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壮举英雄史诗

2016-09-10 07:22
党史纵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会师皖南红四方面军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粉碎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高举抗日救国旗帜,纵横征战十余省,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筑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历史丰碑!

安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安徽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民族独立、祖国解放、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约3万安徽人参加了长征。他们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殊死搏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军主力长征期间,还有一大批奉命留在皖南、皖西等地的红军将士,就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红军长征胜利做出了宝贵贡献。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特开设“图说长征”专栏,以深切缅怀无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安徽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反“围剿”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从1930年底至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先后5次对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江西边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在前4次的反“围剿”中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影响,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图为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时修筑的碉堡。

▲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图为江西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进行战略性的大转移——长征。其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陆续分别从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鄂川黔苏区出发,开始长征。图为于都县东门渡口纪念碑。

皖南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底,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皖南失利后离开皖南。皖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分别在鄣公山、泾旌宁宣地区和贵秋东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4月,为了统一领导皖浙赣边的游击战争,闽浙赣省委改组为皖浙赣省委,关英任书记,并在所辖地区分别成立5个特委,同时成立了皖浙赣红军独立团,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图为皖南三年游击战争示意图。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 1934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皖南歙县石门等地。之后,先遣队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图为皖南汤口胜利会师地旧址。

南方游击战争 1934年秋至1937年冬,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广东8省15个地区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图为陈毅(左一)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部分干部合影(1940年摄)。

血战湘江 中央红军撤离革命根据地后,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于1934年11月抵达湘江。蒋介石调兵30万构筑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广大指战员以英勇献身精神与敌浴血奋战,终于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此战,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使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图为红军突破的第四道封锁线——广西兴安界首镇。

遵义会议 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后,智取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月中旬,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图为《遵义会议》版画。

强渡乌江 湘江战役后,毛泽东力主中央红军放弃赴湘西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甩掉强敌、西进贵州的主张。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强渡乌江。图为乌江江界河渡口。

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逼近贵阳。国民党军各部队火速增援贵阳“保驾”,毛泽东抓住时机挥师向国民党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直逼昆明,迫使云南军阀急调滇军和各县民团防守省城,进一步削弱了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红军趁机直扑金沙江,于1935年5月渡过金沙江。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岩洞。

四渡赤水 红军攻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毛泽东等指挥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始了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图为红军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土城渡口。

彝海结盟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需要通过四川冕宁大凉山彝族区。由于历史原因,彝汉矛盾很深。1935年5月,刘伯承率红军长征先遣队到达彝海地区,红军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结盟,并帮助建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红军在彝族人民群众支援下顺利通过彝区,为以后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图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街头彝海结盟塑像。

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通过彝族区后,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1935年5月25日,营长孙继先挑选并带领17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川军密集的枪弹和炮火强渡大渡河,打开了中央红军北进的通道。5月29日,红军赶到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攀踏悬空的铁索,一面铺架门板,一面匍匐射击,神勇地攻占了对岸的桥头堡,占领泸定城。图为版画《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红军翻越雪山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自毛儿盖出发,进入茫茫无边、人烟稀少的水草地。经过艰苦努力,右路军以坚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草地到达四川班佑、巴西地区。随后,右路军发起包座战役,攻占包座,打开了通向陕西、甘肃的大门。图为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翻雪山 中央红军为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自硗碛村翻越了长征以来第一座雪山——夹金山。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过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县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图为红军长征时翻越的夹金山。

激战腊子口 包座战役后,中共中央率直属纵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俄界会议,会议坚持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号召红四方面军全体忠于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并决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9月17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突破位于四川、甘肃边境的天险腊子口。18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图为要隘腊子口。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陕甘支队在陕北甘泉地区同红十五军团会师,并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苏区,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图为红军庆祝直罗镇战役胜利大会。

团结北上 长征中,各路红军在战略上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强渡嘉陵江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结束,途经川、康、青、甘四省,行程近万里。红二十五军长征,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9月,起点是鄂豫皖苏区,途经鄂、豫、陕、甘等省,行程近万里,最终在甘肃永坪与陕甘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的长征,从1935年11月南下湘中开始,到1936年10月在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8省,行程8000余公里。图为云南石鼓渡口。1936年4月25日至28日,红二、六军团在这里渡过金沙江。

三军大会师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将台堡会师为标志,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会师,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图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部分团以上干部在甘肃省宫合镇合影。

长征中的安徽人 在红军长征期间,安徽约有3万人参加了长征,他们大都分布在3个主力部队,绝大多数在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有王稼祥、李克农、黄镇、聂鹤亭等;红四方面军有洪学智、陶勇、皮定均等;红二十五军有李耀、陈先瑞等。据统计,在参加长征的100余名安徽籍将军中,解放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0人,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8人。全国著名将军县之一的金寨县,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其中有51位参加了长征。

戚先初,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图为1935年10月,戚先初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参加榆林桥战斗后留影。

猜你喜欢
会师皖南红四方面军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浅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到皖南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新安画派风格的发展论析
中超三队“会师”亚冠16强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皖南山水田园诗初探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看红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历史瞬间之九:激战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