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动的二胡

2016-09-20 12:00金成海
福建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老范艳红二胡

金成海

兴元是上午从百里外的乡下老家回来的。下午两点钟的光景,就有人在楼下喊话,杨哥,快下来哟,把“两胡”带下来。是艳红。这个小区只有她把二胡称作“两胡”。兴元自言自语地说,咦,刚回来这家伙就知道了?便到储藏室去取二胡。元婆“切”了一声,在他身后说,人家可挂念你啦,不是她打了电话你会回来啊?兴元回头把眼一瞪,我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她怎么会有我的电话?元婆一听,把嘴捂上,吃吃地笑。兴元正色道,这话不能随便说的。元婆“啧啧”地说,看把你个老东西美的。

他们住的这个小区建在新城区,城区的公路啊、红绿灯啊都是才建不久,就像刚上了油漆那么新鲜。小区里不少都是从乡下老家来带孙子的,元婆和她家男人兴元与他们关系都不错。兴元一到下午就拎一把红皮二胡,往绿化带那里一坐,“多来米法索拉西,西拉索法米来多”,一帮乡下来的爹爹婆婆立时围一圈,点什么,兴元就拉什么,还有人跟着扯开嗓子唱上几句。每当这时,是兴元最投入的时候,他半闭了眼睛,头也随着曲子的抑扬顿挫而摇来摇去;他的那只手保养得特别好,像几根细白的莲藕在琴弦上滑动。男人成了这群人的中心,元婆脸上自然有光,加上这一段儿子说他们家儿媳妇要升成“县级”干部,老两口更是乐得跳起来。

经艳红一吆喝,小区里就有七八个人就聚在那个假山边。聊这几天的活动,原来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几个有过表演经历的,评价起电视来,还有几份内行。有人说电视剧表演成分太浓,演员用情不深。有人说,老是摆脱不了多角恋爱的套路,太假。还有大胆些的说,抗日剧里的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太神了,这样子怎么还打了8年啊!大家说这些,其实只为烘托一件事,那就是二胡伴奏唱歌曲,这才是最真实的艺术,这才是他们的王道。说话间,有人从门卫里搬来椅子,那是兴元的专座,皮质带靠背的。兴元开拉之前总是要抽支烟的,大家已经习惯,只等他把那截烟屁股从嘴里揪出来,才意味着节目正式开始。

元婆把一块黄色毛巾递给兴元。擦了擦手上的汗,兴元就开始“来索来索”地调音。先是一曲《小白杨》,配唱的是一位姓姚的荆州人,复员军人。紧接着又是一曲《母亲》。唱这支歌的也是一位男性,大家伙都称他“吴书记”。吴书记也是湖北人,当了几十年的大队支部书记,整过人,也被人整过,其经历有点沧桑,后来总算“安全着陆”,弄了一份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比其他村民强多了,对党的感情自然也非常人能比。

轮到艳红唱了,艳红说,我今天唱一首以前没有唱过的老歌,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的主题歌,“米索拉,米索来”,不知道老杨同志对曲子还熟悉不?兴元爽朗地用一句戏曲台词应答道:“得令嘞——”悠扬婉转的曲调就从他抖动的手上抖出来,直往人心尖尖上扑。艳红不愧是当年生产大队宣传队的台柱子,竟然是粤语的原音唱法:龙搬,龙楼,翁雷偷偷缸水温杯要……

艳红一边唱,手里还不断翻转着兰花指,自然与前面两位所唱所演大有不同。元婆对艳红的底细知道一点。艳红老公死了两年多了,艳红就来投靠了独生女儿。女儿使唤她就像使唤丫头一样,就连早餐也得在家里做,女婿说现在食品安全成大问题,尽量避免在外面吃。在家累得慌,所以唱歌成了她最好的发泄方式,歌喉一开,所有烦心事都顺着嗓子飞跑了。兴元回老家后,她和几个“歌友”都打听他几时回来呢!这会儿,因为保安被歌声迷住,竟然把小区外的行人也引了不少进来欣赏,大家掌声、喝彩声不断,更加激发了艳红的表演欲。她用歌声拼命地宣泄,唱到最后“在我心中起伏够”的时候,眼里的清泪像两条虫子爬了出来,声音抑扬顿挫。为了积蓄充足的底气在最后厚积薄发,达到将感情带入高潮然后戛然而止的效果,她在“起伏够”前面停顿了半拍后举重若轻地唱道:“——黑讣告。”掌声阵阵,吆喝阵阵,艳红满脸腓红,从角色里醒将过来,连忙道了两声谢谢谢谢。

