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课程标准的“循环一差异”教学

2016-09-10 09:04王国云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学案课程标准

王国云

x

近年来,“基于课程标准的‘循环一差异’教学研究项目”由起初大家的争论、疑问,逐渐转为认可、参与和支持。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孙朝平团队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循环一差异’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受到教育界专家、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一、方案设计科学,实施周密

一是考察学习,重视文献研究。2008年以来,该项目组多次组团到东庐中学、洋思初中、永威学校、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通过网络文献的收集、研究,广泛阅读中外教学理论书籍等方式,从“研究问题域”“研究共同体”“解决问题方法”“典型代表”等维度,比较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研究范式,最终确定了“明示目标、基础学习、合作交流、析疑解难、达标检测、课外学习”的六步课堂结构模式,并编写了导学案配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二是躬身实践,开展行动研究。起初,该项目将八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再逐步伸向高年级。学生座位由“秧苗式”变成“圆桌小组式”,并着手编制配套的实验课教案、导学案。项目组中的几位学科教研员经常集聚全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备课、听课、议课,修改导学案,同时,坚持每周到实验学校调研,启动多轮次的学习、研讨、培训和竞赛活动。

几年来,电话、邮件、QQ、区教研网论坛、《‘六步导学’理念与实践》实验手册等成了研究交流的重要工具。2015年2月建成并启用了“循环一差异教学”网站平台。

三是科学分析,用数据说话。2011年6月,实验学校车桥镇初级中学实验班第一批学生参加中考,由于试卷难度波动,导致实验学校进行纵向比较缺少证据,故采用全区几所优质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横向对比。

对中考七门学科的总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学校学生总分、均分水平最高,总分成绩集中度最高;百分位数高,尤其是在全区排名50%、25%、5%位置的人数都名列第一。

四是邀请专家,进行一线指导。2011年以来,淮安市、区教育局领导、专家,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的专家学者多次亲临车桥镇初级中学,走进课堂,走访教师和学生。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两次前往学校,深入课堂,和研究团队面对面交流,并强调了该教学模式具有“目标明确”“三轮循环”和“差异发展”等特点。

2013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淳5教授专程到车桥镇初级中学进行现场考察、论证。2月,研究团队代表又专程去华师大拜请指导。崔教授指出,“同伴互导”比“合作交流”更直截了当,“差异发展”是该实验主要解决的问题……至此,“循环”“差异”作为本项目的核心概念被真正明确,并将“六步导学”更名为“‘循环一差异’教学”,课堂结构完善为“目标定向一个体自学一同伴互导一教师解难一练习检测一补充学习”,同时,框定了《基于标准的‘循环一差异’教学指南》研究论著篇章结构。

二、研究成果丰富,且卓有影响

一是建构了“循环一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建构“循环一差异”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即“目标定向一个体学习一同伴互导一教师解难一练习检测一补充学习”。“目标定向”即课前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个体学习”即学生阅读、实验、查阅工具书等,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的情况。“同伴互导”即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和全班范围内的学习展示活动。“教师解难”即教师在学生个体自学、同伴互导的基础上,对照课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学习困难和遇到的问题。“练习检测”即学生练习巩固前面的学习内容,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补充学习”即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补充学习或提升学习。

二是探索了学科课程标准分解技术。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具体、明确地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那么,如何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成师生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

其一是制定双向细目表。即从课标对每年级、每学期的要求及单元整体等角度分别绘制“双向细目表”,对所选用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进行注解,分别列出其在单元及整册教材中的权重。

其二是绘制课时目标分解表。即从课标中摘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准,分析陈述方式、表述结构和关键词,剖析或扩展核心概念,确定合适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绘成目标分解表。根据《单元双向细目表》和《课时目标任务分解表》,表述学科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三是编制的课时导学案方便、实用。使用导学案可以更好地实施“循环一差异”教学。导学案内容结构与课堂结构相对应,每篇导学案主要有两部分:背景和学案。“背景”包括教学内容、对象、课时、编校人;“学案”包括目标定向(可分A、B、C层,A层为保底)、个体自学(包括尝试选择、个体探究和明确疑难)、同伴互导(结对交流、小组讨论、班级展示)、教师解难(基于学情)、练习检测(习题形式多样,体现“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和补充学习(分保底要求和拓展延伸)。

导学案结构可以因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型不同而有所调整。编制步骤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细化学习目标、编写学案内容等。区教研室按学期规划学科导学案编制计划,提前、按课时组织编写,并印发给广大教师共享。学科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个体经验等进行二次备课,作出个个性补充和调整。

四是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成效。2012年,实验学校车桥镇初级中学中考总均分高居榜首,优秀率第二,及格率、普高达线率均高于第二名10个百分点,低分率已经降至最少。2013年、2014年中考,各项指标一直稳居全区前列。

2011年,“推广‘循环一差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项目获淮安市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2012年,“循环一差异”教学模式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十大教学模式”。2013年1月,在江苏省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作“推广‘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经验介绍。

同年12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2013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在江苏—淮安专场”中作专题介绍和课堂展示,崔允漷教授对“循环一差异”教学模式进行专题解读。2014年12月成立淮安市“循环一差异”教学研究学校联盟。

如今,各所参加实验的学校校容、校貌有了明显的变化,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2014年9月,实验学校车桥镇初级中学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淮安市涟水县、洪泽县,江苏省南通市、上海市闵行区等省内外教育专家、学者慕名前来考察、学习。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学案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比例尺(一)”导学案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