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三学”更深处漫溯

2016-09-20 13:54吴永萍
考试周刊 2016年7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吴永萍

摘 要: 文章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学情,助学助读;读写结合,匀称安排;自然迁移,润物无声。如此,才能行走在高效的“新三学”之路上,向“新三学”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新三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叶先生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能力,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一、了解学情,助学助读

我长期在教学一线,认识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刚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我请他们谈谈学习语文的目的。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学校安排的课;为了考试,等等。我告诉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与写作的习惯。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语文才有目标。紧接着我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答案几乎一致:幽默、风趣、严谨、细致,有爱心,等等。我天性活泼、开朗、幽默、风趣,我深信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备课时,我总是要精心设计一两个幽默点,课堂上,只要有机会,我就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实践证明,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我跟学生透露我的教学风格时,下面掌声雷动。我问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回答大多是现今的流行小说,喜欢郭敬明、韩寒等作家。我问及对于名著的看法,他们异口同声说不喜欢。初中生心理特点表现为自我意识高度膨胀,在这个时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此时他们的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语文从教学到教育,还承担着促进学生精神立人、培育思想的重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接受伟人思想的熏陶,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显得至关重要。开学第一天的作业是写一篇随笔,以开学第一天为内容,自由写作,以此了解他们的基础写作水平。根据他们的基础写作水平,初步给学生分类,并建立学生的写作能力档案,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随着学生的水平提升,及时调整要求。

了解学情,除了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情。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倾听学生发言,当学生的思想偏离了航线,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思维扭转,并引向一个新高度。在课堂接近尾声时,留有时间给学生提问,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疑难,帮助学生总结,将知识系统化。

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读写结合,匀称安排

阅读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二者密不可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益。通过教师精心指导,帮助学生自觉地完成阅读专任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指导要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如:教学《王几何》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作者对王几何老师的幽默风趣、极强的业务能力的赞美之情,而是学习作者刻画王老师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的方法和运用典型事件凸显王老师性格的写作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理解内容时,提供有效情境和资料的帮助;探究问题时提供科学的方法支撑,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余映潮老师提出,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在教学中设计“主问题”,每一个主问题都能覆盖众多细碎问题。它不是让学生立即说“是”或“否”,而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与钻研,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探求某种结论的过程。如:《河中石兽》一课,可以设计如下主问题。1.请同学们运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朗读课文。2.请运用“读诵注释法”“随文释词法”,自读、理解课文字词。3.从“人物”的角度然后从“石兽”的角度概括段意。4.请以“主观臆断”为话题,谈谈对《河中石兽》这个故事的理解。学生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需要精心学习,需要时间。教师要善于引而弗发,开而弗达,留有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查找资料完成,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智慧。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写道:“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好。”我在教学中把经典的文章当做范文,对每一篇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分析归纳,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了什么,更关注作者是如何写的。现在提倡语文知识随文教学,我同时将写作教学知识随文教学。通过名作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写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秋天的怀念》一文,学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一句,此句属于“扩展式描写句”,前详后略。前面简明,后面生动。围绕前面一个中心词进行扩写。前面的中心词是“脾气暴怒无常”,后一句是暴怒无常的两种表现。学生经常觉得不会将句子写得丰富,如果学会了运用扩展式描写的方法,自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要避免出应试的命题作文,选题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现在师生上学期间白天都是在一起生活,尤其是广大语文老师同时兼任班主任一职,更是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以学生想做的事,想玩的活动为内容出题,他们才会觉得有内容可写,能真正落实平时写作就是生活的需要这一目标。如笔者目前任教初一年级,兼班主任一职,可出题的范围很广,如《跑操,想说爱你不容易》《愉快的午餐时光》《午休——我的天下》《一堂有趣的语文课》《无人监考的心情》《从天而降的自习课》,等等,学生有很多话可写,因为这就是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大家一起写出来,再互相评改,推选出优秀佳作,共同学习,一同提高。

三、自然迁移,润物无声

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写道:“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在一线教学,也是深感其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是我研究的命题。学生写完作文,我按照七年级下学期的《修改作文》专题,指导学生用黑笔按照三个方向修改:1.语言的表达,包括字词句。2.是否有描写。3.详略是否得当。一轮修改完以后,再让学生以读者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读一读,改一改,以求文从字顺。如此长期训练,学生作文评改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但毕竟时间有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强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课外再加以延伸、运用,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能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语文。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喜欢打网络游戏,有的还很沉迷。教师可以采用疏导的方法,引导他们网络除了游戏,还有很多学习资源。暑假时,我果断地让学生停止做《愉快的暑假》作业,要求他们观看《最强大脑》、《百家讲坛》、《中国新声代》等节目,写点评,写感想。南京是六朝古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假期布置学生参观几处特色景点,如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红楼馆,等等,写观察笔记。另外,布置学生去外地旅游一次,写一篇游记。学生的假期生活,真正走进大自然,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生的见识宽广,观察能力提高,有自己的思想与感悟。

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之前,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支持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性;提升学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此,才能行走在高效的“新三学”之路上,向“新三学”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叶晓峰.行走在高校教学探索之路上[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5(5).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