这时,一辆闪着蓝色警报的救护车“完——啦——完——啦——完——啦——”地开到小区门口的栏杆前呻吟,保安也回过神来,让救护车进了院子。没等车停到位,元婆他们这幢楼的防盗门打开了,一个中年男子怀抱一个老人嘴里不断地在呼唤着“爸爸爸爸爸爸”朝救护车奔跑着。元婆发现,那病人是姓范的老头。同在一幢楼,发生这样的事,作为邻居的元婆理所当然地要表示关心或者关注,她想也没想就往救护车小跑过去。男子已经将自己的父亲送上了救护车,元婆关切地问,他大哥,不要紧吧?今天上午还好好的呢。没想到那男子吼叫道,都是你们这群无知的乡巴佬,唱什么唱!告诉你们,就是你们的噪音诱发了他的心脏病!你们等着!

天哪,难怪几天来左眼皮儿跳得憋都憋不住呢。这可是人命关天大事。元婆后悔没有随兴元回乡下老家,不然,可以在乡下女儿家多待几天,这事儿不就躲过了嘛。

被“唱死”的这人姓范,元婆管他叫“老范”。

元婆和老范第一次见面还是去年的事情。这个小区属于中高档小区,楼幢都是12层。儿子住四楼,元婆不太习惯乘电梯,一般都从安全通道的楼梯爬上去。那几天乡下老家的侄儿结婚,兴元回家喝喜酒去了。临行前,儿子交代他回去把老家的房子处理掉算了,省得来回跑。兴元就在老家多待了几天。这几天中,元婆跟刚才唱“黑讣告”的艳红发生了一起比较微妙的事。元婆和他们结伴送孙子上学回来,艳红闯红灯的空隙,刚好有左转的一辆车经过,司机急刹车,伸出头来骂了句脏话:“鬼老巴子不想活了!”艳红跳起来想还嘴时,车已经开走了。艳红好不服气,妈的,敢骂老娘!艳红丧偶不久,虽然嘴里不说什么,但心情就像一把漏风的筛子,时不时都会抖动一下,这会儿又被人骂了,出气更是不顺畅。元婆送完孙子没事了,就邀她到小区的休闲地带,一人坐了一个靠背椅。为了安抚艳红,给她顺顺气儿,元婆转移了话题,问艳红道,咦,今天怎么没有见“老好人”?老好人是个外号,一个北方来的女人,为人特别随和,谁和谁争执什么,都是她在中间喊“算了算了”,大家就管她叫“老好人”。一提老好人,艳红果然面露笑容,仿佛那些不愉快一下子转移支付了。你呀,不知道吧?昨天下午走的,听说他家老头子在老家有了相好的,还挺年轻呐。这不她和女儿一起走的。切,那老头也真是的,病怏怏的身子骨,碰一下恨不得就要散架,还有那花花肠子。真是“男有斗糠之力,女有扶壁之心” 啊!依我说,你们家老头子还差不多。元婆一听,轻轻地拍了她的手背,说,看你说的。艳红立马一笑,呵呵,慌了吧?放心,没有人和你抢。元婆说,我才不稀罕。艳红打着哈哈说,你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呢。说完那眼神还有点意味深长地动了几动。元婆原本是安慰艳红的,倒是个艳红嘴巴子不关风,特别那眼神儿像根搅拌棍把元婆的心搅得混浊不堪。元婆便借口家里有事,匆匆回家。她正埋头往上行,迎面“咚咚”的清脆的敲击声将她的头挑起来,一位白头发、长得清瘦的老年男子右手扶着楼梯的扶手,左手撑着一根大红拐杖对着她微笑。那笑是从深陷的眼窝里闪着幽幽的光,有点若有若无,元婆感到背心里直炸汗。

你是小琴的婆婆吧?

