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经”念出好光景

2016-09-20 23:24张滨艳王英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周大田新生

张滨艳++王英楠

在新生村村民眼里,老周是“能人”,小周是“新型能人”,在能人的引领下,新生村葡萄产业风生水起。老周的“葡萄经”,改变了单一种粮的传统习惯,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小周的“葡萄经”,则有了更有意义的延伸——要让市民的果篮更健康、更绿色。

葡萄进村---村民富了,村子美了

车出突泉县突泉镇往西3公里,新生村到了。路灯整齐排列,村庄花浓树密,正是瓜果飘香时节,新生村美景如画。

新生村的葡萄熟了。又熟了。暖棚栽葡萄身价不菲,通常招摇在春节元旦的喜庆中;冷棚栽葡萄阵线长,已多品种、分批次见过市面;眼下,大田栽葡萄正伴秋风。

新生村葡萄好吃,还绿色。口碑好,南来北往采买的、取经的人就多,村支书周永德习惯了迎来送往:“加我微信,‘老周头, 联系方便。”

村民们一直都习惯喊周永德老周头。新生村有7个自然村、632户人家,设有3个党支部,老周头是总支书,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葡萄从栽植入村到形成产业,都得从他说起。

新生村村民多年前都习惯种玉米,光景好时,一亩地能收入千数块钱,家家日子都很紧巴。老周头是有心人,偶然的机会看到亲戚家栽植的葡萄受了启发,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既然不相上下,为什么不改改靠大田玉米吃饭的老习惯呢?可老传统哪容易说改就改,倡议发出,如风吹过。老周头却认准了,说干就干,自家的三亩六分地成了葡萄栽植试验田。他四处求学取经,每个培植环节都很用心。3年后效益出来了,一亩地用于种葡萄能收入万余元,是种玉米的10多倍。

有了榜样的带动,村民种葡萄的热情高涨起来。老周头更忙了,贴钱提供苗木、技术指导服务随叫随到,最关键的是村民没家底儿,起步都很艰难。老周头帮着大家跑贷款、争取扶持项目和资金,家人记得清楚,自从葡萄进了村,老周头忙得经常不着家。

几年下来,由老周头牵头、村党总支带动出葡萄栽种户107户,新生村“葡萄栽植合作社”应运而生。靠了党的富民好政策,靠了合作组织这个“乘凉大树”,新生村村民富裕了,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葡萄栽种不但成为村里支柱产业,还延伸出产业链,村里建起了冷棚示范园、保鲜库和塑箱厂,产业发展年年上台阶。

新生村经济发展模式被树为全县典范。

村子越变越美,村民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力量。“老周头在我们村当支书20多年了,可以说全部心血都花在村民致富和村子的发展上。”村民感慨中更多的是敬重。

“老周头是有头脑、有思路的领头人,他带着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种大田的老习惯,我们的日子才好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老周身上感受到,只有观念新、有知识、懂技术,才能抓住更多的致富机会。村总支每年都会组织好几批各类技术培训,村民学习积极性很高。

葡萄出村---市民的果篮更健康、更绿色

新生村发展后继有人,小周闪亮登场。闪亮有内涵标准:“理念新、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是新时代新农民形象。

小周叫周佳新,是周永德的孙子。大学毕业后,小周没有像出身农门的学子一样宁可选择“漂”、也要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而是直接回村“落地”,成了新生代农民。

小周选择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作为、发展。

小周敬重爷爷的奉献观——连任22年村支书,舍小家顾大家,老党员本色不变、初心不改,“是大写的人生”。

小周坚持自己的人生观——靠努力的双手创造财富,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财富,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成就感。

小周自我发展的目标立足于本土——新生村的葡萄产业,要让市民享受到健康、绿色。

知识、技术和经营理念,其实都离不开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回到家乡最初的3年,小周潜心拜师学艺,师从东北著名“土专家”董中玉,“土专家”配合中国农科院研究葡萄栽种已30多年,顺理成章地农科院的不少专家也都成了小周的指导老师。后来小周的葡萄基地也成了农科院的实验小基地。

创业就从种葡萄开始。建棚、育苗、栽培,汗滴禾下土。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兴安盟春天风大雨大,不止一次卷走了所有努力,再苦再难,小周也坚持下来。

很快,小周的“葡萄园艺社”诞生在新生村,接着,在突泉县、科右中旗等地,都发展出自己的葡萄栽植基地和技术指导基地。但再忙,为村民辅导技术、提供服务,小周都义不容辞。

周家为公为民之风一脉相承。2013年小周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老周头的“葡萄经”是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那么小周的“葡萄经”就有了深远的延伸——让市民的果篮更健康、更绿色。

“绿色”是小周的研究方向。

化解大田农药残留、土壤有机改良、果木病菌防治,如何让“绿色”渗透在生长、生产的每个环节中,是小周潜心研究的核心,“以田还田”,利用淘汰的果蔬发酵提炼叶面肥、利用老烟杆熬水防病菌……小周的研究大见成效。

在老周、小周的共同努力下,葡萄“绿色有机认证商标”在新生村落户安家。

绿色,使新生村葡萄市场天地格外开阔。“订单葡萄”供不应求。

如今,老周、小周在经营上有了新的思路,衍生采摘生态旅游产业,使新生村“冷棚、裸地、果园”三位一体的庭院经济特色更鲜明,发展再上台阶。

如今,新型农民小周的努力付出,也有了丰厚的回报,近两年年收入都在四五十万元,令同龄人羡慕不已。但只有小周清楚,彩虹之前是风雨。泥里雨里有坚持,势单力薄仍坚守,之后才会有这样的收获。

猜你喜欢
小周大田新生
捡贝壳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报账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贺大田作品
制胜“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