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6-09-14 08:39左世翔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嵌入全球价值链小微企业

左世翔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在明确小微企业有必要进入世界市场的同时,概括了小微企业国际化研究发展的三个方向与可能创新的三种思路,从而为打开小微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理论“黑箱”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小微企业 嵌入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全球一体化,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角色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及其嵌入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简称 GVC)正对全球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迮建军,2012)。当大中型企业纷纷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世界的时候,小微企业这一占企业总数绝大部分的企业群体,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可以说,小微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既不可避免,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如今,随着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小微企业与全球价值链又已成为当代国际商务研究的前沿之一。然而,相关理论依然延续着传统中小跨国公司理论的基本脉络,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到天生国际化,这一系列理论对于小微企业现象中“人”与“关系”的研究还很不足,依然不能有效地解释一个市场与规模微小、资源与能力匮乏的企业为什么能够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这一问题的内在机制与核心路径。特别是中国的小微企业,其发展模式大多不同于发达国家企业,因社会、文化因素等特殊性而不适用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于完全理性经济人和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假设。这就必然导致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小微企业的现象。而随着以Granovetter(1985)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复兴,相应观点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其中,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观点正渐渐成为研究经济管理现象的关键方法和重要视角(聂会平,2014)。因此,有必要采取跨学科的综合视角,将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同新经济社会学相结合,从而更加真实地描绘出中国小微企业独特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这也将进一步丰富现有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观点。

小微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导致了企业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因而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至于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现象。加之,小微企业又是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就业增长、市场活跃及价格稳定的基本保障,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因而围绕小微企业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永久课题(范钧等,2011)。作为已经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小微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一)小微企业应对世界市场的主观现实性

在经济环境中,小微企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企业数量来看,相比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环境犹如生态环境一样,是由一条一条的产业链相互交织在一起所组成的,其中小微企业的数量越多,则说明产品的“生态链”越复杂、越完整以及越稳定(吴三清,2005)。另一种观点将市场中的所有企业视为按照企业规模排列的金字塔结构。数量较少的大中型企业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它们具有绝对优势;占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则构成了金字塔的主体和基础,它们是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增长、市场活跃及价格稳定的基本保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吕一博等,2010)。

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当中国加入WTO以后,小微企业同大中型企业一起,不断迎接来自世界的全新挑战,在“走出去”战略中一步步迈向国际化。截至2014年,中国共有注册登记的中小微企业1169.87万家(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其创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当年GDP的60%,税收贡献达到税收总额的50%,向全社会直接或间接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中,国际化的小微企业亦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作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中国小微企业正在逐渐成为具有特殊的产权优势、决策优势、创新优势、集群优势及低成本优势的能够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二)小微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客观必要性

尽管中国小微企业的国际化现象并不少见,但国际化的比例、速度和绩效却很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明确的跨国经营计划。虽然企业通过国际化能够获取更多资源、提升竞争能力,但实现国际化的障碍和风险依然是企业家的主要顾虑。

首先,中国小微企业有必要选择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中国小微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外国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环境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小微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市场环境的国际化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开放的国际市场存在着大量潜在资源和机会,中国小微企业又面对着来自广阔国外市场空间的强烈吸引。因此,要实现中国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既是被动的,更应该是主动的,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其次,小微企业自身的缺陷注定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非易事。小微企业这一群体具有低成长率、高死亡率的特性。例如,美国50%的小微企业寿命低于3年;日本80%的小微企业寿命低于10年;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仅在3-5年。面对如此高的淘汰率,小微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将相当困难。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跨国经营水平低、企业管理能力不高以及专利技术缺乏等问题,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小微企业的国际分工进程就很难顺利实现(芮正云等,2014)。因此,对于国际经营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国小微企业而言,开始考虑并寻求对外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小微企业“国际化”研究的迅速兴起