乍一听,那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飘来似的,充满诡异。元婆狐疑地盯着他,您是?

老年男子吭吭两声后说,我女儿范珍跟你儿媳妇一个单位的同事。

元婆心里嘘了一口气,立时换上了笑脸,生怕得罪了面前这位貌似干部的老人。那好那好。

老人似乎很熟悉她。对了,你们家那口子干什么去了?怎么几天没听到他拉二胡了?

哦,老家有点事,他回去了。

他拉得好啊!我身体不好,出不了门,每天都在家里听你们的二胡。

嘿嘿,您抬举我们呢!

后来,她从儿子口中知道了老范的一些情况。他就是个退休的普通老头,跟他们还是一个县的人呢,据说他前妻还跟他们一个村子,你说这世界多小。

就在昨天,元婆还跟老范打过招呼呢!元婆送了孙子回来的路上,想到兴元这次回去有五六天了,说是回去处理房子的,可元婆突然担心兴元真把房子给卖了,她以后回家住哪儿呀?这样一路想着回到小区里,恰好碰上了艳红,艳红笑嘻嘻地说,你们家老杨今天要回来。元婆狐疑地问,你咋晓得?艳红一本正经地说,我打他电话问过呀。说完捂了嘴吃吃地笑。元婆嘴上说不信,心里却起了一片疑云,腿脚便匆匆忙忙地上楼。在转角处,又遇到姓范,他拄着拐杖慢慢地移动脚步,好像生怕踩死了蚂蚁。元婆知道老头在锻炼身体,但那个样子,只当是跟阎王爷捉迷藏,躲不了多久。见了元婆,老范笑眯眯地说,你们家近来有好事哦。元婆那时一心想拨打兴元的电话,没有与这范老头搭讪,只是嘿嘿了两声,也没有问是啥好事就三步并着两步打开防盗门,扑向电话机,按照号码一拨,竟然是关机。元婆面对电话里关机的提示,如同身处一张硕大无边的黑幕里,永远也不知道尽头。她想起儿子曾抱怨,爸爸的电话一般都是“半边来往”,有事他找你,你找他老人家,十有八九没人接。那艳红是怎么打通的呢?元婆心里泛起一股酸水。她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地活了57年。在家吧,只晓得田里的事,啥时该薅草,啥时该打药,她倒是像自己的手指头那样清楚。至于小麦卖多少钱一斤,棉花是啥价,她都是“哈里糊”。反正有兴元在,她觉得男人精明着哩,绝不会让人算计哩!到了儿子这里吧,只管做好家务,也没有事让她一个人操心的。现在倒好,男人不在身边,她没了挨靠,仿佛走到哪里身子都悬浮着,一不小心就可能跌下来摔个粉碎。

正想着,门铃“叮咚”响起。元婆下意识地扑向防盗门,眼睛从猫眼里看出去,哎呀我的个妈呀,一张微黑的脸,让汗水腌得透着红。额头上两道深深的抬头纹,把岁月死死地夹在里边,粗黑的头发间仅夹杂了几根白发,尽管无意识地在等待,那双眼皮里挤出来的净是才气。这不是兴元是谁?死鬼老东西在门外擦着脸上的汗哩!

兴元抱起蛇皮袋子进了门,元婆命令他,换上拖鞋,回去几天就忘记了?你个乡巴佬。兴元换了鞋径直往厨房里走。元婆便跟在后面唠叨,打你电话咋不接?在老家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你知道不,我差点回去找你。老了老了玩性倒大了。喝酒喝醉没?到燕子那里去了没?他们接的活多不多呀?

