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外,亦有洞天

2016-09-10 01:59赵同宇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额头汗水母亲

题目

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

写作指导

对每个学子来说都至关重要。有人戏称,“高考伤我千百遍,我待高考如初恋”。我们也经常会听到“高考是千军万马奋力拼杀的独木桥”之类的言论,甚至很多同学都有“高考恐惧症”。

然而,高考真有那么可怕吗?还是因为它过于重要,而不知不觉地被一些人“妖魔化”了。你怕或不怕,高考都在那里。所以,何必过于惊慌、恐惧?其实,高考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而高考之外,亦有诗与远方。

本题“高考之外”,从字面意义来解读,高考是衬托,重点在于“之外”。如果说“高考”是象牙塔,“之外”就是梦幻世界中的万花筒。写好此作文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思路要放开。学生可以着笔于山的凝重、水的灵动、花的烂漫、鸟的天真;可以描写友情的珍贵、亲情的永恒……“水清鱼读月,鸟静花谈天。”剥开联想的表层,走向情趣的本真,文章才能自成高格。

第二,放得开还要收得住。虽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鱼不能离开海,鸟不能离开天。不论写什么内容,都不能完全脱离“高考”这一主题,否则便会离题万里。

第三,“高考之外”这一题目,要求着力架构“高考”隐其中,“之外”显其表。不要做无谓的评论家,对高考杀伐果断,刀刀见红。真情的叙述、中肯的议论、新颖的题材、优美的文笔,才是克服人阅读疲劳、点亮眼球的兴奋剂。

高考之外 古月胡

窗外,夜的黑像漆一般翻滚着,呜咽着,咆哮着,带着一股血腥的狠劲儿,仿佛要把一切光芒揉碎,吞噬。太阳的热量来得太不甘愿,踩着懒散的碎步一点点靠近沉睡中冰冷的城市。当慵懒而柔软的阳光还未到达窗边时,无数个闹钟已经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它们短暂的狂欢,宣告着这座城市中最勤劳的人开始了他们紧张的一天。

如果可以有所选择,想必是没有人愿意在这样寒冷的季节起早贪黑的。但是,有那样一群人,他们青春年少,朝气蓬勃,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却要辛苦地花费大把的青春与一本本教科书为友。他们把命运的赌注全压在了这个轻狂却独具深蕴的年纪,压在了“高考”这个熟悉又有些恐怖的名词上。大学的美好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高考的短短几天,如此短暂却有如天河般不容忽视。

闹铃不知打碎了多少甜蜜温热的梦境,梦的主人被残忍地拉扯到现实的冷酷中来。

挑战着在这个年纪本就薄弱的意志力,起床,穿衣,洗漱,胡乱地塞几口早餐便冲向学校。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征服一本本厚实图书中的知识堡垒,努力克服贪玩爱美的孩子天性,放弃所有喜欢的事情,只为一个目的——高考。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

七岁时,我背上人生的第一个书包,开始了为期颇长的求学之路。小学、初中,夸赞和掌声总会填满我的世界。根本不需要担心成绩,学习也没有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进入高中后,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校时间大大延长,导致我每天困乏不已;各门学科的难度陡然增加,考试失利也成了家常便饭。我开始变得自卑。都说看不到未来的人才会喜欢回忆过去。可小小的我在刚进入高一时就体会到了那种找不到方向、从失望到绝望的感受。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高一的寒假。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排名依然十分糟糕。在得知成绩的那一天,我哭了。泪水或许早已不能淹没我的失落。一夜无眠,思绪穿梭在过去和未来。在黑夜中毅然发光的灯盏坚定了我对未来的追求。

时间总是以一种冷酷理智的方式让一切生命前进。无论怎样波澜起伏的往事,终究会被时间无情覆盖,成为尘封的过去。那一晚刻骨铭心的思索却渐渐成为时间背后沉淀的光芒——种浅淡而坚定的信仰,让这颗十七岁的心脏找到了一片崭新的、可以展望的星空。

高考的挑战就在那里,它从来不会延缓或消失。但对于人生,我却开始有了另一种想法,一种更广阔而丰富的想法。就像某个在沙漠中艰难前行的人瞥见了灿烂闪烁的北极星,豁然开朗。

高二的生活悄然开始,一切都显得平稳有序。在平静的背后,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我的身上悄悄发生着。我不再因为某次考试的失利而伤心不已,也不再因为一段时间的落后而过于自卑。很多老师都说过,高中的学习生活是一种积累和沉淀,为的是把自己的能力提高再提高,将真正的社会实践之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储备好。高考只是一次能力的检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现在的我,正是把这种思想放在了第一位,告诉自己,高考之外,还有其他。然后,抱着全力以赴的心态继续勉励自己,不断努力。

于是,我开始停止对高考的妖魔化想象,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或许就是因为有了方向的转变,我慢慢地融入了这如火如荼的高中生活。想想未来的自己,便更坚定了脚下的步伐。

