竞争,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将更加剧烈。尽管如此,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是现实改革的最优选择。

三、人民币国际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问题,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陈岩岩等(2005)着眼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分析在一国主权范围内实现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应该首先对人民币、港元和澳元进行整合,在次区域范围内实现货币一体化。李靖(2006)对人民币国际化做出了四阶段设想:边贸和旅游消费中的流通手段阶段、亚洲的存贷资产阶段、投资资产阶段以及储备资产阶段。殷剑峰(2009)从流通区域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走出去可按照“人民币准周边化、人民币正式周边化、人民币准区域化、正式区域化、准国际化、正式国际化”的战略,分阶段推进。刘曙光(2009)认为,按地域分布依次实现人民币周边化-亚洲化-南方化-全球化,按行使职能划分,先推行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再推进非居民人民币债券股票基金交易。李稻葵(2008)认为,可以采用一种双轨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在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逐步改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在境外充分运用香港的优势,尽快扩大人民币证券市场规模,创造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成熟条件。

从职能上讲,作为国际货币,它只不过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使用地理范围上的扩大和深化,要经历从贸易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转变;从我国经济贸易状况来看,要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只能从我国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入手。因为我国对这些国家有很强的影响力,并且伴随巨额外贸逆差,通过进口向这些国家输出人民币是人民币流出机制建设的最重要渠道。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基本路径应该是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近年来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中的流通和使用规模日益扩大,在个别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已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并被广泛接受,人民币周边化已经基本实现。

(二)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现实选择

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是在人民币周边化的基础上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来加以实现:一是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支付结算功能;二是进一步扩宽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规模;三是加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力度,完善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机制建设。

1.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经过持续的快速增长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东亚区域最具活力的经济和贸易大国。这为人民币在周边的广泛流通提供了地域经济基础。在完善了人民币定价机制的基础之上,在同周边各国和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可以逐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并不断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区域范围。通过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可以减少周边国家队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为将来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打下基础。目前人民币在新加坡、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已广泛流通和使用,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境外存量。

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大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投资中的使用可以帮助我国企业从根本上消除通过境外银行或者非银行渠道换汇结算中的周期长、汇兑风险大合汇兑差价损失问题,节约汇兑成本,增加贸易利润。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有利于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利益,对我国提高对外交往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还有利于我国银行发挥本币优势,拓展了与外资银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

2.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货币互换表面上看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相互拆借,但事实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国间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扩大了人民币在地区范围内的流通程度,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地位,继而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基础。

中国应积极与东亚各国或地区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扩大互换计划的国别范围、延长计划期限、增加计划额度,以进一步促进双边的经贸活动和满足海外的人民币资金需求。通过建立广泛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去美元化”,增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联系和政治互信,促进人民币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3.资本项目开放力度与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机制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主的人民币流出渠道,从中国人民银行这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人民币结算的对外贸易中,进口占绝对多数,这也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呈现净流出状态。人民币在海外的不断沉淀必然会产生境外银行和企业持有的人民币缺乏投资机会、国内企业境外筹资的人民币如何回流等问题,从而倒逼中国加速开放资本项目进程。资本项目开放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资本项目的开放也是实现我国人民币的国际职能由计价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迈进的关键步骤,人民币要想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发挥各种货币职能,就必须大力推进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

另外,作为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货币必须同时具备国际支付结算和价值储藏两项功能,而要实现这两项功能则需要“两条腿”走路:建立境内货币向境外流出的机制和境外货币向境内回流的机制。流出是回流的前提,回流是流出的基础。目前,人民币流出境外主要有四个渠道:个人合法携带出境、通过贸易结算流出境外、双边货币互换、地下钱庄。未来的人民币流出机制建设可以借鉴美国与日本的经验,通过对外援助实现资本输出,之前我国进行的国际援助大多是以美元进行支付,现在应该强调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扩大人民币的流出范围。在流入机制的建设中,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动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以完善人民币在经贸领域中的支付结算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需要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在内的人民币金融市场。

四、结论

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不二选择,中国要正确把握历史机遇,按照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基本路径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发挥人民币作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各种职能,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支付结算功能,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加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力度并完善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机制建设。

作者简介:张晓(1991-),女,汉族,河北邯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古代的货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