兴元将从老家带回来的辣椒、茄子、红苕尖等一干新鲜蔬菜一一摆放在厨房的案子下面,这些有的是叔伯兄弟们送的,有的则是他们自家菜园里长的——尽管两年没有收拾,这些菜们像是他们家里一分子那样自觉自愿地生长着。完了才说,电话黑屏了。元婆一愣,啥叫“黑屏”?兴元“嘶嘶”笑道,还是城里人呐,连这都不懂?黑屏是手机的一种毛病。元婆想起儿子说过的话,问道,就是“半边来往”?兴元上下打量着她说,咦,整得蛮幽默咧。元婆一笑,知道自己说中了,就连艳红打电话的事儿也忘记了追问。反正人回来了,她心里也踏实了。累了吧?沙发上歇着,我来弄中饭。元婆说,这几天我眼皮咋跳那么厉害,你回来了就好了。兴元说左眼跳财呢,说明我们房子卖的价钱还可以。

眼皮跳了几天就是没有往坏处想,连老范说的是啥好事也成了永远的谜。你说这人是不是老黄混了?

黄昏时分,从医院传回来的消息说,老范没有抢救过来,已经过世了。

小区笼罩在沉闷和不安的气氛中。院子里的人不再聚集,那些唱歌的人都像犯了错一样地等待追责。据说艳红的女儿听了保安的陈述,回到家把她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她年纪一大把了还像年轻人一样疯进疯出,不怕别人笑话,不怕丢了女儿、女婿的脸。唱《母亲》的吴书记觉悟高,主动向儿子儿媳汇报了情况,作了自我批评。儿子不以为然地说,爸,别一副书记相,这样很可怜。人各有命,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没听说唱歌还能唱死人的。姚姓复员军人的儿子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他对老爸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话:我相信我父亲是个有素质的人。

元婆是例外,她知道老范有多么喜欢他们的二胡和歌声,所谓唱歌唱死人的说法是他儿子在情急之下胡乱说的,因为小范中途回来过一次,专门叩开她家门,说了一句,对不起,我刚才失态了。所以,她儿子儿媳并没有在乎这事儿。第二天早上儿媳还说,同事的父亲过世了,她一定要去吊唁一下的。

兴元和元婆送了孙子回来进入小区,保安很客气地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只是略微点点头应答。两人都没有上楼的意思,一同往昨天唱歌的那座假山边走,发现艳红苦着个脸坐在一块人工打磨过的石头上。元婆顿时心生怜悯,主动问候,咋,今天没有送孙子上学?艳红咬了咬嘴唇,轻轻点点头。过了一会儿,艳红说,他们都来过。元婆知道她说的“他们”是谁。元婆提了提嗓门说,我说你们一个个都怎么了?你们唱歌碍着谁了?老范亲口告诉我,他很爱听我们家兴元的二胡。艳红并没有为此打起精神,她嘟哝着说,老姚说我们没有素质。元婆一听,也怔住了,“素质”这个词一直是她心目中很神圣的一个词,或者说是一个敏感点,尽管她不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具体意思。元婆总觉得不应该戴上这顶帽子,嚷道,放他妈的转转屁!我们骂街了?吵架了?不讲卫生了?我们在家还讲生活质量呢!兴元说,你能不能静一静啊。元婆立马反驳道,我说错了吗?兴元说,除了你还有谁的声音?元婆说,你意思就是说我没素质啦?艳红拉了拉她的衣袖说,好了老姐,老杨不是心情不好嘛!元婆心里的五味瓶一下子就打翻了,看看兴元再看看艳红,咋看咋都像合伙在搞个阴谋。

