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细节收获更有价值的成长

2016-09-10 07:22高鹏
中小学德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文小燕子品德

高鹏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堂上,一些貌似无关紧要的教学行为、意外的生成和偏离主题的教学互动,实际上都指向儿童的道德成长,折射着教师对儿童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让儿童收获了更有价值的成长。

关 键 词

品德与生活课;儿童生活;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2-0049-02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理解儿童生活,让品德课堂真正走向生活,由此成为品德课教师的追求。其间,许多“不一样”的课堂细节,引发了我们对儿童生活的思考(文中课例均选自粤教版《品德与生活》)。

一、“无关紧要”的教学行为——理解儿童眼中的世界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教师视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身就影响着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将课堂教学本身视为一种生活。对于品德课教师而言,一走进教室,德育就开始了。

这是苏老师借班执教《新学年,朋友多》(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现场。虽然与孩子们第一次见面,但在上课过程中,苏老师叫得出每位学生的名字,而且都只“点名”不“道姓”;提问同学时,她总是说:“某某,你请。”孩子们与新老师的距离感一下子缩短了,紧张感也逐渐消失,愉快地投入了学习。有了苏老师的言传身教,尊重他人不再是一句口号,孩子们乐于交朋友,积极探究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初次见面,苏老师是如何做到这样自然而熟稔呢?原来,课前准备时,苏老师亲切地和孩子们打招呼,细致地问了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如“家乐”“博文”“佩婷”等;然后,写在自己带来的标签纸上,贴在孩子胸前。对此,我们往往习以为常:在诸多观摩课现场,借班上课的老师都会想出各种“妙招”,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这些“小动作”看似无关紧要,却折射了品德课教师对生活理念的把握和践行。苏老师用“小动作”为孩子们作出了生动的范例。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与同伴交往,就是要从记住对方的名字、特征开始。

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儿童眼中的成人,尤其是品德课教师,往往就是其行为的榜样。理解儿童眼中的世界,以此为立足点,指引我们的教学行为,品德课堂才能真正引领儿童生活。

二、课堂“意外”的智慧应对——尊重儿童对生活的理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童年生活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课堂上“意外”的声音,往往就是孩子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例如,《家乡的春天》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多彩的季节》第一课的内容。教学本课时,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假期返回学校。因此,本课既承接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喜悦和幸福,又展现了草长莺飞的春之景象,旨在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为此,教师设计了剪、画、说、唱等环节,引领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多彩的春天。当教师带领学生唱起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时,一个孩子小声嘀咕了一句:“燕子只有肚皮是白的,怎么是花衣呢。”教师留意到了这个不“和谐”的声音,便停下来请他发言。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刚学了语文课文《燕子》,里面讲到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只有肚皮是白的。燕子应该只有黑白两色才对,那这首歌里怎么说小燕子是穿花衣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顿时议论纷纷。见此情景,教师顺势请孩子们讨论这首儿歌的内容。学生们分组讨论后纷纷发言:

生1:春节时,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漂亮的新衣服。小燕子春天回家穿花衣,就像我们穿新衣服过春节一样。

生2: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小燕子就像春的使者,它一来所有的地方都披上了美丽的颜色。所以说小燕子穿花衣。

……

孩子们说得多好啊!他们用淳朴而稚嫩的言语表达了自己眼中的春天,而这些正来自于孩子对身边生活的体认。这些认识或许片面幼稚,甚或是错误的,却源自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尊重并智慧对待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品德课堂才会真正贴近儿童,富有道德生长的气息。

三、“偏离”主题的教学互动——让儿童收获更有价值的成长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因此,许多教师都注重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加深学生的体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貌似偏离主题的活动,会让我们收获令人欣喜的教育价值。

例如,《周末的晚上》(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旨在让儿童体验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感受与人交往中有礼貌的快乐。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展开了一段“偏离”主题的互动:

师:下面,我们要分角色表演教材中的连环画情景。谁想表演,自己站到前面来好吗?

(5名学生相继走到台前。但是,连环画中只有4个角色。)

师:小朋友们,现在有两个小主人,怎么办?

小文(5名上台学生之一):老师,让亮亮来演吧,下次我再演。

师(抚着小文的头):你真是个好孩子,懂得要谦让。

学生表演(略)。

师:小朋友们的表演非常成功!他们表演的这么好,应该表扬谁呢?

生:评论(略)。

师:大家说得真好,再想想还应该表扬谁?

生(沉默后):小文!他把表演机会让给了亮亮。

师(走到小文面前):对,我们还应该表扬小文。因为他能主动把机会让给别人,在这次故事表演中,他也出了一份力。大家同意吗?

全体学生高兴地为小文鼓掌,小文脸上露出了喜悦和自豪的笑容。

积小善成大德。儿童情感与态度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局限于一节课的教学。师生对小文的表扬看似脱离了本课的教学主题,却让学生收获了更有价值的成长:它关乎儿童的友情、待人接物的态度,关乎儿童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不一样的品德课堂细节,隐藏着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探究,孕育着道德成长的种子。尝试理解儿童眼中的世界,尊重儿童对世界的理解,才能让儿童收获更有价值的成长,享有道德的品德与生活课堂。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阳光小学

深圳  51805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小文小燕子品德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发现迁徙的秘密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