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我们诞生在中国

2016-09-14 01:38
齐鲁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达娃陆川金丝猴

陆川执导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8月12日在国内上映,首日排片不足2%,口碑却出乎意料的好。2004年,以草原上的藏羚羊为拍摄蓝本的纪录电影《可可西里》一经上映即刻引发圈内人士热议。12年后,陆川不忘初心,选择在中国电影史上仍处空白状态的最新电影类型——自然电影告诉大众自己的变化,“自然电影是介于纪录片和故事片中间的一种电影类型,它是在不改变动物基本生活轨迹的基础上,采用全景实拍手段积累一定数量的素材后,利用后期交叉剪辑方法,讲述一个属于人类自己的情感故事。”

为了影片的顺利完成,从2013年筹拍到2016年上半年,陆川奔波于卧龙、扎龙、向海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平均每两天就会对回传素材进行一次剪辑整理的他乐此不疲。在剧本的编写中,陆川还将自己对妻儿的情感,对家庭的眷恋,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融入其中,于他这不仅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次通过光影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像《可可西里》一样,这部“自然电影”不仅只是讲了个故事,更能让我们静下来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信仰。□荆棘

生与死、爱别离:一部真实版的《疯狂动物城》

这里是地球的最高点,被称为第三极。

喜马拉雅山区,常年冰雪覆盖,天气瞬息万变。难得静谧的晴天,风和日丽。一个纤细矫健的身影,闪电般在石崖上飞过,它是三江源雪豹达娃。距离达娃很远的东边,中国四川高山峡谷,海拔1500到3300米。

大片原始森林,隐匿其中。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远远过来一个娇小的身影,双脚走路,像个孩童。它是林海精灵,川金丝猴淘淘。卧龙竹林里的丫丫、美美,可可西里草原上奔跑的藏羚羊,一群群飞起的丹顶鹤……

这不是《动物世界》,也不是纪录片。这是导演陆川带着100多个老外,整整历时三年,才拍下的“大电影”。在美国,这叫做“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自然电影。

2004年8月,陆川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为陆川打开一扇窗户,让他深刻感受到野生动物的生存困境,让他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可可西里》,也拯救了一个族群。藏羚羊种群从当时的九千多只,变成现在十几万只,终于摘下了濒临灭绝生物的帽子。

所以,当迪士尼找到陆川,想以中国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为主角,拍一个不是纪录片的自然电影。除了疯狂和不安,陆川感到更多的是机会难得的兴奋。

制作周期只有三年,制作预算只有1000万美金。在中国电影市场,这些钱只够拍一个小清新爱情戏。没有犹豫,陆川和他的幕后团队,顶着压力,踏上征程。

这个团队包括世界上最杰出的野生动物摄影师;英国最优秀的作曲Barnerby,《疯狂动物城》的混音师David,李安导演新片《中场休息》的调色师,风趣幽默才华横溢的美国作家David等大神陆陆续续出现在团队中。奥斯卡金像奖得主、金牌制片人罗伊·康利,也为之再次出山。

不是商业大片,没有高额的利润,世界上最会拍野生动物的一行人,拿着微薄的薪水,扛上沉重的设备,跟着陆川,走进中国。为了寻找中国最美的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物种栖息地,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四国的五位摄影师分为五组,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跟踪拍摄,深入卧龙、神农架、可可西里、三江源、盐城等多个自然保护区。

经过长达半年的严格筛选,他们最终决定影片的三位主角:雪豹、川金丝猴和国宝熊猫。

配角:藏羚羊,丹顶鹤。群演:狼、土拨鼠。雪豹最难拍。口蹄疫的爆发,岩羊等传统猎物的骤减,导致雪豹的活动半径,从原来的25公里扩大为80公里。

顶着寒风,苦等一两个礼拜,才能拍到一个有用的镜头。运气差了,就要等上一个月。时晴时雨的天气,神出鬼没的雪豹,常常把摄影师搞崩溃。直到拍摄的最后三个月,他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用4K高清记录到雪豹达娃的镜头。

没有CG,没有灯光,无法摆拍,想要精确拍出金丝猴的特质,就连最有经验的摄影师,也捏一把汗。跟猴子们厮混在一起。他们必须对金丝猴的习性足够了解,才能将它们拍生动,哪怕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一根毛发。

