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见证贵州大学百年历程

2016-09-22 06:37周继厚
云南档案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徽贵州大学徽章

■周继厚

校徽见证贵州大学百年历程

■周继厚

四十年代建校初期的贵州大学校园

溪山如黛,常沐春风,学府起黔中。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大地贮潜龙。

见贤思齐,明道济世,报国为民志气同。

眺望万千学子,江山处处旭日东。

——首任校长张廷休作词《贵州大学校歌》

民国时期的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贵州大学堂。当时的贵州巡抚邓华熙奉清政府创办大学的指令,在贵阳贵山书院设立贵州大学堂。1904年贵州大学堂改名为贵州高等学堂,于1906年春停办。

1928年,贵州省政府创办省立贵州大学,校址在今筑城广场。学校规模较小,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培养军需、军医和开发矿业的专门人才为主。第一任校长是贵州麻江人周恭寿。毕业生大多被分配到各县担任厘金局长、征收局长等职。1930年学校停办,毕业生总数不到300人。

1940年,根据贵州省参议会提议设立贵州大学,获准后成立贵州农工学院,院长李书田,校址在今花溪贵州大学农学院处。1941年3月开始招先修生(预科班),同年8月招收一年级新生。学院设农林学、农业化学、农业经济学、土木工程学、矿冶工程学和机电工程学6个系。

1942年6月,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成立国立贵州大学,将贵州农工学院并入,除原有的6个系外,增设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分别有中国语文学、外国语文学、历史社会学、数理学、化学和政治经济学、法律学系,是贵州规模最大、科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1943年,国立贵州大学法商学院增设工商管理系,次年增设电机专修科。1945年历史社会学系改为历史学系,农林学系改为农艺学系。1946年文理学院增设地质学系,次年设立文科研究所。

到1949年,国立贵州大学共设5个学院、15个系、1个研究所、1个专修科。此外,尚有1个先修班和1所附设工业职业学校(校址在安顺)。

国立贵州大学行政机构有校长室、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会计室、实习工厂、农事试验场、工程处、电厂管理委员会等。从1942年至1948年,张延休教授一直担任校长。据该校1947年8月到1948年7月间的统计数据,当时全校共有教师293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45人,学生人数1156人。

最早的贵州大学校徽,三角形,章中图案描绘了山鹰翱翔、山峦叠翠的意境,表明贵大学子鸿鹄之志、扬帆远航的追求

贵州大学土木系徽章,造型独特,图案设计表现了工程建设的主题内容

抗战胜利后的贵州大学校徽,各年代的版式不同,正面边缘颜色有差别,背面有的注明“学生证”,有的没有铭文

国立贵州大学附属工业职业学校帽徽

新中国建立后的贵州大学

1949年11月贵阳解放后,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立贵州大学。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使这所贵州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获得了新生。1951年冬,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贵州大学题写校名。

据《毛泽东题字“贵州大学”》(原载《贵阳文史》2006年第2期)一文记载:1951年11月,贵州大学法商学院政治经济系教授陈述元在北京中央革命大学学习期间,结识了一位湖南同学,这位同学是毛泽东的故旧。陈述元向这位同学提出请毛主席为贵州大学题字,他向毛主席转告了陈述元教授的请求,毛主席欣然答应,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便笺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这是毛主席为贵州高校的唯一亲笔题字。

陈述元先生得到毛主席的亲笔题字后,立即寄回了贵州大学,学校遂将原件放大制成校牌,并在校徽上铸刻毛主席题字的校名。

不过贵州大学的前景并未就此一帆风顺。1953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贵州大学被撤销,除农学院部分教职工原地单独建立贵州农学院外,其余院系分别并入云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昆明工业院、贵阳师院等院校。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在向毛泽东主席汇报贵州情况时,谈及院系调整撤销贵州大学的意见,毛主席听后当即指示,每个省都应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已调整的可以恢复。根据成都会议精神,同年9月,贵州大学正式复校开学。

1959年,贵州民族学院与贵州大学合并,并迁址到花溪。分久必合,合久又分。1977年,贵州民族学院重新恢复。

1997年8月,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等四所大专院校合并组建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唯一按“211工程”框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在西部省(区)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

2004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同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

2005年9月,贵州大学被批准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

贵州大学成为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之后,设计制作了崭新的贵州大学标识徽章。贵州大学标识徽章,将贵州大学的简称“贵大”两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感、融合感和综合大学的特色。“贵大”两字运用篆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贵州大学的历史积淀。标识中包含了专用字体、英文以及创办年代“1902”等元素,图形整体感强,醒目、易记。

毛泽东为贵州大学题写的校名

毛主席题字的贵州大学校徽

一百一十载桃李芬芳

贵州大学播撒智慧星火,培育了30余万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两院院士”肖序常、周卫健;有政坛精英龙永图、叶晓文;有商界巨子罗冰生、袁仁国;有艺术明星宁静、聂远等,更多的是在不同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建设者。他们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合并前的贵州民族学院校徽,校徽外围用民族服饰的花边进行装饰,颇有民族特色

贵州民族学院重新恢复后的校徽

贵州农学院校徽

贵州大学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立足贵州、服务地方,努力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的贵州大学徽章

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徽

2009年,为整合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贵州大学启动了花溪新校区建设。2012年,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2015年,新校区二期工程落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的贵州大学,有十个校区,6万多名学生,就像一艘超级航母,沐浴着“教育强国”的春风,承载着贵州“工业强省、后发赶超”的神圣使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新一代贵大人吹响加快发展的前进号角,扬起了新征程的风帆,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前所未有的豪迈,朝着建设领军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步前进,书写百年学府宏伟篇章。

后记:

笔者于1981年至1982年在贵州大学中文系进修,是贵州大学的校友。从进修开始,就十分留意收藏贵州大学的徽章。经过数十年时间的努力,已收集到十余种不同时期贵州大学校徽和与贵州大学有关的徽章,其中还有多种珍罕的民国时期校徽。从这些徽章中,可以了解贵州大学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的办学历史;清楚地认识贵州大学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学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脉络;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贵州大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这些徽章已成为贵州大学丰厚文化底蕴的见证,也是贵州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的缩影。

作者单位:贵航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校徽贵州大学徽章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我的心爱之物
让党员徽章烁烁闪光
国旗徽章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一枚孤独的家族徽章
抗美援朝徽章欣赏
火了高校校徽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为了我们自己,把校徽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