兴元比她大几岁,已经六十开外的人了。年轻的时候,她倒是防范过兴元,那时的兴元在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里,二胡拉得如泣如诉,引得不少女人掉眼泪呢!每次演出前有序幕,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子“呼呼呼”舞动着一面红旗,引一群男女演员来一段对口词作为开场白。那人就是兴元。那家伙,威武得很咧!无论在宣传队还是回到队上,身上都像长了钩子一样,专门钩女孩子的眼光。但天地良心,确实没有发现他的心思“甩过盘”。那时男女作风问题可是关乎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名声的大事,在这一点上,兴元可以说经过了元婆这把筛子筛了无数遍的。随着年纪增长,来来往往的,元婆倒是再没有往那方面想了。就说这两年在儿子这里拉个二胡吧,那些个与他有同样出身的男男女女就纷纷聚集在他旁边。这把年纪的人不少都有宣传队的经历,最不济也跟着跑过龙套。还没有等到修成正果,改革开始了,他们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接下来就分田到户,差不多都一头扎进了地里拼命刨食。头脑灵活些的成了“万元户”,老实巴交的半辈子都灰头土脸的。好不容易等到儿女通过高考或者打工进了城,他们也都黄土埋到肩膀的人了。突然,那悠扬的二胡响起,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牵动了他们的心一样。艳红这婆娘一带头,什么《妹妹找哥泪花流》《小小竹排江中游》啦,什么《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啦,兴元这家伙生生就没有忘记哩,点哪首歌拉哪首曲,就随了那连唱带喊的声音回旋在小区的上空,混进了城市的雾霾里。还不断有人夸他呢!可这时的元婆却把艳红两年来的种种言行放电影似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心里边即使没有十万个为什么也有了几十个为什么。为什么艳红要给她讲老好人的事儿?分明是她自己有想法,这年头五十多点年纪的女人有想法太正常了。为什么她打兴元电话打不通,艳红却告知她兴元回来的时间,还那么准确?难道是偶然的吗?还有,为什么艳红唱歌的时候眼光不时瞟向兴元呢?疑问一多,许多原本觉得正常的事儿顿时都蒙上了怀疑的外衣。兴元这辈子两大爱好,除了二胡就是烧酒,而且特别爱喝早酒。以前在乡下种田的时候,不管多忙,早上都要抿两口了才扛上犁耙出门。老东西这几年想得更开,他觉得儿子有工作了,儿子成家了,儿子有儿子了,老两口就要消停下来,好好地咀嚼日子,把每一个白天黑夜,每一根烟的工夫都要嚼出它本来的滋味,慢慢地咽下,这就是享受。生儿育女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这么一天吗?但在儿子这里是不许喝早酒的,儿子儿媳说,晨酒夜茶黎明色,三把杀人的钢刀。这让他胃里憋得都长了毛了。有时就借送孙子上幼儿园后的空闲,找个地方一边过早一边喝二两解馋。不久,还带上了小区的歌友。艳红也在。她不经常喝,只是偶尔抿一口后用手掌一边扇嘴一边夸张地说好辣好辣。辣你就不喝噻,这男人们在一起喝喝小酒找乐子,你说她一女人家家的跟着掺乎啥?难道不是有思想苗头吗?这么一想,那城市的雾霾便飘向了元婆的心里,让她生生感到他们夫妻几十年来存攒下来的信任出现了危机。

元婆并不知道,老范的死单单给他们家带来了麻烦。

前几天,儿子儿媳妇每天回来都当着两个老人的面讨论他们工作上的事,特别是儿子说儿媳妇提拔的事已经公示了,一家都高兴,兴元说,我们家往上数八代连个生产队小队长的官都没有出过哩!

可老范死后没几天,儿子儿媳妇回家来的时候脸色都阴着,儿子换拖鞋还搞错了一只,儿媳妇大声吼道,杨宗龙,你神经病吧,穿我的拖鞋干吗!宗龙连忙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啊。元婆感觉到气氛不对,儿子几时像今天这样客气过?她说话做事格外地小心。她将菜都摆在了桌子上,大家都默默围拢了,唯独儿媳妇进了房间不出来。元婆这才小声问儿子,怎么,闹别扭了?快去喊她出来吃饭。儿子摇摇头说,我们吃吧。元婆才不干呢,她悄悄踱到儿子他们的卧室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说,小琴啊,吃饭了。儿媳妇犹豫了一会儿才传出声音,我有点不舒服,你们吃吧。元婆轻轻地退了回来,用手捅捅儿子的肩膀,厉声问道,是不是你欺负她了?儿子双手一摊,说,哪跟哪啊!现在有人拿老范的死在网上在“水”她,这不刚刚在公示期呢!哎呀,说了你们也不知道。

网上?这事儿元婆是不懂,可兴元懂一些,是艳红零零碎碎告诉他的,他感到很新鲜,就记在心里了。他知道这个“网上炒作”很厉害呢,可以把黑说成白,把白搞成黑,谁沾上谁倒霉。