依旧是早早起床,但却更有动力。

高考之外,我们的生活还有色彩斑斓的内容。

考场点评

文章叙述了一个追梦青年对高考认知的变化过程。从迷茫到思索,再到醒悟,可以说梦想和迷惘共存,泪水与汗水相继。从感知到认知的升华,意识如汩汩流动的泉水,随形就势,层次清晰。叙述和议论运用得法,文末点明“高考之外,我们的生活还有色彩斑斓的内容”,扣题十分自然。

(赵同宇)

高考之外 吴芮

天是燥的,风也学会了偷闲。汗水先是密密地挤满额头,然后汇成了一行,顺着额头流下。我略微一顿,擦一把汗,继续。

是谁的手把那长长的黄豆秆拢住,随着镰刀的“咔咔”声,一步步缓缓地前进,那沉重而坚定的脚步牢牢地踏进了每一寸土地。腰弯得太低,猛然起身时,才觉酸痛。是谁将时光偷走,把那匿于云层里的太阳拨开来,太阳悄悄地爬上头顶,半悬在额头上的汗水闪着光,晃乱了眼。农忙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了最不能浪费的享受。

犹记第一次与父母下地,戴好崭新的麻手套,握住崭新的长镰刀。刚上高中,国庆的七天长假美其名曰“享受生活”——到地里割黄豆。天色尚早,露水还没有褪去,空气特别清爽。那时,无暇顾及太多,带着一股新鲜劲儿,从地东头起,我一口气就割了大半趟。当我很有成就感地直起腰,回头一望,才发现自己割过的那一趟参差不齐,豆茬儿长一截短一截;再看看母亲割过的那趟,豆茬儿齐齐整整,如刚出土的新芽儿。浮起的骄傲感也随之沉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岁起便能倒背如流的诗句,直到十六岁才开始懂得其中的意味。可是,连这样的劳累都算不上其中的一点儿“苦”,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学习太累?我顿时忘记了身上的酸痛,随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

十月,收获的季节。风催熟了田野上那片金闪闪的黄豆地,每一寸每一尺的收割都需用汗水浇铸。进入高中以来,我的第一次考试成绩成了父母最大的安慰。太阳悄悄地爬上了山顶后,又悄悄地爬回到山下,还没有收回的光洒在了那一方收割过的土地上。把割下的豆秆装上车,然后,回家。一阵风吹来,掠过高高的树梢,带来丝丝凉意。

“真舒服!”我轻轻地说道,和母亲相视一笑。

“饿了吧?”母亲关切地问,边说边为我擦额头上的汗。

心里突然一暖,眼眶有点儿潮湿,我眨眨眼睛,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是饿了。”

突然想起几个月前在庭院里专心啃着一大堆复习材料,清风拂过,耳边传来母亲的轻轻一问:“冷不冷?”那时我正被一道难题所困,听到母亲的话不由得觉得好笑,马上到夏天了,哪里会冷呢?便随意地答了一句:“不冷。”母亲放轻了脚步,一言不发地离开。现在才知道,母亲听到那一句“不冷”,心里是多么失落,可又怕她的孩子因此扰乱了心绪,只得慢慢地、轻轻地离开。那时的自己一心扑在了即将到来的中考上,哪有时间想那么多,也因此忽略了母亲的心情。

又想到三个月前,我把初中毕业证书交到母亲手里,她轻轻地晃了晃,摊开了证书,眼神变得有些渺远。然后,我听到她说:“真好。”我轻轻地接过了毕业证书,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才觉得有个地方,很痛。泪差点儿涌出。

十月,那片收获的天空映出了母亲劳碌的身影。她用已不再嫩滑的手把那一拢黄豆秆拢住,把汗水洒进土里,弯着日益瘦削的腰一步步缓慢但仍坚定地前进。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慢慢地隐入了远方。

十月,收获的季节,在我第一次考试成绩的背后,母亲在挥舞着镰刀,随着“咔”的一声轻响,她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摇欲坠。

现在,我站在人生的路口,总有那么一天会应战高考。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咬一咬牙,争一口气,一下便到了。现在,我埋头于书海之间,争那每一分每一秒,坚定且不失稳重地为了三年后的高考全力拼搏,一步步地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身后,在高考之外,总有他们为我辛勤劳作而从不放松,为我默默付出而无怨无悔。

是谁说的,上善若水,宜任其方圆。我在高一伊始坚持自己,在高考之外重拾迟到了十六年的感恩。我在十六岁的花季执着于心,于别有天地处,细绘一道爱的微光。

考场点评

人生不需努力就能增长的是年龄,于生活细节领悟的感悟才是成长。勤恳的劳作,韧性的追求,全力的拼搏,作者跳出高考写高考,有梦在,心就在,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写法上摒弃华丽辞藻铺路、经典名段领纲、套路材料填肠的套路,叙小事,细观察,辅白描,于细微处见明白,文风朴实,给人清风拂面之感。

(赵同宇)

猜你喜欢
额头汗水母亲
为什么发烧时要给额头降温
两张小纸片
美化额头有办法
送给年轻人的5句话
给母亲的信
人生因汗水而美丽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