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历程

2016-09-10 07:22李军温明成
百年潮 2016年1期
关键词:谷牧经济特区特区

李军 温明成

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历史转折,自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创办出口特区,这为大连解放思想、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随后,大连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谋划兴建大连开发区。198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效仿南方提出建特区,华国锋答复:

请主管特区的谷牧来大连一趟

1980年夏,中央批准设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这个消息在辽宁、在大连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立即敏锐地向大连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南方建设特区,辽宁怎么办?大连怎么干?是不是也可以要求建设特区?有没有条件建设特区?任仲夷意在提示大连,先别管中央批不批,你们自己敢不敢想,敢不敢干?同时,他也积极向中央申请要求在大连建特区。

大连市的对外开放怎么搞?如何强化大连沿海中心城市的地位?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市委领导感到,在南方建设4个特区,在北方也可以建一个或几个特区。

1980年6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到大连视察。在大连棒棰岛宾馆,时任大连市市长崔荣汉在向华国锋汇报工作时,提出了在大连建设经济特区或出口加工区的设想。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省长陈璞如等人也参加了此次工作汇报,并表示极力支持。任仲夷说:“香港弹丸之地,搞得那么现代化。大连有许多有利条件,如果搞特区的话,一定发展得很快。” 华国锋当时答复:“对特区我也说不清楚,还是请主管特区的谷牧同志来一趟,你们向他汇报吧。”

1980年8月11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来到大连。市领导向谷牧汇报了大连的想法:南方建了4个特区,北方是否也可以建一个或几个特区?大连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如果在这个口岸城市划出一块地方,建立类似深圳等地的经济特区,将会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听了大连市的汇报之后,谷牧很严肃地说:“我问你们:一是什么叫特区?二是大连为什么要建特区?三是大连有什么条件建特区?”在当时,对于这些问题,大连相关领导还并不是很清楚。

接着,谷牧又向市领导介绍了建设深圳等特区的一些背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中央确定在深圳等地建设特区,还在观察它的作用、效果,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种试验。谷牧说,对于建特区,我们党没有成熟的经验,尤其是对可能带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我们还缺乏准备。而且对办特区,意见也不完全一致,所以只能先把这几个城市作为试验田。谷牧最后说,大连机械制造业实力雄厚,基础很好,应当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比匆忙建立特区效果要好得多。

听了谷牧的介绍,大连市的领导明白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尚在孕育之中。虽然当时难圆大连的特区梦,但是,谷牧提出的问题让大连受到很大触动,感觉到要很好学习中央精神,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尽管如此,大连对建立经济特区的愿望依然强烈。“既然还不能建特区,那就做建特区或者说是比‘三来一补’更加开放的准备吧。”

1980年11月9日,任仲夷调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1981年初,大连市委、市政府专门派出一批干部到广东省考察。深圳、珠海的特区建设才刚刚开始,特区人也都是在边干、边看、边学、边摸索。特区之行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信心。大家觉得,大连并不比深圳、珠海差什么,缺少的就是一个机遇。回到大连之后,崔荣汉在班子会议上满怀希望地说:“既然我们现在还建不了特区,那就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建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吧,以积累经验,等待时机。”

之后,大连即开始进行开发区的选址工作。尽管当时并不十分清楚,是把全市都变成开发区,还是另选一处建设开发区?但是,感觉终归是要选定一个地方作为招商引资建设企业厂房之用。经过反复比较旅大南路、旅大北路、甘井子北部至金县一带、金县毛茔子附近、董家沟等地,初步选中了现今开发区马桥子一带。同时,围绕对外开放,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如宾馆、机场、电话、海港等“硬件”设施,也开始着手建设和升级改造。

怀仁堂会议上发言长达两个小时,大连成为

全国第一个批准兴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月,邓小平亲临珠海、深圳、厦门等地视察。看到那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十分高兴,并且写了一些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是对兴办经济特区决策给予的充分肯定。

回京后,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如果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到了大连,大连人的特区梦迎来了希望。为了贯彻小平同志的意见,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决定召开一次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当时初定参加会议的沿海城市有8个。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天津、上海、大连、烟台、青岛、宁波、温州和北海8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和海南行政区、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负责同志,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总参的负责同志。会议学习了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意见,着重讨论了如何加快步伐,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问题。

