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地区“山歌”分类及其艺术特色

2016-09-18 09:27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衡阳县衬词衡阳

肖 艳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衡阳地区“山歌”分类及其艺术特色

肖 艳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山歌,即山野之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主要是劳动人民在砍柴、采茶、放牧等山间野外闲暇之余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情小曲。本文就衡阳地区的高腔山歌、平腔山歌、低腔山歌进行艺术特点分析。衡阳地区的山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为一种古老的音乐艺术,但由于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山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只有在吸收衡阳“山歌”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才能使其发扬光大。

衡阳地区;山歌;艺术特点;传承

衡阳地区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貌以丘陵为主,辅以山地和平原。“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山南水北曰‘阳’故称衡阳。”衡阳地区包括石鼓区、雁峰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常宁市、耒阳市、衡阳县、衡山县、衡南县、衡东县、祁东县十二个地区。其地区共同的语言特点是音调高吭、嘹亮,音律向上滑行较多。但由于各地发音位置的不同,故而其地区的山歌在品种、色彩上均具有差别,因此形成了绚丽多姿的风格。衡阳地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积淀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如“山歌之乡”的衡山、衡南;何纪光在“岳北山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洞庭鱼米乡》经久不衰。目前所见到的衡阳地区山歌谱例、音响、图像资料等,大部分是1980年“四大集成”的搜集整理后得到的,主要被收编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湖南衡阳地区民间歌曲集》、《湖南民间歌曲集·衡阳地区分册》中。

一、衡阳地区山歌的种类

衡阳地区的山歌因自然地理环境和语言音调的不同,以致于山歌种类繁多。其地形又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相对应的平原山歌曲调悠长,音域较窄,丘陵、山地山歌更为高亢嘹亮、音域较宽。山歌主要是在山间野外所传唱的歌曲,按照其演唱风格分为如下类别:

(一)高腔山歌

此类山歌在演唱时多为假声或者真假声结合,音乐以自由拍子为主,歌唱发挥空间大,结构比较自由,主要流行于衡山县、衡东县、衡南县以及常宁市一部分。其演唱形式多为独唱,也有少量的对唱。一般为上下二句式或者四句式。此类山歌音域高且宽,且拖腔中一般都加有“呃”、“喔”、“喔呃”、“呃喔”、“啰”、“嗬啰”等衬字来尽情抒发演唱者内心情感。如:《日头一出三十六丈高》(例一)、《郎在高山喊一声》(例二)等。

例一:衡山县《日头一出三十六丈高》

《日头一出三十六丈高》这首歌曲由男生假声演唱,其骨干音是do la sol,节奏自由,气息悠长。为五句式的五声徵调式,通过衬词“呃喔呃喔唉”作为自由的托腔,加大曲子的结构和表达情感的作用。曲调单纯、流畅、活泼,表现了在烈日当空下,劳动人民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可以通过唱着生动、风趣、幽默的民歌来达到减轻疲劳激发热情的重要作用。

例二:常宁市《郎在高山喊一声》

《郎在高山喊一声》其旋律由do -re -sol 和 re- sol -do两个骨干音列构成,其特征基本音列是三音组,骨干音程为大二度和纯四度,然后旋律在骨干音上进行发展,基本围绕“四度音调”。此曲为宫调式的上下句式,上下句各分为两腔,两腔的前半部分节奏紧凑、歌词密集,而后半部分多为衬词的拖腔。且托腔有下滑音的出现。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姑娘想放开自己内心的期待与羞涩的同时婉转、犹豫、迟疑的心态。

(二)平腔山歌

衡阳地区均有平腔山歌,演唱多用真假声结合,也不乏真声演唱,多为起承转合四句式与二句式。其音调悠扬、流畅,因地貌、语言环境、语调的差异,各地的平腔山歌也有差别。如衡阳县、衡山县的同一首山歌《牛婆只为荒塘草》(例三)(例四)、祁冬县和常宁市的同一首山歌《冬冬歌》(例五)、(例六)。

例三:衡阳市《牛婆只为荒塘草》

例四:衡山县《牛婆只为荒草塘》

这两首《牛婆只为荒塘草》都为徵调式,歌词意思相近。衡山县《牛婆只为荒塘草》中“墨子”在这里指的是外貌,所以从歌词上看相对于衡阳县在表现女孩子情感上更直白。从句式分析来看,衡山县为五句式,通过变化重复第四句,形成“跺句”的结构,而衡阳县则为四句式。在音域上衡山县更宽更高,几乎每一句都出现大跳音程,宽度达十二度,且多装饰音和下滑音,表现的是高亢、嘹亮的色彩。而衡阳县的相比较而言在音调上平稳流畅,基本音程在五度之内。

