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2016-09-10 07:22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中心交流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专栏”由中国—东盟中心支持,报道东盟地区教育发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及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秘书处设在北京。

2016年8月1日-7日,以“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成功举办。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在贵阳拉开帷幕以来,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形式和内涵不断创新拓展,影响力持续全面提升,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品牌。在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的背景下,第九届教育交流周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推动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中心的优先领域之一。为配合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和第九届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中心自年初即启动相关工作,圆满完成教育交流年标识征集活动,并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一道精心筹划相关活动。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创新,联合主办或支持举办8项活动,涵盖高等教育、青少年交流、职业教育、传统医药教育和产能合作等诸多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教育交流周的内涵,为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结合需求,扩大教育合作信息交流共享

面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以及相关地区教育组织希望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的新需求,中国—东盟中心与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密切合作,在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推出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信息发布平台”活动。该活动面向中国与东盟各类教育机构,设现场宣讲、成果展示、自由洽谈、合作信息发布等环节,为中国与东盟高校及教育机构展示自我和开展对接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在这一活动中介绍了中心的职能定位以及在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所做工作。贵州省教育厅、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海南省教育厅以及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贵阳学院、留学中国海外预科教育联盟秘书处、中国美术学院、扬州大学、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十余所机构进行了教育合作信息发布和项目介绍。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并取得了热烈反响,成为本届教育交流周的一大亮点。

杨秘书长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教育关乎千秋万代,关系国计民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中国和东盟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对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以及东盟建成共同体的有利契机,不断提升教育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突出重点,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个人发展、推动国家进步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推进“一带一路”以及东盟共同体建设都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东盟中心一直将推动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领域的重点方向。在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于2014年推动建成“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合作交流机制”。在此机制下,一系列互访活动成功举办,推动400多家中国和东盟职教院校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还促成了300多名东盟学生通过中方各类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中心还协助并推动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捐赠职教设备以及提供人员培训。

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中心与合作伙伴联合主办了两场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活动——“中国—东南亚职教人才流动与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对话”,共有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120余所职业院校的代表出席。杨秀萍秘书长在活动中就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政策沟通和信息交流,增进了解,找到更多利益汇合点;二是加强在资格框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课程、学分、学历和资格互认,建立开放互通的合作框架;三是用足用好现有培训合作平台和资源,助力各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四是积极拓展产教协同、校企携手的合作模式;五是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合作形式与内涵。

与会嘉宾们高度评价中心为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所作的贡献。大家通过主题研讨、参观考察、拟定行动计划等环节,深入交流看法和经验,就拓展职业教育合作、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院校代表们还共同发出倡议,希望继续加强合作机制建设,适时组建中国—东盟职教院校合作联盟,以更好地分享发展信息和经验,拓展在教学科研、学生交换、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中心组织的上述研讨会和对话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和东盟与会院校代表签署了近50份合作备忘录。杨秀萍秘书长还与缅甸教育部部长苗登基,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国务秘书皮查南等嘉宾一道,共同见证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与缅甸教育部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三、夯实平台,

推动高等教育校际交流合作网络建设

大学是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主体。中国—东盟中心一直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大力推动中国—东盟高校合作网络建设。在中心的努力下,“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中国—东盟工科大学合作与交流联盟”等合作平台相继建立。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高校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心在本届教育交流周上与合作单位联合主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大学校长论坛,即“第二届中国—东盟大学校长合作论坛”和“中国—东盟工科大学校长论坛”。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200余位大学校长、教育领域专家相聚一堂,从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在教育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并就“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互联网+”形势下的协同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广泛共识。会议期间,贵州大学分别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与泰国东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会的中国和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代表均高度评价这两场活动取得的丰富成果,期待在充分发挥好现有机制和平台的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杨秀萍秘书长在活动中表示,大学肩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和中国—东盟传统友谊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深化双方人文交流具有深远意义。目前,许多东盟国家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之中,中国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都更加需要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她强调,中国—东盟中心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实现双方领导人确定的“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做出不懈努力;期待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各成员高校深化合作,推动联盟不断深入发展,为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四、挖掘潜力,推动传统医药人才培养

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拥有丰富的传统医药资源,双方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为推动相关领域合作和专业人才培养,中国—东盟中心近年来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年以来,中心一直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举办的热带医学项目中扮演积极角色。中心与第二军医大学密切合作,邀请该校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副教授杜琰参加2014年在柬埔寨暹粒召开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第五十三届理事会,并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2015年,中心代表参加了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理事会。中心还支持并参与了在中国南宁市举办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与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积极支持双方政企界人士、知名专家共同探讨中国和东盟传统医药与健康旅游的发展路径、推进模式与合作机制,共谋传统医药与健康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中国—东盟中心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网络中心等联合主办了“中国—东盟传统医学与健康专业教育论坛”, 40余位中国和东盟国家相关医学院知名专家学者、医师、企业代表等应邀出席。杨秀萍秘书长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传统医药学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但受制于不同国家医疗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差异以及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专家的缺乏,传统医药学走向国际仍面临很多困难。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不断拓展传统医药领域合作,努力把双方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嘉宾们围绕传统医药与人类健康、中医药优势与贡献、东南亚国家传统医学在卫生教育中的应用等做了主题演讲并就中国—东盟“中医药师资培训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传统医学与健康教育、推动传统医学现代化和国际化等议题进行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探讨建立教育培训及合作的长效机制。他们纷纷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和健康专业教育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对造福各自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论坛加深了各方的相互了解,希望以此为契机共同促进实施更多互惠互利的合作项目,深入挖掘合作潜力。论坛发表了《立足孔子学院,融入中医元素,促进可持续发展》倡议书,获得与会代表一致认可。

五、着眼长远,大力支持青少年交流活动

今年以来,中心与合作伙伴一道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高校青年领袖峰会、青年夏令营、青少年足球友谊赛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杨秀萍秘书长出席了第十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颁奖仪式。这次评选活动历时9个月,共有来自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马来西亚的35支代表队的上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参赛作品达2266件。杨秘书长表示,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肩负着未来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重任。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举行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终评、展示和颁奖等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少年儿童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中国—东盟中心将继续为双方加强教育、文化以及青少年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为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作出贡献。

第九届教育交流周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推向高潮,同时为双方未来加强教育交流合作描绘了新的蓝图。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在发给教育交流周的贺信中,都希望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成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支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中心、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现有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服务双方战略对接。出席教育交流周的各方嘉宾高度赞赏中国—东盟中心为推动教育交流合作所做的大量工作,同时寄予厚望。中心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继续致力于促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为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郭伟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中心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本期导读
交流平台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交流平台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