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中数学教师培训范式的思考

2016-09-10 07:22韦程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微时代数学教师

摘 要 “信息爆炸”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因特网的出现,信息采集、传播的速度以及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微博、微信的日益流行,人们又忽然发现,原来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竟然如此简单,“信息爆炸”迎来了“微时代”。从知识传播和改变的流通过程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认可并接受“微时代”的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原本的阅读形态,“微信息”“微交流”正在以微小而独特的个体传播方式推动信息产业的“微革命”,并逐渐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范式。

关键词 微时代 微革命 数学教师 培训范式

一、微时代的特征及影响

1.微时代特征

微时代是继因特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爆炸时代,它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这是人们在遭受了信息高压的冲击之后的突然发现,它的发展让人们摆脱了长篇累牍的书信往来,实现了瞬间的信息传播交流和情感沟通。从网络的流变过程来看,它具有以下突出特征:(1)迷你的传播。3G技术和电子纸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增加了电脑的上网功能,而且将人们的阅读带入了一些移动的“口袋”—手机、平板电脑……这些小巧而轻便的信息接收终端使人们的信息传播范围大大扩大,甚至突破了时空的限制。(2)流动的传播。“微时代”的需求使得各类移动便携的终端大行其道,它们不仅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了解信息的梦想,也使得人们的信息传播更加流动,传播时间分割得更加琐碎。(3)瞬时性的传播。微时代的主流是微博客,它的显著特点是限制了使用者发布信息的字数,却没有限制发布信息的途径,使用者可以随时通过手机、IM软件等途径发布信息,所以,微博的内容更新日新月异[1]。

2.微时代的影响

(1)对学生的影响

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而在学校中学生几乎都拥有手机等电子设备。这种现象的出现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微时代”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进入到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有些学生吃饭、坐车,甚至上厕所都随身携带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电子通讯俨然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这一方面破坏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虽然因为网络环境的问题,他们获得的信息有可能是良莠不齐的,但是相比较以前的孩子,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已经越来越便利,所拥有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2)对教师的影响

信息的交流是广博的、快速的,它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影响和限制,微博客、微杂志、微电影、微视频等“微软件”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校园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发展,“微课”“慕课”已经越来越为我们所熟知,“互联网+教育”“视频公开课”等等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今年4月份,教育部更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为慕课等网络课程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网络平台打破了学校与教室的围墙,它以最简便的方式将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送给了任何一个有学习愿望的人。这种低成本、跨时空、有选择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有了更高的挑选空间,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学习者知识获取的方式,“要想学生有一碗水,老师要先有一桶水”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教师必须像学生一样最大限制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所以教师团体本身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迫切地需要在培训中提升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微时代中数学教师培训范式

1.转变培训观念

提起培训,培训机构想到的是多请专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给老师,所以不管是专家的选择、场地的安排,还是内容的取舍,培训方可谓绞尽脑汁。但是老师们提到培训首先想到的是厌烦,因为目前有很多的所谓专家已经严重脱离了教学一线,他们的一些研究或者一线教育理论的探索缺少实践的验证,或者说,有一部分教育理念的研究严重脱离了教育教学的实际,“纸上谈兵”式的教育培训观念已经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反感。因此,和学生的教育一样,作为培训机构,必须及时转变培训观念,才能做出真正受广大教师欢迎的培训规划。

作为广大受训者,教师在接受培训之时,也要适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因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更换瞬间就可千变万化,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魅力老师,所以愉快地接收培训是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的一种培训观念,只有愉快地接受培训,才能更多地从培训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生们喜欢的“麻辣老师”。

