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善良教育”教会孩子爱

2016-09-10 07:22
中小学德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物个体德国

德国善良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追求“公共的善”,把一个个生命个体及其面对的其他生命视为上天所赐。爱人和一切物类,把其他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非人的其他生命也视为自己的同类,把每个生命个体以及生存其间的人文自然环境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中小学生善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反对暴力、同情弱者、宽容待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

这种“善良教育”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养了小猫、小兔、小狗、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不仅是家庭宠物,也是父母们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家长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饲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小生命。这种“实物教学”往往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为了配合家庭内的“善良教育”,幼儿园里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分发”给孩子们,由他们自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老师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写出“饲养记录”,并说出所喂养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小学设有“善良教育”课,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认养”学校里的各种小动物。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实物个体德国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梦梦”“娇庆”德国行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