会前,国务委员谷牧再一次专程来到大连。他笑逐颜开地向大连市委、市政府通报了中央要召开沿海城市座谈会的消息,以及中央准备在一些沿海城市建经济开发区的决定,开发区将实行经济特区的一些政策,以促进中国沿海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并通知大连市准备参加会议。

听到这个消息,市委、市政府领导们个个兴奋异常。崔荣汉向谷牧汇报说:“我们早做好了准备,还是当年准备建特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一个选址,如果允许我们建经济开发区,我们还是在那儿,那里就是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村。”并汇报了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准备工作。谷牧很感兴趣,没有想到大连的工作已经做到了前边。他在市领导的陪同下亲自来到大黑山下的马桥子村。实地察看之后,谷牧非常赞成,认为这个地址选得非常好,非常有发展前景。

应该说,大连开发区能够成为全国第一个批准兴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大连市领导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解放思想、提前筹划、充分准备是不无关系的。

1984年3月24日,崔荣汉等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带着大连准备建经济开发区的材料、数据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在会场之外,还有市委副秘书长等人住在北京为会议准备相关的数据材料。时任辽宁省省长全树仁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第一天上午首先是深圳市梁湘、袁庚两人发言,介绍深圳特区和蛇口工业区的发展经验。之后,会议安排到会的沿海城市代表按从北往南的顺序发言。下午,崔荣汉代表大连第一个出场。他拿出一张大连建设开发区的示意图,一口气做了长达两小时的发言,重点汇报了大连对外开放的形势,提出在大连建立经济开发区的设想,并且详细阐述了大连建立经济开发区的条件、环境和可能性。他的发言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会议开始不久,一些沿海省省长就纷纷要求增加他们省的一些沿海城市来参加会议。例如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就找到中央负责同志,强烈建议让连云港、南通也参加会议。这样,当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已经变成了14个沿海城市参加会议,后增加的6个城市有秦皇岛、连云港、南通、福州、广州、湛江。会议历时12天,通过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首次提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历史性的命题。

在这次会议上,还解决了三个事关大连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是机场的扩建。大连周水子机场过去是隶属于空军的军用小机场,只能起降中小型飞机。1984年以前仅开通了到北京的客运航班。这自然无法满足对外开放的需求。崔荣汉在发言中提到,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大连周水子机场正在扩建中,“扩建之后我们的机场就可以起降‘737’飞机了”。主持会议的胡耀邦总书记当即插话:“要搞就搞大的,应该搞‘747’的。”最后,民航总局追加投资800万元,周水子机场按照起降“747”的标准进行扩建。

二是港口问题。几年前,大连市政府就提出在大孤山半岛大窑湾建设一个新港,但是交通部考虑到建设资金以及港口配套服务的问题,坚持在老港区做文章,事情就拖了下来。崔荣汉在会上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同样得到了胡耀邦的支持。1984年8月,交通部批复同意在大窑湾建设国际深水码头。

三是外汇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大连可以更加开放些,并且给了1亿美元的外汇额度,远高于其他沿海城市。这在当时国家外汇储备很少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表明了中央对大连的重视和支持。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1984 ] 13号)文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文件除要求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和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以外,对沿海扩大开放做出了重要决定,即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文件对这些城市10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作了规定,成为这些城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纲领。其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措施之一就是:“这几个城市,有些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单独对大连市的改革开放有一段表述。其中的第10条:“以上14个城市进一步开放的模式,不搞‘一刀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样化。大连是东北三省的主要港口城市,从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出发,也考虑到我们利用日本资金和技术的需要,以及通过‘大陆桥’对苏联、欧洲发展转口贸易的需要,大连市在某些具体政策上可以更开放些。”