兴元在床上分析了大半夜,理出了个头绪:老范是在听他们小区人唱歌的时候死的,他的儿子起初确实是怪他们这群“乡巴佬”吵死了老范,后来又亲自到家里来道歉解释,说明死因已经明确了,与歌声无关。为什么现在网上又出现这样的说法,并且拐弯抹角地把儿媳妇带上?明显是要针对儿媳说事。儿媳有什么事呢?兴元想起儿子说过的副县级公示期,莫非有人借来说事,坏了儿媳的好事好自己顶上?一定是的,现在的人做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兴元想起艳红是上网好手,经常在里边聊天,看她有什么办法查出人来。兴元决心自己来捍卫儿媳的副县级。但这事儿不能让身边这位知道,女人家家的,遇事沉不住气,莫搞得猴子没抓住锣就敲破了。

艳红接到兴元打来的电话很惊讶,她来小区不久就认识了这位拉二胡的大哥,并告诉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他一次都没有打过。兴元说,下来,有事找你。艳红赶紧在镜子前收拾了一下头发,临出门时,突然又折身回来仔细把口红涂上。兴元在小区外面的一棵风景树下等她,让她突然有种隐隐的暧昧。兴元把网上的事一说,艳红暗自责怪自己不稳重,但立马觉得这个男人不光二胡拉得好,脑瓜也灵光。

杨哥,这事好办,我来找人帮你把这个帖子删掉就行了。

这么简单?

当然啦。

那就有劳艳红妹子了。

客气个啥子嘛。

那我就静等妹子的好消息咯。

艳红给兴元打电话是在晚饭前,一定要他下去当面说。元婆问,谁找啊?马上要吃饭了。兴元支吾道,荆州的老姚有事让我下去。

艳红也在老地方等兴元。她告诉他,确有其事,网上指名道姓说是某局某公务员的爸爸仗其女之势,在小区肆无忌惮地组织一帮没有素质的农民唱歌扰民,一个老人不堪其扰,一命归西。但是不要紧,别人答应删除帖子,只要出1500元钱的手续费。兴元家的钱都是元婆保管,平常他手里只有过早的钱。这钱怎么好开口呢?他犹豫了起来。艳红说,这是我的一个很要好的网友介绍的,如果换了别人的话没有2000元不行呢。你考虑好了我好给别人回话。兴元一狠心说,就这样。艳红说,别人要先交钱。兴元想了想说,好,我明天一早就给你。

兴元与艳红一分开,他就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取1500元钱。儿子显然很高兴,老爸从来没有找他要过钱,尽管他贵为国企白领,但长期以来由于老爸对他无所求让他在老爸面前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所以想都没想就爽快答应。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老爸要求他在门口单独给钱,不要让儿媳和他妈知道。他是个知情达理的人,觉得老爸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车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吩咐老婆下车先回去,他跟老爸有点事。老婆这两天心情不好,也懒得搭理任何人,一下车就甩手走人。兴元的心里像锥子锥得疼,那一刻,他好后悔自己回去把房子卖掉了,不然,老两口住乡下,要多自由有多自由,要多快活有多快活,哪里会看别人的脸色啊。唉,一念之差呀。

好在事情办得相当顺利。第二天上午,艳红就打电话过来,说,杨哥,搞定了。兴元舒了一口气,由衷地说,谢谢谢谢,多亏了你了。艳红笑着问,那你怎么谢我呢?兴元一时语塞。那边说,呵呵呵呵,逗你的。兴元也尴尬地跟着笑了笑。元婆见兴元接电话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谁来的电话?兴元说,艳红。元婆一愣,不是说她没你电话的吗?没事她打什么电话?兴元说,咋没事?元婆说,啥事?兴元说,她说过几天再组织唱歌。元婆眼一瞪,别人都说我们没素质,还唱?不许唱了!兴元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元婆想起艳红那句“你们家老头子还可以”,顿时心里翻出一股醋味,说,我怎么不讲道理了?你不说清楚我跟你没完。