(一)新的研究对象: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深入小微企业

围绕小微企业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学术界先后出现过小微企业淘汰论、存在论及发展论(李庚寅等,2001),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小微企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和成熟的渐进过程。因此,时至今日,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而努力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一方面,围绕中、小、微企业的一般性国际化问题,国外学者已做大量研究。Bilkey和Tesar(1977)、Cavusgil(1980)、Vozikis和Mescon(1985)等学者沿着Uppsala国际化模型的思路,将小微企业国际化的渐进过程概括为不同的阶段模型。Hedlund和Kverneland(1985)、Young(1989)、Ganitsky(1989)、Knight(1996)及Jones(2005)等学者则对小微企业的国际化阶段模型提出了质疑,认为小微企业具有快速国际化的能力和优势。Penrose(1959)、Bloodgood(1996)、Karagozoglu和Lindell(1998)等学者围绕小微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了企业资源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来源。另一方面,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正在丰富。金润圭(1999)、杨小凯(2001)、张其仔(2001)、林汉川(2002)、赵优珍(2003)、达捷和董春(2007)、曹德骏和戴可乔(2014)等学者结合中国小微企业的具体实践,就国际化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研究数量来看,国内研究正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综上,小微企业作为更为微观和具体的研究对象,其国际化路径不论是采用渐进式阶段模型还是跳跃式快速模式,问题的核心都在于解释小微企业如何通过获取更多资源和能力及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这一根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是对现有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和补充。

(二)新的企业国际化模式:国际新创企业出现

国际新创企业(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是一种新型的国际企业,是指那些在成立之初就开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谢佩洪等,2013),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国际业务的小微企业。Morrow(1988)与McDougall(1989)是最早开始关注国际新创企业的两位学者,他们为进一步研究新创企业的国际化现象开创了先河。不久,Oviatt和Mcdougall(1994)给出了国际新创企业的明确定义,即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开始利用多国资源、向多国销售产品并积极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这一定义的出现,被不少学者(如朱吉庆,2010;戴可乔,2013)视为开辟出了国际商务研究的又一全新领域。值得一提的是,Knight和Cavusgil(1996)也给出了类似的企业定义,但所用名称不同,称作“天生国际化企业(Born Global)”。

今天,传统企业国际化理论任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诸如生命周期理论、折衷理论及企业成长理论等具有阶段化特征的理论依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然而,传统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为什么一个不依靠国内市场、不具备大量资源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能够实现成功的国际化发展这个问题。因此,快速兴起的国际新创企业理论对传统经典企业国际化理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里认为,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的诞生与发展,代表了小微企业研究的最新前沿(戴可乔等,2013)。这一天生国际化的方式完全不同于渐进式的传统模式,因而在解释小微企业的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时,“颠覆”了传统阶段理论。并且,我们可以大胆预测,这一新的嵌入模式并非唯一,紧随其后的其他新模式必然产生。因此,小微企业的国际化理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领域正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三)新的理论视角: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Granovetter(1985)所作的《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有关嵌入性问题》一文的发表,由他开创了经济社会学的全新时代,由此也奠定了我们运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视角来研究经济管理行为的恰当理论基础(钱海燕,2012)。随后,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引起了众多学者(如Ports,1998;Powell,1990;Baker,2006;Schweitzer,1997)的大量关注,渐渐成为了研究经济管理类各种问题的关键方法和重要视角(张洪兴等,2011)。

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古典、新古典经济学思想所提出的反驳。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于完全理性经济人和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假设在Granovetter等学者看来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人的能力,没有看到社会网络及其规范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其研究必然与现实情况不符。因此,新经济社会学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管理理论的补充和纠正,值得我们借鉴和使用。

着眼于小微企业的研究,在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中,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Granovetter的社会网络理论、Lin Nan的社会资本理论、White的生产市场理论以及Burt的结构洞理论等经典分析方法为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小微企业的国际化现象提供了帮助。如今,从新经济社会学到经济学、管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正悄然兴起,不少学者(如Aldrich & Auster,1986;Stinchcombe,1965;薛求知,2009)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也证明了跨学科理论视角的独特优势(杜丹丽等,2015)。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经济社会学必然成为创新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范式。

探究小微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三种思路

以新经济社会学为视角,以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新的国际化模式为目标,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即小微企业如何利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中既存在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也存在继续推进和深入的空间。为此,本文提出了三种研究思路。

(一)强调全球价值链的小微企业研究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国际化进程实际上就是嵌入国际生产销售网络的过程,即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这对于小微企业更是如此。因而在小微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全球价值链这一新的视角来重新加以考量(杨丽丽等,2015)。一般认为,小微企业一旦产生了诸如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出口、引进或对外跨国投资等跨境生产经营行为,就被认为嵌入了全球价值链(韩明华等,2014)。相关学者(如Powell,1990;Gereffi & Korzeniewicz,1994;John Zysman等,1997;Sturgeon,2001)为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同时,针对小微企业的研究也代表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新的应用方向。

