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光环的褪落所折射出的问题

2016-09-14 01:58作者丨长孙文正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台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北京联合大学折射出柯文

作者丨长孙文正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柯文哲光环的褪落所折射出的问题

作者丨长孙文正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柯文哲

2014年“素人”柯文哲以拒不入党,超脱蓝绿的姿态首次投入选举,即拿下了台北市长。从宣布参选到问鼎中原,被媒体惊叹为“柯文哲现象”。短短的一年后,“人气王”柯文哲的支持率却由80.1%跌到38%的满意度、42%不满意的尴尬境地,昔日媒体的宠儿蜕变成了今日之孤儿。世事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它反映了什么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柯文哲能够以无党籍身份在蓝大于绿的台北市勇夺市长宝座,它折射出了当下台湾社会的一种现象,即“跟风现象”。跟风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像是青年人对服饰发型的追逐,这被美誉为潮流。然而在开放性社会,若是公共议题的跟风,很有可能激变为社会的躁动和民粹。有的公众人物会以夸张的肢体动作,不可理解的语言,敏感的议题作为发挥影响的作用对象,再利用科技社会发达的媒体、高覆盖率的互联网,跟风效应迅速扩散,而普通民众往往在不假思辨地不可控情绪下易于流俗聚众参与。这时事情的本身已转向反方向,实质问题已被模糊,形势已被操纵。跟风心态在台湾比较常见,也常被利用,像“太阳花学运”和“九合一”台北市长之战正是智囊团队利用社会大众对财阀的仇富心理所采取的谋划。投票前夕,选民已不管候选人的“资历”“能力”“卓识”,反而可以容忍候选人的一切失误和不足,并为之狂欢热捧,“柯P现象”正是这种畸形文化的结果。

然而现在柯文哲却由天堂掉到了地狱,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普通民众在乎的还是现实生活。在革命年代,激励仁人志士的是理想和精神。在建设时期,民众在激情过后关心的还是自己生活的质量。柯文哲在台湾一片反国民党的社会氛围下,异军突起,但选后民众就得回归吃喝拉撒的生活,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生活品质是提高,还是原地踏步,亦或是贬损都是大众所斤斤计较的。但现实的台北是出行交通堵塞、坐公车涨价、骑Ubike砍优惠、悠游卡印女优、孩子被割喉……市民并未从市当局的施政中获取实惠享受其便利,反而有不如以前的感觉,甚至是生活的恐惧感。人怕的是对比,愤怒的是自身利益的丧失,选民投票时是豪情万丈的,但却抵挡不住生活的柴米油盐,大众关心的还是自身的福祉。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柯文哲的民调就直直地下来了。

在台湾,群众对政治是热心的,对成绩是急切的,大众的热情来得快,也去得快。对于跟风现象,用之于娱乐,是引领时尚;用之于公共事务,如果不加明晰,盲目追从可能就是民粹,食利的是操作者,受害的是大众多数,当然也会包括当初的得利者和谋略人。其实,最终受益的不是任何人,受害的是所有人,只是当时已惘然了。

猜你喜欢
北京联合大学折射出柯文
从校址变化看北京联合大学办学理念的变迁
油罐内外
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实现路径研究
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实现路径研究
“独派”在台北车站“鞋袭”柯文哲
岗位需求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及其缺口分析
表达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