当然,他们还要时时防备,淘气的猴子蹿出来,摔碎昂贵的滤镜。为了拍到熊猫放松下来哺乳的状态,摄影师们穿着厚厚的熊猫衣服,在将近40度的潮热天气里,一动不动地趴在那儿拍。他们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趁着雪豹一家出门觅食,钻进洞穴中安置隐秘摄像头……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极端的拍摄。”是每个参与的摄影师发自内心的感触。“这不是单纯记录的纪录片。”陆川再三强调,“它就是一部真实版的《疯狂动物城》”在这个真实的动物世界中,有欢乐,有泪水,有温馨,也有伤感的小别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他们会生宝宝,会组建家庭,它们会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竭尽全力抚养它们,庇佑它们,哪怕遍体鳞伤,或者不被理解……这些真情实感,就与我们人类有很强的共鸣,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陆川感慨地说。

继《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之后,《我们诞生在中国》,被称为迪士尼年度“动物三部曲”最真章。这部完全由动物出演的电影,融合了动物、四季和轮回,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讲述中国的爱与生命。

成长:“那个金丝猴就是曾经的我”

刚开始接这个电影项目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陆川疯了,拍电影的人都知道动物、孩子和水是电影界最难拍摄的题材,而这部所谓的“自然电影”,不可改变拍摄动物的行动轨迹,也不可投喂动物达到拍摄目的,“我想尝试新的类型,不想重复自己,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可以让你体会很多在现实中体会不到的东西。”

2016年上半年,《我们诞生在中国》完成最终版的剪辑,成片从350个小时的素材中最后被精编成79分钟,讲述了三个珍稀动物的家庭趣事:栖于四川竹林的中国至宝——大熊猫丫丫、美美母女的卖萌日常和相聚别离的笑和泪;隐居于雪域高原的神秘生灵——雪豹达娃一家,如何在逆境中求生的艰辛与不易;攀缘于神农架密林中逗趣的顽童——金丝猴淘淘,因家中“二胎”出现而被忽略离家出走后,浪子回头的励志故事。

“这都与我最早写的第一个版本截然不同,我从素材库的不断翻剪中,慢慢捋出这三条最具有人情味的线索,最终串联起来的。”陆川介绍道。

虽因成本问题,陆川不得不放弃最开始自己拟选的东北虎、亚洲象和白鳍豚,但跟拍18个月的雪豹妈妈给他留下了最大的惊喜,“当我看到受伤的雪豹达娃,为哺育自己的孩子,势单力薄地挑战比自己大几倍的牦牛时,心头一酸,马上意识到自己就是要讲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

影片的出品方之一迪斯尼制片人告诉陆川,它们的电影除了没有血腥的镜头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诙谐幽默,可怎么让这些野生动物听话的“搞笑”起来呢?陆川有些为难,最终精妙的台词脚本,逗趣搞笑的台词解决了所有问题。

影片的配音由曾给《家园》《水》等纪录片配音的周迅完成,陆川戏称周迅是“说书人”,虽是首度合作,但实际上因都喜欢野生动物两人已“神交”许久,“小周的声音特别独特,辨识度也相当高,为了找到这些动物的感觉,她还会呆萌地去学动物‘挠痒痒‘打哈哈,情到深处,听得我都热泪盈眶。”让“周公子”最动情的则是无力的雪豹妈妈虚弱地躺在雪地里离世的场景。“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也是母爱伟大的地方,看着孩子的成长,自己已竭尽全力。”

从雪豹到大熊猫,再到金丝猴,陆川说每个动物身上他都看见了自己熟悉的身影。陆川感觉,雪豹的故事就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反馈,而从熊猫妈妈与小熊猫身上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情感,又让他看到了自己妻儿的影子,“这三年,影片在继续,我的孩子也在慢慢地成长,我也会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他能快快地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想到他有一天离开我们,又有些莫名的伤感。”

而对于金丝猴,陆川笑言“很像年轻时候的我”,“当金丝猴淘淘和自己的父王亲近时,父王却一把推开了它,它是如此地受伤……当他到了叛逆期,选择离家出走时,他的执拗与不羁,当他重回家庭,勇于承担责任,得到父母谅解与接纳时,一切那么地熟悉……”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通过这些动物映射了人类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的故事,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大自然不断轮回生生不息,我们想通过一部电影来探索这个主题,我希望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理解这样的中国哲学,这就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意义。”陆川说。

猜你喜欢
达娃陆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生化检验和常规尿检对于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扎西达娃的小说美学探微
好黑好黑的金丝猴
金丝猴
一位20年不接受采访的作家
雪豹达娃死了吗?
陆川油茶优良砧木品系的初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