例五:祁东县《冬冬歌》

例六:常宁市《冬冬歌》

这两首《冬冬歌》中在旋律的发展基本上是相似的,且音程跨度都在八度以内。在调式上,祁东县为五声徵调式,而常宁市则为宫调式。其次常宁市无论是装饰音还是节奏、旋法等方面都比祁东县显得复杂一些,祁东县都是由纯四度和大二度构成基本音列,虽然常宁市都还是围绕“四度音列”发展,但出现了经过音fa,给歌曲进行了色彩的变化,且出现了大量的下滑音。在音域上相对而言祁东县《冬冬歌》音域较高,都在sol以上,常宁市的相对而言音域较窄。

(三)低腔山歌

一般为姑娘的内心独白或者在家从事轻微体力劳动、或妇女们唱给宝宝的哼歌、儿歌等。其音调柔美、细腻、富有节奏感,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一把扇子十二栀》(例七)、《催眠歌》(例八)等。

例七:衡阳市《一把扇子十二栀》

其整首曲子只有do mi la三音构成,为一段式的羽调。此曲具有非常经济的音乐素材和洗炼的艺术手法,只有四个小节,通过大小三度的交替发展旋律以及生动的歌词,生动形象的刻画了情哥哥远走后,姑娘想念情哥哥的那种此起彼伏的心情。

例八:祁东县《催眠歌》

这首曲调优美、旋律平稳流畅,歌词更是娓娓道来,曲调五声徵调式,其骨干旋律为 do-re-mi-sol-do-la-sol,最高音在sol,虽然有大跳音程的出现,但是都在低音区的吟唱,先一个上行do-remi-sol的上行后接do-la的下行,如此重复三次结尾,进行旋律变化重复来达到哄宝宝睡着的效果。

二、衡阳地区山歌的艺术特点

(一)调式与旋法

衡阳地区山歌的调式主要由五声音阶为主,宫、商、角、徵、羽调式均有分布。但由于方言音调、发音位置的不同,各地在调式与旋法上也有侧重点。如衡山县、衡东县多用商、徵调式,在乐段内部常按照“马鞍形”来发展旋律,在旋律中多大跳音程或者下滑音程,且多音域宽而高的托腔。祁东县多用宫、徵调式,旋律多平稳进行,具有流畅、柔美的特点。衡阳县、衡南县多徵、羽调式,这个地方的语言抑扬顿挫较为明显,所以多有装饰音的运用。常宁市则宫调式较为常见。

(二)节奏与润腔

衡阳地区山歌和其他地方山歌一样,音乐自由,乐句间并不规整。通常一个句式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其前半部分节奏、歌词密集、后半部分则开放,且多带衬词的托腔,多见于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其地区最典型的润腔形式为在每一腔的尾部或者中部都有滑音的出现,下滑音多出现句尾,上滑音多出现于句中,且在句尾时多有颤音的运用。

(三)曲式结构

衡阳山歌的曲式结构主要有:1、四乐句曲式是最常见的,一般是二句体的反复或变化重复,如《唱起来呀唱起来》、《满姑只为少年郎》等。2、二乐句曲式,其曲调简单,但乐思完整,由上下两句构成,如《太阳出来一点红》、《送戒指》等。3、五乐句曲式,一般是将前面出现的任何一个乐句,进行重复或者变化重复,如《家中无盐借海沙》、《后背园中乘阴凉》等。4、“垛句”子曲式,是五乐句曲式的一种变体山歌,如《情姐住在五里牌》、《情姐门前一树桃》。

(四)歌词

衡阳地区山歌多一句七字,歌词多即兴且内容丰富。如有反映男女青涩的爱情、反映劳动人民艰难生活、传播知识、抒发内心情感等。衬词也能体现出地方风格,也能使得原本平淡的歌曲变得更为自由、奔放、音乐形象更加的鲜明。由于各地的发音位置的差异,每个地区的衬词也表现的不同。如衡山县以“哆哩”或“哆哩哆”为衬词、衡阳县、衡南县以用“罗”、“呃呃罗"、“快啰咧”等为衬词,常宁市、祁东县以“冬冬”、“呵喂呵”、“啰呵”等衬词。

综上所述,衡阳山歌是衡阳文化精髓,是衡阳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流畅、优美的曲调、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衡阳地区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突飞猛进,许多的体力劳动都采用机械代替,以至于我们很难见到号子、山歌、田歌等音乐体裁。再次交通的便利也就不需要山歌来传递消息或者宣泄自己的情感了。总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山歌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但传承和保护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不仅是我们衡阳地区人民的历史使命,更需要中华儿女积极参与。只有如此,传承几千年的山歌音乐文化长河不至于断流,甚至山歌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湖南民间歌曲集[G].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0).

[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印,湖南民间歌曲集.衡阳市分册[M].《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1981.

[3]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音乐工作组整理.《湖南民间歌曲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4.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编印,湖南民间歌曲集.衡阳市分册[M].《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1981.

猜你喜欢
衡阳县衬词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同治)衡阳县图志》作者考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衡阳县:禁毒宣传进校园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中油桃4号在衡阳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