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一步

2016-09-10 07:22孟令香
中小学德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扁鹊师爱理念

孟令香

摘    要

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需让“师爱”从本能到理性,“经验”从技巧到策略,“理念”从“治病”到“树人”,从而实现专业能力的改变和提升。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成长;师爱;经验;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2-0061-02

如何实现乃至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是每一位班主任日思夜想不断追求的问题。近期,笔者主持召开了所在地区的班主任论坛交流活动。在领略了班主任们的各种独特的管理艺术之后,对当前班主任群体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专业成长,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师爱:从本能到理性

师爱,一直是班主任在经验交流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主题,诸如“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爱是步入孩子心门的钥匙”之类的说法,可谓比比皆是。如有一位班主任讲了自己用爱感化问题生的案例:“他生日的那天,我把自己设计的一张生日贺卡亲手交给他,全班同学像升国旗一样,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深情地共同唱起生日歌……此时的他,已经被感动得泪水奔涌。”

这样的案例很多,教学实践中,不少班主任喜欢借助一些特殊日子送给特殊学生以特殊的爱,这个做法值得肯定。问题是,在学生被“爱”感动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理想的结局是学生从此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由一个问题生变成了“五好生”。只是,这样的可能性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少出现。大多数的结局是,学生暂时“好了”几天,然后又“涛声依旧”,甚至有可能“擦干眼泪继续走老路”。这种把感动当作师爱“成效”的做法,说明很多班主任并未真正理解师爱的内涵。在笔者看来,一个“会爱”的班主任至少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因生给爱”,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爱;二是“爱要得体”,就是教师施爱的方式、方法要适当;三是“师爱有道”,班主任的爱心应该是源于本能、抛却功利、追求专业的理性之爱。

也就是说,师爱源于本能之爱,但又超越本能。真正的师爱,应该学会把“感动”作为教育的开始,然后借助科学、理性的教育策略,让“感动”持续发酵、内化、升华,并最终成为改变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力量。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理性的专业之爱才是师爱之道,从“有爱”到“会爱”,才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中之道。[1]

二、经验:从技巧到策略

有一位班主任每晚睡前都会给女儿讲一些小故事,女儿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受此启发,他尝试把故事引入到班会中,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验很成功,不仅学生在小故事里“悟”出了大道理,而且曾经最为枯燥的班会也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在这次论坛中,他分享了其中的几个小故事,出示了他针对故事设计的小问题,并重点介绍了故事带来的良好“效应”。

因为笔者当时正在进行省规划课题“叙事型主题班会”的研究,而这位班主任的实验与我的研究方向极为一致,于是联系了他,希望在班会课的设计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沟通。电话中,他极为坦率地说,他感觉以故事为主组织主题班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是在灵光一现的时候借用某个故事来说明问题,就是个小技巧而已。当问及他有没有成熟的课例和实施策略时,他不好意思地回应说,自己只是凭感觉临时性使用,并没有想到怎样选择故事、使用故事,更没有打算构建策略形成体系。

像这位班主任一样,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以自己的智慧获得某种教育经验和技巧,并“小打小闹”地在班级中随性进行零散尝试的人很多。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小有收获,但却很难实现个人成长的重大突破。因为一个班主任如果过于倚重灵光突现的“金点子”,而不对具体的经验做法进行系统整合,就很难实现教育效果的整体性、全局性和效益性。也就是说,从技巧到策略,是对教育经验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成长必须迈出的一步。

三、理念:从“治病”到“树人”

班主任在交流活动中,往往喜欢把自己改变了某个“放荡不羁的古惑仔”,调教好了一群“危害四方的害群之马”,扭转了某些“走向歧途的问题学生”等类似做法作为经验的亮点。且普遍的讲述“格式”就是先介绍学生的问题有多严重,自己怎样运用智慧和技巧进行诊治,然后就是问题一扫而光,学生变得正直阳光、青春灿烂。[2]

应该说,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是班主任的职责之一,但不能成为主要职责,更不能作为班级管理成功的证据。原因有二:一方面,班主任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其主要精力和卓越成就应该在于,以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影响和引领全体学生,让他们尽可能成长得一帆风顺;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树人而不是治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前。问题学生的出现在所难免,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改变问题学生,但绝不能将之作为班级管理的全部和追求,更不能因此遮盖了我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的欠缺与不足。[3]

众所周知,扁鹊是传说中的神医。据说他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能在人还没生病时就预测到疾病,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跟他在一起的人没机会生病,所以大哥一直默默无闻。扁鹊的二哥能在人刚刚有生病的迹象后,稍作调理就治好了,别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也不是很出名。而扁鹊专门治那些已病入膏肓的人,所以人们认为他是神医。对于班主任来说,做一个像扁鹊大哥那样的默默无闻的“神医”,还是做一个如扁鹊般声名显赫的“神医”,不仅事关教育追求的境界,更关乎教育理念的高低——教育是“治病”还是“树人”?

师爱、经验和理念,是班主任的三大核心素养,这三个方面的完美改变和提升,对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于实践,再往前一步,就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蔡连玉.论教师的专业理性之爱[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2]石军.一例品行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3(9).

[3]潘东良.基于创感理念的班级管理创新[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0(2).

(作者单位: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

山东临沂  27600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扁鹊师爱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用心处事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