万里、谷牧、李鹏齐聚大连现场办公,

大连开发区开始筹建

经过4年的酝酿和等待,大连建设开发区的梦想终于能够得以实现。机遇到来,长久积蓄的力量随之爆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1984年4月开始,大连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人大、市政协和县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座谈会的精神,就大连如何进一步开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并开展了一系列筹建工作。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大连市即于5月18日在市委召开干部会议,宣布成立开发建设公司并准备进驻马桥子现场。当时组成公司的15个部(室)干部都是从全市各部委办局及原金县机关抽调的。6月1日,第一批98名开发建设者开赴马桥子现场。初期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好开发区起步区,并开始“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好开发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大连市政府最初曾想请外国专家来搞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并联系了两位日本城市规划专家。但是,经过初步考察,他们提出需要两年的时间,规划费用150万元人民币。这么长的时间大连自然是等不起的。后来又先后请来了新加坡的专家、国内的一些专家帮忙出主意。最后,综合考虑还是下决心自己来搞,并且很快在6月下旬就拿出了总体规划方案的第一稿。

6月28日至7月1日,大连市政府邀请全国十几个地区有关方面50多位专家、学者,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纲要》进行全面评议。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其他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专家也对开发区的选址、规划方案提出许多独到见解。综合专家们的意见,7月末,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第二稿完成,并上报国家计委。根据国家计委的意见,市政府又组织进行了第三个总体规划方案的设计。

与此同时,大连周水子机场的扩建,大窑湾港的开发、和尚岛煤码头工程及老港的改造扩建,通讯设施、电力工程的升级改造,旅游宾馆和其他服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等,全面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已经开工建设。

8月3日,国务院召开办公会议,批准大连市政府上报的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其他几项事宜。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建,开发区起步区初具雏形。8月12日,万里、谷牧、李鹏等领导同志到大连视察工作,陪同3位来连的国务院各部委领导有很多人,包括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甘子玉、国家经委副主任赵维臣、铁道部部长陈璞如、交通部副部长子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何椿霖、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况白,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光中等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陪同来连。

8月15日,万里、谷牧、李鹏等领导同志在大连开发区现场办公,听取有关规划的汇报并视察起步区现场。来到马桥子之后,大连市领导在长岭山上铺开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蓝图,向他们汇报选址和总体规划情况。听过汇报之后,万里、谷牧、李鹏兴致勃勃地登上了炮台山远眺。崔荣汉在炮台山上边指点边介绍,在炮台山东边一片开阔而平展的土地是远期规划中的“湾里乡”和董家沟镇。有趣的是,听到这个地名时,万里问:“什么乡?”

崔荣汉回答:“湾里乡”。

万里笑着说:“万里?这个地方和我同名啊。”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看到这里依山傍海,地势平坦,风景秀丽,领导们十分兴奋,非常满意。谷牧因为此前来过一次马桥子,情况比较熟悉。他主动介绍情况说:“这里离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源、电源等都不远,交通方便,风景优美,是个建设开发区的好地方。”万里在听了介绍之后,又细看铺展在面前的规划设计图,点头连声称道,并关切地询问:这块地方恐怕比大连现有的市区还要大吧?接着风趣地说:“你们这是要建第二个大连市啊!”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视察大连开发区一个多月后,9月25日,国务院下发《批转关于大连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能源、交通建设等问题的会议纪要的通知》,正式批准大连在金县马桥子一带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意先建3平方公里工业区,并相应建设生活服务配套区,起步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建设综合性工业区,并相应地建设行政、生活服务区。

至此,兴建大连开发区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也是我国14个沿海城市中第一个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光明日报》在后来的报道中称其为“春风第一枝”。为汲取特区起步规划的经验和着眼未来发展,起步区实际规划面积为9.841平方公里,同时还规划了120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当时的规划思路是不能就起步区规划开发区,而是在总体控制区布局起步区,这一点经过后来开发区发展实践证明是非常有远见的。

10月15日,在如今的五彩城南门一带,大连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并同时对外宣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领导全面开发建设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这一天,也被定为中国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日”。(编辑 杨 琳)

(作者李军任中共大连市委党研室调研员、温明成任中共大连市委党研室处长)

猜你喜欢
谷牧经济特区特区
印尼经济特区发展及其经济效应评估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谷牧探病
谷牧:视书如命,寻回周恩来的“宝贝”
贵和持中:谷牧的行事原则
DC炫特区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