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做专题?

2016-09-13 06:36宇文正YUWENZHENG
台声 2016年5期
关键词:约稿副刊联合报

宇文正YUWENZHENG

何必做专题?

宇文正YUWENZHENG

台湾《联合报》副刊组主任

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加大东亚所硕士有作品集十余部

去年底一位资深作家写电邮给我,说看到联副(《联合报》副刊)上“我们这一代——六年级作家”(在台湾是指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结束了,但预告即将进行五年级生(60年代出生)的作品发表,“这样下去,不知还有空间给不属于年轻一代的我们吗?”他说有一篇两千余字的文章本想投稿,但看我们“如火如荼”地进行“六年级”计划,便不敢投,心想等火烧完了后再说,不料还有续集,问我这计划要进行到何时?

专题的制作,是副刊的两难。对投稿者而言,保留的版面愈多,投稿留用的机率愈高,刊登得愈快。不企划任何专题,只等待来稿,那是一种编法,而且不讳言,是最简单的编法,只要好好校对,版面不出错,作家也高兴,何乐不为?制作专题,从构思、约稿、催稿到集稿,不是轻松的事,有时制作争议性的话题,更可能擦枪走火,甚至引火上身,舍易从难,为什么?

近日在一个会议里,一位女士礼貌问我,忙吗?你们现在会缺稿子,需要到处约稿吗?我说,我们需要约稿,从来不是因为缺稿子,是因为常制作专题。我想起几年前有一次在中部某大学评审,一位同台评审的学者与我寒暄:好久不见啊,最近好不好?我照例回答,除了忙,都好都好。他却不以为然反问我:“副刊编辑有什么好忙的?”我心里稍感受伤,果然世事隔行如隔山,许多前辈犹停留在一二十人编一个副刊的黄金年代里。副刊编辑应付的琐事,难以备载,偏要自讨苦吃,花样百出做专题,配合社会议题、农历节气、西洋庆典、文豪逝世若干年,甚至有时到了愚人节,还要搞笑自愚愚人,何必呢?

我心中的理想副刊,是海;就算今日报业萎缩,读者减少,成不了恣肆汪洋,至少必须是江河,有波澜,有激流,因此编辑需要盱衡局势,扣紧社会的脉动。永远守株待兔的结果,这个园地,慢慢会变成鱼缸。惯于主动投稿、而且在这一群编辑的美学观点下作品合宜刊登的作家,必定是不断重复、重复,久而久之,水,愈来愈流不动,便会成为鱼缸。但副刊编辑面对的,不应该只有作家,还有读者!企划专题,一是回应这个时代、社会、生活。同时,思索恰当的执笔者——他们往往在作家身份之外,各有专业,各有兴趣,有的是副刊的“老面孔”,有的与副刊若即若离,有的甚至从未打交道,而副刊必须借这个机会去打交道。

有些专题是持续绵亘的;而在这个没有大思潮、大主义的年代,作家各领风骚——三五年?十三五年?三五十年?我们且把焦点放在作家个人身上吧。于是规划各种凸显“作家”的专题形式。例如邀请创作力正丰沛的作家与读者对话的“联副驻版作家”、每月两位作家纸上对谈的“文学相对论”,都是在这个企图上发展出来的。尤其驻版作家,还搭配摄影、录音,为作家制作slide show放上部落格(博客),长期累积下来,应可成为珍贵的文学数据库吧。

话说回来,老在“如火如荼”进行各式专题,那么作家个人安静的创作,何处发表?编版,犹如乐章的行进,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反复,变奏,这整个节奏感的掌握是对主编的一大考验!

猜你喜欢
约稿副刊联合报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台湾选出年度汉字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