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基因对矮小型农凤鸡体型性状的影响

2016-09-20 08:58尹洛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型周龄公鸡

尹洛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dw基因对矮小型农凤鸡体型性状的影响

尹洛蓉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以农凤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交试验分析测交后代中矮小型和正常型鸡18周龄的体型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公鸡体重轻21.5%,母鸡体重轻17.7%,差异显著(P<0.05);公鸡胫长短20.9%,母鸡胫长短20.8%,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宽窄4.7%,母鸡胸宽窄11.0%,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胸深浅20.3%,母鸡胸深浅13.5%,差异极显著(P<0.01);公鸡体斜长短14.2%,母鸡体斜长短12.3%,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dw基因使矮小型鸡体型小于正常型鸡、母鸡体型小于公鸡体型。

dw基因 农凤鸡 体型性状

农凤鸡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培育的优质鸡,其母系为矮小型(矮脚,含dw基因),父系为正常型(高脚,含DW基因)。在育种过程中,为了检验F1代高脚公鸡基因型,进行了测交试验,测交模式如下:

为研究dw基因对矮小型鸡体型性状的影响,我们以测交后代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体尺指标,比较二者体型性状的差异。两者均来源于杂合体公鸡和矮小型母鸡的测交后代,遗传基础完全相同。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分组

同批孵化的农凤鸡测交后代鸡苗234只(公母各半),育雏期笼养,30天脱温后地面平养至18周龄,上蛋鸡笼,单笼饲养,待测。饲料为成都凤凰公司雏鸡料和中鸡料,每日饲喂3次,常规饲养管理。试验从2015年4月18日~7月23日,试验期为18周(126天)。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1.2.1 18周龄末,以个体为单位,采用杨宁《家禽生产学》测量方法进行测定[1]。1.2.1体重 用电子天平称量鸡只个体重,数据保留到0.01g。

1.2.2 胫长(跖长)用游标卡尺测量鸡只从跖骨上关节到第三、四趾间的直线距离,数据保留到0.1cm。

1.2.3 胸宽 用游标卡尺测量鸡只两肩关节间直线距离,数据保留到0.1cm。

1.2.4 胸深 用游标卡尺测量鸡只第一胸椎至胸骨前缘间的直线距离,数据保留到0.1cm。

1.2.5 体斜长 用软尺测量鸡只锁骨前上关节到坐骨结节间的直线距离,数据保留到0.1cm。

1.3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重

试验鸡体重检测结果详见表1。

表1 18周龄体重比较结果 (单位:g)

注:同列肩标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差率=(矮小型-正常型)/正常型×100%。下同。

从表1可见,无论公母鸡,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的体重差异显著(P<0.05)。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公鸡体重轻21.5%,母鸡体重轻17.7%。相同体型农凤鸡,公鸡体重大于母鸡体重。

2.2 胫长

试验鸡胫长检测结果详见表2。

表2 18周龄胫长比较结果 cm

由表2可知,无论公母鸡,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胫长差异极显著(P<0.01)。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公鸡胫长短20.9%,母鸡胫长短20.8%。相同体型农凤鸡,公鸡胫长长于母鸡胫长。

2.3 胸宽

试验鸡胸宽检测结果详见表3。

表3 18周龄胸宽比较结果 cm

由表3可知,无论公母鸡,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胸宽差异极显著(P<0.01)。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公鸡胸宽窄4.7%,母鸡胸宽窄11.0%。相同体型农凤鸡,公鸡胸宽大于母鸡胸宽。

2.4 胸深

试验鸡胸深检测结果详见表4。

表4 18周龄胸深比较结果 cm

由表4可知,无论公母鸡,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胸深差异极显著(P<0.01)。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公鸡胸深浅20.3%,母鸡胸深浅13.5%。相同体型农凤鸡,公鸡胸深大于母鸡胸深。

2.5 体斜长

试验鸡体斜长检测结果详见表5。

表5 18周龄体斜长比较结果 cm

由表5可知,无论公母鸡,矮小型鸡和正常型鸡体斜长差异极显著(P<0.01)。矮小型鸡与正常型鸡相比,公鸡体斜长短14.2%,母鸡体斜长短12.3%。相同体型农凤鸡,公鸡体斜长大于母鸡体斜长。

3 讨论

(1)研究表明,矮小型农凤鸡所携带的dw基因能使其体重减轻,胫长缩短,胸深、胸宽和体斜长减小,从而使鸡体型变小。据景栋林研究,dw基因对各种骨骼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使跖骨长度比正常型短1/3左右,因而使其表现出典型的矮小型体征[2]。周大薇研究,矮小型鸡34周龄体重较正常型鸡体重减轻12.9%,胫长缩短23.7%,表明矮小型鸡携带的dw基因可使青胫麻羽鸡体重变轻,胫长变短[3]。

本试验结果与之一致。

(2)dw基因对18周龄矮小型农凤鸡胫长、体重、胸宽、胸深、体斜长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研究表明,矮小型与正常型鸡体型性状上的差异,均是由dw基因效应所引起。

(3)dw基因是至今发现的能导致鸡体型变小,而对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无害的少数基因之一[4]。我院利用dw基因培育的矮小型农凤鸡具有体型小、体重轻、饲料消耗少、饲料转化率高、节省饲养空间的特点。

[1] 杨宁.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

[2] 景栋林,张绮琼.鸡性连锁矮小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J].畜牧兽医,2004,36(8):41-43.

[3] 周大薇.矮小型与正常型青胫麻羽鸡的蛋品质和体型性状比较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7):47-48.

[4] 宁中华,李吉祥,石榜驰,等.dw基因对褐壳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家禽1994,(6):21-22.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矮小型优质鸡选育与开发利用,编号:13ZA0334。

尹洛蓉(1965-),女,成都人,副教授,高级畜牧师,硕士,主要从事畜禽养殖教学、 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体型周龄公鸡
两只公鸡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体型特别的勇士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说话的公鸡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