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金莱:一生打磨一部戏等

2016-09-10 01:59佚名等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波恩六小龄童苏东坡

佚名等

说起《西游记》,自然少不了六小龄童,这位名叫章金莱的艺术家。早在1982年挑选演员时,章老爷子就推荐了章金莱。但导演有些犹豫,因为当时的六小龄童只有23岁,名不见经传,也没有任何表演经验。此时,章老爷子只说了一句:“他是我的儿子,我亲自来教他。”就这样,导演把六小龄童带进了剧组。

拍摄的过程比想象的更加艰难。当时的六小龄童眼睛近视,暗淡无光,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早上看日出,傍晚看日落,白天眼睛盯着乒乓球飞来飞去,晚上盯着香头两边回转,坚持不懈才练就了“火眼金睛”。在拍摄过程中,孙悟空师兄弟三个都因为钢丝的突然断裂而摔伤过。最严重的一次,六小龄童从四五米的高度摔下来,摔得昏了过去,所幸并无大碍。“后怕是有的,但当时不允许你害怕。”六小龄童后来回忆说。由于当时只有一台摄像机,从1982年到1988年,一群演员用了6年时间,走遍了全国19个省市,才完成这部剧的拍摄。后来,六小龄童也演过许多其他角色,《连城诀》里的花铁干,《新燕子李三》中的李显……这些角色显然都不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那样耀眼了。但这已经足够了,有哪一部电视剧能够像《西游记》那样经久不衰呢?

素材解读

一生打磨一部戏,是章金莱人生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位表演者对艺术的尊重、对表演的不懈追求,展现了中国老一代艺术家执着的情怀。人生无须贪多,一个巅峰性的成就足以证明一切。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章金莱以一生打磨一部戏的心态扮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艺术追求”“职业操守”“执着”“情怀”等话题。

角度二:从章金莱因孙悟空一角被人们熟知并喜爱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光彩”“付出与回报”“最好的证明”等话题。

苏东坡也讲鬼故事 张军霞

一次,苏东坡因写诗被捕入狱。有位狱吏看苏东坡落魄到这种地步,态度十分恶劣,故意让他吃了很多苦。几年后,苏东坡调回朝廷任职时,偶然和那位当年虐待他的狱吏相遇。狱吏害怕苏东坡会报复他,吓得浑身发抖。苏东坡却客气地和他搭讪,还特意讲了一个鬼故事。

苏东坡说,有一条蛇吓死了人,阎王派鬼卒把它的魂勾去,宣判死刑。蛇哭诉说:“我有罪,但也有功。”判官疑惑地问:“你吓死了人,何功之有?”蛇说:“我肚子里有蛇黄,它是治病良药,救过不少人,请求将功赎罪。”判官听了,就把蛇放了。鬼卒又牵来一头牛,说它用牛角顶死了人,该判死罪。牛说:“我肚内有牛黄,它也是治病良药,请求将功赎罪。”判官又把牛放走了。

最后,鬼卒带来一个人,说他杀了人,应该偿命。这人跪在地上不停地求饶:“我,我也有黄,请求将功赎罪。”判官怒斥道:“胡说!蛇有蛇黄,牛有牛黄,你有什么黄?”这人连忙解释说:“我现在是满肚子惭愧呀!”判官笑了:“你这个害人精,现在知道惭愧和惶恐还不算太晚,滚吧!”

苏东坡的故事讲完了,狱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惭愧地离开了。通过这件事,他反思了自己的不当行为,也很钦佩苏东坡的宽容大度。从此,他再也不做为虎作伥的事情,反而做了不少好事。

(摘自《新商报》)

此处无声胜有声 石顺江

德国比勒菲尔德有一个叫波恩的年轻人,他和妻子凯瑟琳开了一家餐厅。餐厅开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虽然开张没多久,客人却一拨接着一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餐厅的主人波恩夫妇竟然是一对聋哑夫妻!

先天性耳聋把波恩推向了无声的世界,凯瑟琳也被一场高烧夺去了说话的权利。因为沟通上的障碍,很多公司都婉拒了他们的工作请求。最后,夫妻俩决定开一家餐厅。

一天,一位女顾客去付费时,对凯瑟琳竖起了大拇指,并拿起笔写道:“这里很安静,我喜欢这里的环境!”这犹如给夫妻俩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顾客走后,凯瑟琳用手语告诉波恩:“既然我们都不能说话,何不用‘无声’作为餐厅的特色呢?”波恩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们开始搭

素材解读

不因曾经的不公平待遇斤斤计较,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感化他人,说不定魔鬼也会变成天使。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苏东坡不计前嫌,以故事感化狱吏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宽容”“善良”“与人为善”等话题。

角度二:从狱吏被苏东坡感化而改邪归正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转变”“幡然悔悟”等话题。建自己的梦想舞台。

改建后的“无声餐厅”,被誉为比勒菲尔德“最安静的餐厅”。在这里,手语、眼神、图片、文字就是他们与顾客沟通的工具。店内精致的装饰、清新的格调,与店外喧闹的环境形成巨大反差,这里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一个醒目的提示牌立在柜台一边,上面赫然写着一行红色字体:“本店全程无语经营,无声服务……”你需要消费什么,服务生会把菜单送到你面前。来这里用餐,既填饱了肚子,又放松了心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忙碌的人们非常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来放松自己。波恩夫妇正是看到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于是,打造了这一方“无声”的净土。

(摘自《思维与智慧》)

素材解读

“无声”本是波恩夫妇的劣势,但他们却善于发现机会、把握机会,把餐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利用自己的弱点做文章,把劣势化成优势,实乃人生的大智慧。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波恩夫妇被许多公司拒绝后决定开餐厅的角度,可以运用到“绝处逢生”“穷则变,变则通”等话题。

角度二:从波恩夫妇发现人们对“无声”的需求后,全力打造“无声”餐厅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抓住机会”“劣势化优势”“人生智慧”等话题。

敬畏规则 李良旭

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对我讲了这样一则见闻。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公交站台等车。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大概有些口渴了,他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前,买了一瓶饮料。就这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那小男孩回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小男孩摆摆手,羞涩地笑道:“不了,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就不符合规则了。”

这位女士不禁感慨,连一个小孩都有如此明确的规则意识,无须任何纪律的约束,也能自觉做到。而这种自觉行为,正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时,盟军进入大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包围了德国柏林。食物短缺,燃料匮乏,德国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德国的冬天非常寒冷,没有燃料可能会导致许多居民活活冻死。为了生存,一些居民不得不进山砍树来取暖。当时的德国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战争结束后人们却惊讶地发现,整个国家没发生一起居民乱砍滥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规则,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规则,这种意识已经深入他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的状态,也不会改变。

(摘自《马鞍山日报》)

素材解读

规则,是一个社会有序运转的保障。敬畏规则,既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在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七八岁的小男孩与柏林的老百姓都拥有明确的规则意识,并化为自觉行动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自觉”“心存敬畏”“良好的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等话题。

角度二:从出国探亲的女士和季羡林先生不约而同的感叹角度,可以运用到“尊重”“欣赏”“敬佩”等话题。

猜你喜欢
波恩六小龄童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半夜怪音
千年英雄苏东坡
小城拟声词
波恩的最后一岗
苏东坡学无止境
挨饿的“美猴王”
寂寞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