两人都知道是为了艳红,但谁也不往那上边提。兴元认为元婆是没事找事,并不在乎她的醋意。元婆却以为艳红在打兴元的主意,兴元竟然接了招。一连几天,老两口差不多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完没了,就连结婚时衣服做得不遂意都拿出来说事。只有做晚饭的时候,兴元洗菜、剁姜、剥蒜,元婆淘米、炒菜,才各自无话。晚上睡觉的时候,相互又递上了自己的背给对方。

不久,老两口的冷战升级成了热战。元婆说,我问你,那天,你说荆州的老姚找你有事,可我问了他,他说没有找你,你干什么去了?你说!兴元想,事情本来已经解决了,也没有必要瞒着元婆了,就老老实实地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想元婆哼了一声,你日哄鬼去吧!谁知道你们干什么勾当了?兴元有些生气了,你这人怎么不相信人呢?元婆说,你让我怎么相信你?

乡下两口子吵架很有“吵德”,晚辈吵架避开老人,老人吵架避开晚辈。可这次不同,脾气一向不错的儿媳好像换了个人,总找儿子的碴。兴元隐隐约约听见她说宗龙“弱智”,特别是“你以为网络是你们家开的呀”“我服了你们这一家”这样的话像针刺一样地疼,他只能恨恨地骂狗日的网。

有一次,艳红来楼下喊他们,杨哥,“两胡”,我们的嗓子痒痒了。元婆实在忍不住了,就在阳台上说,我们老杨把二胡给戒掉了!兴元吼道,你怎么这样说话?唱歌可是大伙的事。元婆冷笑一声,是不是心疼了?兴元把手一甩,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元婆可不依不饶了,我说你个老东西花心了吧?连日子都不想过了,对吧?那好,今天晚上当着儿子儿媳的面说清楚。兴元哪里还忍受得了,马上回应道,说清楚就说清楚,我还怕了不成?见他这样硬气,元婆一怔,心理防线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下子就崩溃了,委屈地倒在床上蒙起头来“呃呃呃”地哭开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兴元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傻傻地说,看看看,怎么还哭开了。

艳红知道元婆话里有话,但又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一会儿,还隐隐约约地听到哭声,她猜测肯定是老两口子吵架了,同情心油然而生,便约了几个歌友来解和。可是任凭他们怎么敲门,兴元就是不开,说是没有事。真没有事?真没有事。大伙不好干涉别人的家务,再加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家里、在社会都说不上话,早已对事情失去了耐心,只好散了。

第二天一早,兴元出了小区大门,二胡在他日渐消瘦的背上晃来晃去。元婆站在阳台上,眼光像根无形的绳子拴在他的背影上,让他越牵越远,直到转弯、消失。尔后,元婆又下意识地把眼睛盯到艳红那幢楼的出口,整个小半天,没见艳红出来,这才觉得胸口的气顺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没见兴元的影子,元婆手拿电话犹豫了半晌又放下,心想,老东西莫不是和我捣什么鬼?我才不上当呢!你不回来吃,我还多吃些。以往她只吃一碗饭的,今天她竟当真添了两碗饭吃了。饭后感觉肚子不适,心里又埋怨起兴元来,个老东西,害我吃撑着了。于是,下楼到院子里溜达,碰上艳红,心里竟然虚虚的,不敢拿正眼看。艳红笑嘻嘻地说,杨哥把二胡戒了,我们不习惯哦。元婆讪笑着说,开玩笑、开玩笑,就逃似的回到家中,把肚子揉了又揉。

打“夜影子”的时候,还不见兴元人影,元婆想,个老东西还跟我耍小心眼,哼,就不理你!

眼看儿子儿媳和孙子要回来了,她忍不住用座机拨了号,一个女声客气地告诉她,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拐哒!元婆失声道,个老东西当真了!跟着漫出来的眼泪瞬间填平了脸上的皱纹……

猜你喜欢
老范艳红二胡
难忘的一天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冯艳红作品
老范的故事
跟谁说
A Note on Stage Structure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Prey Refuge
卖苹果的老范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不会写诗的老范
老头子的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