2.改变培训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师培训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请专家进行讲座。一个人面对十几个人,甚至几百个人,专家讲则讲矣,但是那么多人,难保个个听得认真、个个听得有效,难保因材施教。第二种方式是请名家名师现场授课。比起第一种范式的理论培训,这一方式显然要进步很多,但仍有其局限性[2]。第一,授课的专家或者名师已经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特点,而绝大部分的一线教师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成之规,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或者有些老师极力模仿名师的授课方式,结果却丢失了自己原本的特色,这些结果都不是培训的有效结果。第二,请专家讲课,往往是两种情况,或者请专家来为本地的教师授课,或者老师们远赴他乡到名师的所在地听名师授课,但是都免不了舟车劳顿之苦,对学情的了解都存在偏差,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学生一千个状态,一千个教师也自然有一千个特点。这些方法都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也就不能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试想,这种培训又有什么作用呢?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因材施教

跟学生的学习一样,数学教师的培训也需要因材施教,目前,很多的培训已经注意到了利用网络平台这个有利条件,对教师进行远程培训。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舟车劳顿之苦,又可以让老师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与专家、同仁“一对一”的交流指导,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没有了思想压力,在培训中老师们就可以畅所欲言,这往往使得老师们在相互的碰撞中擦出闪亮的火花。而且在熟悉的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与专家、同仁就某一问题深入探究,老师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更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所讨论的、所探究的,必是在工作中常常思考的有所得的经验,抑或是苦苦思考但无法得出答案的困惑,但不管是经验还是困惑,能够与不同的人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受训者来说都是一种促进,都是一种收获。

那么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这个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学科特色培训呢?

(1)进行教学设计技能的微型训练

课改之前,因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时效的局限性,很多教师上课非常依赖教参,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把教参中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不只是因为考试的需要,更是因为教师的职责所在,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倾其所有教会学生,但是一本书再厚,它所容纳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知识反复练,再笨的学生也会学得妥妥的。

然而,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积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学习速度,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越来越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大一线教师迫切地需要利用新的电子网络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技能,一线教师更需要的指导是如何将知识与电子网络有效结合。

例如,我们要讲“圆”的面积计算一课,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培训时,我们就专门讲讲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哪个授课环节选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能突出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展示,让老师们进行网络互动,一起分析在这个知识点中应该利用怎样的辅助手段,在哪个环节中应该怎样利用电子设备辅助突出教学效果等等,集思广益,有思考必有收获[3]。

(2)进行教学授课技能的微型训练

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处处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时时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如何让学生真正快乐地投入学习呢?答案很简单,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授课技能。

教学授课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是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比如,我们要让初二的学生学习计算概率,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学生只能凭借想象来思考、探究规律,如果没有教师的“盯人战术”,很多学生都会开小差,但是如果此时教师能播放一段用微课制成的小视频,让学生边还原生活边进行探究,不用教师的高压,学生们也能学得兴趣盎然。所以教师要提高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在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熟练掌握教学授课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3)进行指导技能的微型训练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法,必须遵循学习活动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相同的道理,一线数学教师接受培训,他们的身份便进行了转化,培训者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解决目前一线数学教师在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授课时出现的华而不实的做法,比如如何制作视频呢?根据常规的学习,很多老师往往只学会了在制作视频时细致思考微课如何吸引学生观看的技巧,而究竟如何实现学生课前自学和课上讨论的无缝对接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却知之甚少,或者缺乏一个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具体而针对性强的制作技能培训是最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专业的摄制团队,他们需要的是实用且具体的教学知识的分析。

(4)进行教学评价技能的微型训练

课堂是承载知识探究和实践的场所,作为在课堂上探究和实践知识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平等获得探究和实践知识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学生主体之间仍然存在着先天的智力差异,那么课堂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技巧成了教师掌控课堂的必备技能。教师教学评价要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则,“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在每日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不封顶”就是要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不仅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还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领头雁”,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总之,时代在发展,信息在变化,随着微时代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以及获取和运用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都在不断变化,作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助力军,教师培训范式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不断进行革新,不断采取新的实践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帮助一线教师提升和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燕华.教师培训者的角色及应具备的素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2(9).

[2] 郭沛.英国校本培训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3] 陈华平.四维互动——构建教师心灵家园[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4] 尹瑶芳.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区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性[J].现代教学,2011(6).

[作者:韦程东(1965-),男,广西上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微时代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微美学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