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八大山人的书法《心经》

2016-09-12 22:07释悟才
书画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佛教文化八大山人

释悟才号寂如,字子超,笔名寿石山人,1964年出生,江苏盐城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1989年出家,为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六代传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书法方向研究生班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三届佛教文化艺术与管理高研班结业,洪亮书画篆刻艺术专项研究工作室第二届学员。任山东省龙口市政协常委,龙口市佛教协会会长,龙口市南山禅寺监院,龙口市佛教文化培训中心主任。出版书法专著《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八大山人书<心经>》,多件书法作品入编《大学书法教材系列》等作为示范作品。

八大山人,朱耷(1676年-1705年),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亦为明末清初时的中国杰出书法家。由于明朝的覆灭,迫使朱耷削发为僧隐居山林20余年,出家后专持《八大圆觉经》故取“八大山人”为号,后潜心佛教研究。

八大山人早期书法集诸家之长,1690年以后,方确立了自己书法创作的风格,在创作的众多书法作品中,其行、草书是他的最重要成就,他的特点是行草相夹,有时还在行书中夹带楷书,在结构上造成冲突后,再用圆转的笔法将他们统一在书法中,使其展现出新的面貌。

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很多,其中反映儒家思想的作品有《行者宋璟五律诗》,反映道家思想的有《黄庭内景经》,反映佛教思想的有《行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杰作。他80岁所作《心经》是他一生书法造诣的荟萃与结晶(本真迹现藏于江苏省镇江博物馆)。

下面从感染力、技法、字体等10个方面浅谈八大山人写《心经》。

一、感染力

整幅《心经》作品给欣赏者的深刻印象:“不食人间一粒五谷粮,不着人间一丝烟尘气。”通篇贯气,来去自由,出入无痕,正所谓“树影扫尘尘不动,月光穿水水无痕”。用笔平淡,自然天成,不加修饰,不着形相,有一种既能看破万物,放下自在,又能穿透万物,金刚不坏之正能量,整幅作品已不是单纯笔墨游戏。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佛教文化八大山人
图说书法(179)
作品赏析7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纯真之眼》马文甲雕塑作品展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试论儒家孝道思想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