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历史跨越

2016-09-20 02:17王世华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贫困地区

王世华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赤峰市从农牧交错、嘎查村多、人口密集、贫困面大的实际出发,创造出完善三个保障机制、突出四项重点工作、坚持三个紧密结合的“三完善四突出三结合”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完善三个保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市委、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目标化方案、严明的质量标准、严密的考评制度、严厉的问责制度,不断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引向深入。市政府每年年初与各旗县区签订责任状,各旗县区长在工作会议上作表态发言,由电视台现场直播、《赤峰日报》全文刊载,接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强力推进的整体态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逢会必讲,下乡必看;几大班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考察调研,出谋划策;分管领导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干部亲力亲为,与群众同甘共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多方筹资的投入机制。赤峰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重,投资额度大。市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鼓励群众筹资筹劳、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有效解决了部门资金投入分散和效益碎片化的问题;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争取银行贷款、与商业银行合作设立基金、采用PPP融资模式,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强化督导检查,完善奖惩严明的考评机制。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责任落实是难点。市委、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全市“十个全覆盖”工作会议,明确各旗县区各项工程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把“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列入旗县区和市直党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压实担子。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调度,从严考核问责,实行定期排名、末位淘汰。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广大驻村干部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确保了“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

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突出规划指导,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两年来,赤峰市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美为形”的规划思路,制订出台了《嘎查村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规划编制考核办法》。各旗县区密切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实际,分别制定了《农村牧区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指导各苏木乡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实现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到村到户,有效增强了规划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突出产业发展,确保“变美”与“致富”同频共振。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原则,充分挖掘各地的独特资源和产业优势,强化村域产业支撑。目前,红山区的休闲旅游农业、宁城县的林果种植业、元宝山区和松山区的设施农牧业、喀喇沁旗的中草药种植业、敖汉旗的小米杂粮蛋鸡肉驴等产业、翁牛特旗的肉羊和马铃薯产业、巴林左旗的肉驴养殖和笤帚苗加工产业、巴林右旗的肉牛养殖业、阿鲁科尔沁旗的现代草业等,都实现了规模经营,形成了品牌效应。目前,全市相继培育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村镇53个,有力地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农牧民致富。

突出环境整治,切实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赤峰市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升“十个全覆盖”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重点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打造出一大批风格独特、环境整洁、功能齐全的美丽村庄。为切实解决“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后期管护难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长效管理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起农牧区综合管理、农牧区环境卫生长效运转、城镇教育和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牧区轮岗服务等公共服务长效机制,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突出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标语、专栏、板报、广播、会议、简报、有奖征文大赛、摄影大赛、文艺演出等多种立体式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广大农牧民讲透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机遇意识。无论是危房改造、街巷硬化,还是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建设,都坚持设计听群众意见,建设让群众出力,效果由群众评判,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村民全程参与和监督,使群众逐步从“背着手看”转变为“甩开膀子干”。

坚持三个紧密结合

坚持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切实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牵引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在工作部署上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在工程设计上加强与脱贫攻坚重点工程整合融合。将490个不需要撤并的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全部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范畴,加大设施农业、设施畜牧业、林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向贫困地区布局和覆盖的力度,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对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育贫困地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脱贫产业。加强贫困地区公路、通村油路和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建设力度,统筹推进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支持贫困地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公共服务,加强贫困嘎查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现脱贫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坚持与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为基层党组织全面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结合“两委”班子换届,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党的组织设置向新型合作组织、社会组织延伸覆盖。同时,市委、政府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大平台和考察检验干部的大考场。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思想理念逐步改变,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提升,工作思路愈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有力,极大地凝聚了民心,坚定了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村规民约和新风正气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农牧民”“美丽庭院”等评比创建活动,使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在农村牧区蔚然成风。“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成为深受农牧民欢迎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也成为农村牧区的文明工程、和谐工程。

放眼赤峰大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实施,给广大农村牧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农牧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乡风文明之美得到充分涵养和释放。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既是农村牧区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历史跨越。

(作者单位:赤峰市委农工部)

(责任编辑/高旭天)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贫困地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