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之名:重申乡村与自然

2016-09-22 08:00编辑张艺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李晓东洛克书屋

编辑_张艺芳

以建筑之名:重申乡村与自然

编辑_张艺芳

山为骨,水为魄

建在乡村的现代建筑,更像是发生在乡间的一种行为艺术。云南丽江玉湖完小就给当地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纳西族建筑的屋檐呈小弧度的曲线,玉湖完小的屋顶则采用直线,以木制的格栅代替窗户,木制格栅的灵感便是来源于传统的农家晾谷架。

选材上,设计师大量采用当地资源丰富的白色石灰沉积岩和卵石,砌成石墙或铺就地面,使得玉湖完小的整个建筑独立于粘土砖建成的当地房屋。这样的取材,降低了校舍的造价,也增强了其抗震性能。

建筑的整体有三个部分,以一棵古老的枫树为中心,将院落一分为二,呈“Z”形分布。一边是学校内院,有两间教室和一块农田,另一边则由一间教室、小区中心以及洛克故居的外墙围合而成。建筑打破传统的纳西四合院建筑的布局,并在小区中心的周边设置“水面”,除能调节空间湿度外,水面时常映有玉龙雪山的倒影,将学校的建筑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中。

玉湖完小由李晓东工作室设计,也让李晓东成为中国第一个盖希望小学的建筑师。建筑的成本源自社会捐助,以及当地政府的捐款。他本人也自掏腰包八万元,未计设计费。地皮由当地居民捐助,使得这位学者型的建筑师通过玉湖完小的设计,实现了当代建筑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索。

玉湖行政村雪嵩自然村,纳西语为“巫鲁肯”,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这个坐落于云南省西北的纳西小村落,背后就是玉龙雪山。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1884-1962)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辗转到此,在玉龙山下住了27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云南省探险队的总部就设在这儿。

洛克当年在滇西北采集了数万的植物标本和大量种子,拍摄了上千幅珍贵的植物和民俗风情照片,同时翻译了上百本东巴经书,从而使自己从植物学家变成人类学家。现今的洛克旧居向游人开放,玉湖小学与它为邻,小区中心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文化场所。王辉评价说,“玉湖小学建筑为这方质朴的水土增加了几许诗意。”

与自然对话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智慧谷,坐落在交界村一处背山面水的荒地,网友美其名曰“藏在大自然里的图书馆。”

夏天,呈长方体的图书馆就这样伏在翠绿色的屏障之下,像一只就着烈日昏睡的野兽。说它是野兽,因它棕色的外表——那些由成段的枝干罗列而成的墙面。置身书屋,太阳的移动使得室内的光线一直在变化,像是怪兽体内流动的气息。

秋天,山林中点缀着金黄,落叶铺满了通往书屋的那条石子路,走在路上,让人想到古代许多归隐山林的贤士。场地前的水面,卵石铺就的水边栈道,再以篱笆围合,书屋与自然浑然一体。

冬天,莽莽苍苍的山野被染成白色,大雪覆盖枯枝,建筑本身就是枯枝的颜色,毫无违和感。整个30米通长的大空间,没有任何隔断,没有任何家具。夕阳透进来,木材似乎被照出橙黄的血液。步移景异,室内的颜色和光线又与夏季形成对比。这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随时吐纳着来客。书随意取,即地而坐。

据设计师李晓东介绍:交界河村约有六七十家农户,村民三百余人,盛产核桃、栗子、梨等。毗邻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神堂峪自然风景区,自驾者们选择留宿于此,村民亦办起农家乐。

现在,旅游业、服务业逐渐成为此村的收入来源,篱苑书屋也成为保护乡村风貌与开发旅游项目相结合的探索。恰逢香港陆谦受信托基金捐助100万元支持农村项目,于2011年10月交付使用,书屋还成为游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去处。

李晓东认为:由自然产生的建筑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篱苑书屋的设计思路是将人为的介入消隐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形体的简单但又不妨碍对话的丰富。

猜你喜欢
李晓东洛克书屋
破耳兔
篽箖·上野书屋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东方磁卡李晓东:进击的智能卡研发巨子
梦幻书屋
李晓东:我最喜欢的还是做歌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