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菊叶柄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2016-09-23 07:36张艳利
现代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金盏茎段叶柄

张艳利

河南省滑县职业教育中心

金盏菊叶柄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张艳利

河南省滑县职业教育中心

以金盏菊生长期间叶柄的茎为组培材料,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B3MS+6-BA0.5+NAA0.1;用1‰的升汞溶液消毒时间5分钟污染率为2%,说明5分钟消毒时间为污染率最佳的消毒时长。

组织培养金盏菊培养基

金盏菊(Calendula of ficinalis L.)别名金盏花、生长菊,为菊科金盏菊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整个植株高度约40~60厘米,整株有被毛。叶片全缘,基生叶互生,椭圆状或倒卵形。有叶柄,上部叶抱茎生长。花单生与上部,头状花序,花径大约4~12厘米,花两性,外围舌状花两轮或多轮平展,里面筒状花多层,舌状花是其主要的观赏部位。花色有金黄色和橘黄色两种,花期2~6月份。果实7~8份成熟,瘦果弯曲呈船形,果实成熟后呈褐色带刺。常见的园艺品种有重瓣和卷瓣,目前国外还育出了单瓣、重瓣的种间杂交种,还有一些10~20厘米矮生种。金盏菊原产于南欧,现全世界各国都普遍栽培。金盏菊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尤其是幼苗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良好,适宜的pH值为6.5~8。喜光照,耐寒冷,忌夏季的酷暑高温,炎热的夏季自动停止生长。金盏菊植株矮化,花朵密集,花色鲜艳,开花早,花期长,常作花坛、花境、花台、花柱材料。也可栽培于广场、公园、车站、学校等公共场所。金盏菊对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氢、氯化物等有害气体。金盏菊已在我国大范围种植应用,为今后园林的绿化提供更好服务。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本研究所需的材料由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花卉实验室提供,取生长期金盏菊的叶柄段为外植体。

2.试验处理

金盏菊的叶柄段诱导培养基为:(1)B1 MS+6-BA0.5毫克/升 (单位同下)+GA30.5;(2)B2MS+6-BA0.5+GA31;(3)B3MS+6-BA0.5+NAA0.1;(4)B4MS+6-BA1+GA30.5;(5)B7MS+6-BA1+GA31;(6)B5MS+6-BA1+NAA0.1;本实验共设计了6组不同配比的培养基类型,每组配比试验重复3次。本实验采用固体培养基共1200毫升,用圆口塑料瓶进行分装,每瓶分别装入25~30毫升的培养基,一共装40瓶。每瓶培养基接种5个3~5毫米的叶柄茎段,做3次重复,消毒液用1‰的升汞消毒时间为4分钟、5分钟分钟、6分钟。

3.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用自来水下冲洗12小时,后用洗洁精再次清洗再次,最后用蒸馏水在冲洗干净。后放在接种台上用75%的酒精灭菌3秒左右,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的升汞溶液灭菌4分钟、5分钟、6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无菌水冲洗干净。叶柄用消毒后的吸水纸吸干多余水分,分别放在准备好的培养皿中进行分切,切成2~4毫米左右的小段待用。把切好的叶柄材料接种在不同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培养。做好观察,筛选出金盏菊愈伤组织发育好的最佳初代培养基类型。

本实验采用材料的消毒时间分别为4分钟、5分钟、6分钟,外植体消毒液都是用1‰的升汞消毒,接种12d后观察金盏菊叶柄的死亡指数,污染率及萌芽数,以便筛选出适合的金盏菊消毒的最好时间,为以后的实验做准备。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配比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生长期的金盏菊叶片的叶柄段分别接种在不同配比浓度的MS培养基上,在培养室温为25~27℃内,光照15小时/天进行培养,培养7天开始观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开始生长发黄,20天后可以明显观察出不同配比浓度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变化情况。B3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的情况明显好于其它培养基上愈伤组织。B2和B4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形成的较少,颜色嫰黄、质脆;B1和B5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黄褐、质软;B6培养基的愈伤组织嫰黄、较硬实;B3培养基的黄色、硬实。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B3培养基最适合金盏菊叶柄愈伤组织的形成。

2.不同消毒时间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不同的消毒时间对愈伤组织的污染也不同,从表2可以看出,用1‰的升汞溶液消毒时间5分钟污染率为2%,愈伤组织形成的也最多。金盏菊叶柄茎段为外植体为组培材料在消毒处理时间上,以5分钟消毒最佳,(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消毒时间的不同对芽的影响

三、结论与讨论

综合各组设计不同配比的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期金盏菊叶柄茎段的组织培养中,B3MS+ 6-BA0.5+NAA0.1为最佳愈伤组织培养基。以叶柄段为外植体材料用1‰的升汞溶液消毒处理结果显示,消毒时间长为5分钟是最佳消毒时间。消毒时间长4分钟和消毒时间长6分钟的污染率都明显高于5分钟的。由于培养基配比设计有限,只能筛选出适合叶柄段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养诱导生根培养基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1]郑杰,李素琴等.万寿菊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12(06).

[2]冯润东,李春辉等.孔雀草组培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7).

[3]张嘉宝,李建华等.金盏菊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J].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4.

[4]苏福才,钱国珍等.万寿菊茎段组织培养[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9.

[5]谢林,邓郡仙等.彩叶草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

猜你喜欢
金盏茎段叶柄
斗 草
斗草
HgCl2 和84 消毒液在月季组培中消毒效果的研究
微波超声协同提取金盏菊皂苷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扭动的小蚕
侧金盏
不同激素对甘草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扭动的小蚕
金盏银盘鬼针草
丝瓜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