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容”变“法”,让课堂更有实效

2016-09-22 17:03包伟标
考试周刊 2016年65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多媒体技术

包伟标

摘 要: 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全面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作为多媒体技术和直观教具这两种当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因“容”变“法”,根据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直观教具 实践应用

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全面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组合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给学习者全感官、全方位的刺激,有利于创造友好、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手段更先进,教学方法更简便,教学内容更全面、直观、具体、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然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直观教具作为曾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思身边的一些课堂教学实例,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和直观教具这两种教学手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因“容”变“法”,根据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巧妙运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实效。

一、因“容”变“法”——什么“容”用什么“法”

以下是我们数学科组的研讨课,由我试教,内容是北师大版第五册《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教师共安排4个活动:饮食搭配、衣服搭配、选择路线、留影安排。

“饮食搭配”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进行搭配,怎样做到不重不漏。我制作了画面鲜艳的课件:实拍的鸡、鱼、豆腐、白菜四种菜的图片,请学生按照一荤一素的要求制作一份菜谱。教师在让学生在进行了小组讨论后请一些学生汇报结果。

学生A:鸡和豆腐、鱼和白菜、鱼和豆腐、鸡和白菜。

学生B:鸡和白菜、鱼和白菜、鱼和豆腐、鸡和豆腐。

学生C:鸡和豆腐、鸡和白菜、鱼和白菜、鱼和豆腐。

……

在连叫了几个学生后都没有说出我课件中预设的答案,以至于讨论“如何搭配”这一个难点时思路混乱,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后我不得不自己说出答案。

在最后一个活动“留影安排”中,我设计是一个学生表演活动。请三个学生扮演课前情境引入中的淘气、笑笑和智慧爷爷,另一个学生充当摄影师安排三人不同位置拍出不同的照片。在表演中由于充当摄影师的学生排位置时没有规律,记不清哪种排了的哪种没有排。最后竟得出可以拍出8张不同的照片,活动中其他学生争论不休。

在接下来的评课中,听课教师对这两个活动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剖析:为什么这两项活动比较混乱,学生听得糊里糊涂,课堂效果差?较多老师认为,教学设计上存在失误,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上固定得比较死,不灵活,课件因为设计好了的,不能根据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调整教学安排。有的老师提出:能不能改换成教具,准备四种菜的模型卡片,让学生利用卡片进行汇报。对最后一个活动,有的老师则建议,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让学生拍照时,就利用现有的摄像设备,让学生实拍。

经过吸收大家的建议及进一步修改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在活动一学生汇报时,鸡、鱼、豆腐、白菜分别准备了模型卡片数张,由汇报的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汇报学生演示完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通过几次反复演示、评价,学生终于找出搭配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参与活动,得到锻炼。最后一个活动“留影安排”,则进行了现场实拍:利用多媒体设备,由担任摄影师的学生现场如实地拍下了淘气、笑笑、智慧爷爷三人不同位置时的照片,并展示在大屏幕上。这下课堂气氛不仅活跃了起来,而且学生在拍照时很容易找出了安排位置的方法,把整节课推向了新的高潮。

通过两次对比,我和众多老师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多媒体技术和直观教具这两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定要用得恰当,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规避其局限性,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二、因“容”变“法”——变化才有吸引力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一位教师创设了“给猴子喂各种形状饼干”的动画情境。他的设计意图是:第一次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第二次课件演示,学生因来不及计数而产生记录的需要,并在各种记录方法的比较中引出画钩的方法再次统计;第三次课件演示,让学生运用画钩的方法再次统计。但在课堂上,效果并没有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有一些学生记录几个后就“罢工”,而且在交头接耳,根本不看屏幕,显出很不耐烦的样子。

课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研讨和反思:为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中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找来两个学生问了一问。学生回答:“我知道三次的饼干都一样,所以答案和前面一样,不需要再看了。”确实,三次课件演示的确情节如出一辙。通过调查和讨论,老师们在反思中认识到:这位教师注意课件资源的多次利用,力图使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没有考虑到相同课件演示的“重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怎样的演示才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呢?老师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可以变换一下演示形式,将课件情景中的出示的饼干改变形状、改变数量、改变顺序,让学生“不可捉摸”,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件上。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课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

三、因“容”变“法”——让课堂更具实效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直观图与实物的不断转换中,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面、棱的特征。但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也曾经走了一些弯路。

起初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理解,认为重点在于理清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既然是解决面、棱、顶点的问题,那重点则在于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在小组的合作中探索,而对于长方体的直观图则可以直接出现。于是课前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教具,学生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生活中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

第一次试教,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长方体与正方体面、棱的特征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对于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认识很模糊,没有建立起应有的空间观念。课后我与听课老师认真进行了反思:学生在回答长方体有几组这样相对的面、几组这样相对的棱时,虽然学生心里明白是哪3组相对的面、哪3组相对的棱,但在指的时候木块在不断翻转,由于“相对的棱”比较抽象,一味依靠学生手中的长方体木块不断探究,没有直观图加以解释说明,下面听的同学一片茫然,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相对的棱”指的是两条棱。尽管经过反复指导后,同学们知道了结论:有三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三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棱指的是方向相同的四条棱。由于脱离了直观图,学生对于“相对”的含义仍是似懂非懂。这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实物向图形的抽象及表象的修复是极为不利的,课堂效果不佳也就不足为奇。

于是,笔者重新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呈现观察到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使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直观图的印象,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易于对比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颜色,帮助理解“相对”的含义。第二次上课后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强了,对于“相对”含义的理解也更清晰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多元化的今天,教育教学方式日益多元化,作为多媒体技术和直观教具这两种当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必须充分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容”变“法”,内容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应该不同,选择恰当的方式,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陈荣芳.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教师博览,2006(3).

[3]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课程教材教法,2006(7).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龙门书局出版,2004.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多媒体技术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