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成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2016-09-15 08:53寰球汽车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程远
中国汽车市场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最大化跨国公司合资

寰球汽车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 程远

合资成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寰球汽车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 程远

现在中国汽车合资和改革开放之初的合资,目的、意义都完全不相同。那时候,中国汽车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所有的只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所以提出“用市场换技术”,初衷还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但是实践中发现,“换技术”是个慢功夫,不如“换钞票”来得实惠,于是简单地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拿到中国直接生产,赚钱快,市场风险还小,于是大家争相引进,争做跨国公司的推销员,把“换技术”的初衷扔进了太平洋。

不管是否换到了技术,合资之初指导思想上还有那么一点“纯洁的幼稚”,但是现在的合作目标就纯粹是为了市场销量,跨国公司的品牌总比本土品牌好销售。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中国汽车企业目标要做强而不是做大,但是企业要想进入国家“支持范围”,前提条件是先要自己的规模做大,成为所谓的“几大几小”。而规模最大的标志是销量,销量增长最快的途径是多建立合资企业,卖跨国公司品牌的车。

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资金,所有企业都“不差钱”,即使自有资金不足,也有银行主动找上门来送贷款。汽车生产技术更是通用技术,在世界上随便就能买到,买不到的核心技术,合资外方也不会给,再说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现在企业合资的目标很实际,也很实用,就是冲销量,扩大市场份额,把自己的规模做大,成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对象。同时,销量大,实现利税多,对当地政府的GDP贡献大,也能讨得所在地政府的欢心,企业领导就能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谓名利双收。

不过,把合资产品更多的引入中国市场,强化自己的竞争力,也导致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自主品牌生存就越来越艰难,对自主品牌而言,无异于是“借刀杀人”。

既然大家都在拼命做合资,争相搞引进,就不能指责谁该做,谁不该做。合资企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只有利益,无所谓对错,合资不合资已经成为企业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是企业自己战略目标的选择,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多大关系。

猜你喜欢
最大化跨国公司合资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落户青岛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