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初中美术教学兴趣体验

2016-09-13 20:53肖烈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生特点培养

肖烈

【摘 要】美术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自己对中学生美术课的工作实际,从中学生特点出发,就怎样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作一些总结。

【关键词】美术兴趣 培养 学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44-02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作为美术教育第一线的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较了解,很多学生愿意学美术并不是单纯对美术学科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美术是一门不用考试、不用费脑筋、比较轻松的学科。因此,如何在这一阶段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就近阶段的美术教育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用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

三、灵活运用方法,引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方法很多,在教学中应注重一个原则,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培养。例如欣赏课教学,让学生欣赏中外名画,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接触到的美术知识很少,哪怕是很浅显的儿童画也没有见过几幅,他们又以怎样的心态和感情去欣赏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幅作品进行讲授。比如利用一幅中国山水画教给学生欣赏知识,同时将其中蕴含的背景故事讲给学生,让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牵着学生走。之后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到,中国的山水画为什么不叫风景画。教师可以这样去讲:首先讲我国情感习惯,许多诗歌里“山水”“山河”“江山”就代表着祖国,这些词是“祖国”的同义词,因此山水画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的反应;其次讲山水画的画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融入了作品中,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是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与中国山水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倡导积极评价,提升学习兴趣

农村的孩子绘画基础大部分较差,我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总是用手把作业挡住,不让我看。原来,他的作业画得不好,有时还遭同学的嘲笑。所以在美术方面他失出了自信心。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让他们欣赏“凡高的自画像”。告诉他“画”就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告诉学生:毕加索曾说过:‘我曾经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费了终生去学习孩子那样画画。这些大师们都在模仿儿童美术,以儿童的方式从事美术创作。学生们听了,信心大增。由此看来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要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全体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要保护他们自尊心,尽可能发现他们的内光点。我让各组同学带着发散性思维学习分析;评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从孩子特有的角度促使审美能力的提高,情境的升华。我积极探索评价方法,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表”,只要积极准备工具、搜集材料、认真完成作业就加分,这样克服以前单纯用绘画水平评价学生缺陷,大部分同学都能得高分。学生信心大增,以往学生不带学习工具,上课纪律不好等老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采用这种激励性、常识性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解决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的难题,只有请来学生们喜欢的那一位兴趣老师,才是真正的治学之道。

参考文献:

[1]杨林;;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9期

[2]郑建智;; 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猜你喜欢
学生特点培养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