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6-09-10 18:29姚兴财
时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回归

姚兴财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7年至2010年10月间165个月的月度CPI、M1及M2的同比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CPI与M1和M2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但 CPI与M1和M2的相关性都不太显著。

【关键词】CPI 货币供应量 回归

一、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界定

(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涨,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折算指数。本文将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品的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

(二)货币供应量及其度量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应量的度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度量,这三个口径分别是通货、货币、准货币;“通货”指流通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有形实体货币和信用货币;“货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之外的通货以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等于储蓄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币存款之和。

2.中国对货币供应量的度量。中国对货币供应量的度量也分为三个口径,这三个口径分别为M0、M1以及M2。M0指流通中的现金;M1等于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的和;M2等于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二、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传统的货币数量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成正相关,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费雪方程式:MV=PT或P=MV/T(P为物价水平、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费雪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P与货币供应量同方向变化。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佛利德曼在1992年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与CPI没有因果关系的结论。

麦克德雷斯和韦伯在1995年使用30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姚远在2007年运用方差分解和协整的计量方法得出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存在滞后效应;伍志文在2002年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CPI存在负相关性。

三、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CPI作为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分别选用M1和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度量指标,选择1997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月度CPI、M1及M2的同比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以下为实证结果:

从表1可以得到CPI对M1的回归方程为:CPI=0.1279 M1-2.5484;从表2可以得到CPI对M2的回归方程为:CPI=-0.2519 M2+4.1305;从表3可以发现CPI与M1的相关系数大于0,与M2的相关系数小于0。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货币供应量M1与消费物价指数(CPI)成负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小于零),货币供应量M2与消费物价指数(CPI))成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大于零),但是消费物价指数(CPI)无论是与M1和M2的相关性都不太显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较小)

参考文献

[1]宋建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创刊30年征文.

[2]黄贤国.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分析—2002-2008年间中国货币供应量变化与物价指数CPI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猜你喜欢
货币供应量回归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当前货币供应量(M2)是否适度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