(二)紧扣国际商务前沿的小微企业研究

企业国际化是现代企业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解释和预测企业国际化发展”也是国际商务的三大研究领域之一。相应研究先后经历了过程论(Johanson & Wiedersheim-Paul,1975)、活动论(Jim Bell,2004)、竞争论(梁能,1999)及投资论(Buckley & Casson,1976)。并且,这是一个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不断深入、不断丰富的理论领域,因而针对小微企业的国际化理论体系正逐渐形成。例如,国际新创企业理论就代表了最新前沿。这一 “天生国际化(Born-Global)”现象,反映了小微企业凭借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创业的动态过程(王益民等,2014)。这一截然不同于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模式值得中国小微企业借鉴。

(三)借鉴新经济社会学观点的小微企业研究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具有很强的社会学特征。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社会结构表现为网络形态,而经济现象嵌入在社会结构这一网络之中。因此,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作为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恰当工具。一方面,社会资本与小微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现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小微企业国际化的作用主要有:加速发展进程、形成竞争优势以及保障绩效稳定等(张承龙等,2015),因此是小微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网络是小微企业最易利用的发展渠道(王飞绒等,2012)。由于社会网络既利于小微企业克服自身先天不足,又能够帮助小微企业获取特殊的资源与能力,更能为小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渠道,因而对于小微企业尤为重要。

评述与展望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一,在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为企业国际化研究,主要依托于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较少考虑企业中“人”及“关系”的影响。若能借鉴新经济社会学观点,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第二,在研究对象方面,现有研究多着眼于中小企业,而少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随着小微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作用的凸显,相关研究必然兴起。第三,在研究内容方面,全球价值链问题虽已出现,但还不够。围绕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等嵌入后的问题,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的交叉角度解释如何嵌入与嵌入模式的研究还不多。因此,关注小微企业、综合学科理论以及瞄准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模式研究,将成为现有小微企业国际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综合的理论视角将带来更为实际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企业的本质既是资源的集合,更是能力的集合;另一方面,企业的活动也离不开人的行动,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切经济行动的核心。于是,针对小微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势必将“能力”与“人”的特性相结合,再也不是仅仅以经济学视角来研究了。下一步,将建立起诸如小微企业“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特定核心竞争优势—全球价值链嵌入”理论模型,并基于调查问卷搜集的数据实证检验各项假设。从而验证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新经济社会学工具是否开启了小微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其二,小微企业自身的特定竞争优势是否是小微企业顺利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条件;其三,小微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并实践。可以预测,这里的研究将综合社会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的观点,将是对小微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模式的一种真实解析。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小微企业进一步辨识和积累起以全球价值链嵌入为导向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迮建军.全球价值链“嵌入竞争”的市场控制力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2,5

2.聂会平.社会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4,9

3.范钧,王进伟.网络能力、隐性知识获取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1,9

4.吴三清.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吕一博,苏敬勤.企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0,4

6.芮正云,庄晋财.创业者网络能力、吸收能力与新创小微企业成长[J].财经论丛,2014,11

7.李庚寅,黄宁辉.中小企业理论演变探析[J].经济学家,2001,3

8.曹德骏,戴可乔,艾佳明.中小企业“关系网络国际化”理论模型与实证[J].财经科学,2014,8

9.谢佩洪,徐波.国际新创企业理论中关系网络的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3,6

10.朱吉庆,薛求知.“天生全球化”企业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的跨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5

11.戴可乔,曹德骏.国际创业学发展历程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1

12.钱海燕.小微企业国际化——社会资本和组织创新视角[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3.张洪兴,耿新.企业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经营绩效——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4.杜丹丽,姜铁成,曾小春.企业社会资本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以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J].华东经济管理,2015,6

15.杨丽丽,盛斌,赵进.国际化动态能力、国际扩张战略与企业绩效: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

16.韩明华,陈汝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9

17.王益民,方宏,余华松.社会网络动态演化与新创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基于三家国际新创企业的跨案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18.张承龙,张辉,夏清华.科技型小微企业网络嵌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5

19.王飞绒,李亦晨.小微企业社会网络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技术经济,2012,10

猜你喜欢
嵌入全球价值链小微企业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