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杀手
——宫颈癌

2016-09-25 11:24纪小龙
癌症康复 2016年4期
关键词:黏液宫颈癌宫颈

□ 纪小龙

红颜杀手
——宫颈癌

□ 纪小龙

纪小龙教授原为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癌症康复》杂志副主编,北京武警总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病理科主任、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

2002年10月20日,著名演员李某,撇下了她1岁的儿子和她的粉丝,因宫颈癌在北京病逝,年仅41岁。据说,她在《宝宝日记》上无限遗憾地写道:“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要走了!”

2003年12月30日,驰名华人世界的香港某著名艺人罹患宫颈癌住在香港养和医院,因肺部感染,导致脏器衰竭病逝,终年40岁。

2009年3月22日,英国著名“真人秀”演员杰德•古迪患宫颈癌在家中安静离世,享年27岁。

2010年1月1日,对于台湾的一位歌手来说是悲痛的一天。这天上午11点16分,她的妈妈因宫颈癌化疗期间感冒引发肺部病变,最后因内出血长辞人世。让人感动的是,病床上的萧妈妈一直通过网络电话聆听女儿的跨年演唱会,为女儿鼓气加油。

夺走她们生命的是同一个病魔——宫颈癌!

您想过吗,为什么都是宫颈癌?女性中,有哪些特点的人会面临更高的宫颈癌风险?

有人说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如果不治疗,最后都会变成宫颈癌。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要想明白这些问题,先来说一个和宫颈癌有关的,而且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从年轻医生到现在,在医院里工作30多年了。这些年里,我对宫颈癌的认识可以说是经历了很戏剧性的变化。

那是1986年的时候,我刚当医生不久,第一次去美国进修。到了美国以后,我的任务就是跟美国的医生一起,每天专门看从病人身上取下来的那些标本中有没有癌。那时候国内还很少能遇到宫颈癌患者,而且我是刚去美国,对宫颈癌又不熟悉。看到一个取样后,我说:“这是宫颈癌了吧?”可是美国医生却说:“这个不是。”我奇怪了,心想,细胞都这么凶了,这么大了,他怎么还说不是?更奇怪的是,第二天又遇到了相同的病例,我很有信心:“这个细胞都这么奇形怪状了,总该是宫颈癌了吧?”可是,美国的医生还说不是,他说:“说明你还不明白。”

这下轮到我吃惊了。在中国,这样的细胞早就被诊断为宫颈癌了,为什么美国人说这个不是呢?如果这个不是癌,又是什么呢?

美国医生就给我做了解释:这是一种病毒感染。这种病毒跑到细胞里面去,会把细胞变得像癌细胞一样。那么这个是什么病毒呢?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叫人乳头瘤病毒(HPV)。就是这么一个HPV病毒跑到细胞里面去,让宫颈细胞一下子变得奇形怪状,看上去就像癌一样。这下让我大开眼界,HPV感染宫颈,可以导致宫颈细胞变得像癌细胞一样。

从美国回来以后,过了1~2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在我们医院的病人宫颈切片中发现了曾经在美国见过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细胞。怎么中国也开始见到了?于是我很兴奋地告诉同事们:“这就是美国人常说的HPV,感染宫颈的病毒。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癌,这可不是癌!”

当时遇到HPV,还作为稀罕的病例,一年才几例。可是很快就十几例、几十例、上百例地发展起来了,到了第5年就有几百例了。发病率由一条平的曲线直线上升。这下子我明白了,原来HPV是经过性接触,通过性途径感染宫颈的。病毒通过性接触以后,使宫颈细胞被HPV感染了。

20世纪90年代以前,HPV感染宫颈细胞的病例在中国很难看到。到了1990年后期,不仅这样的病例多起来,同时还发现很多才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宫颈就出现癌了。30岁左右宫颈出现癌,这在以前是不可理解的。以前我们认为宫颈癌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她们的宫颈经过了几十年的刺激,才长成癌。怎么现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就出现宫颈癌了呢?

这个时候再回顾美国人做的结果,真相大白:HPV病毒感染了宫颈的细胞,如果病人是20岁感染的,感染以后却没有引起注意,还在不停止地感染,那么5~10年就可以发展成癌了。所以HPV引起的宫颈癌,与中年人患的宫颈癌不同,年轻女性的宫颈就会出现这种癌。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过程,从开始有HPV感染,到越来越多,再到出现年轻女性的宫颈癌。实际上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了宫颈的细胞,如果一直这样反复地感染下去,5~10年就会发展成宫颈癌。

请注意了!现在很多年轻女性的宫颈,感染得像长了菜花一样。如果还不停止继续感染的话,结果就很悲惨了,很可能不到30岁就变成宫颈癌!

有人要问了,你说宫颈癌,那么宫颈到底在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实际上,宫颈就是子宫的一部分。之所以把它单独拿出来讲,是因为宫颈癌太常见了。

子宫的中间部分叫“体”,上面叫“底”。子宫腔与外界连接的出口(每个月流出经血的出口,也即分娩时胎儿的出口),这1~2 cm的一小段叫宫颈。宫颈在子宫的最下方,是深入到阴道里面的一小段,它的下面就是阴道。按道理说,宫颈应该是子宫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宫颈癌太常见了,所以我们单独在这里着重再介绍一次。

子宫腔里面是绝对无菌的,不可能有任何有毒、有害的细菌或者病原体,全靠宫颈口这个地方的把关。它就像个大门,只准许每个月的经血往外流,或者怀孕了,成熟的胎儿从这儿出来。可是宫颈待在阴道里面,而阴道就像口腔一样,是跟外面相通的,各种病原体就很多了。由于宫颈前面是暴露在有病原体、细菌、病毒的环境下,所以宫颈这个部位的毛病是最多的。那么想要阻止外面的细菌、病毒往子宫腔里去,宫颈口这个地方就得起到一个门户的作用—— 一个只让出、不让进的通道。

关于宫颈癌,还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度恐慌。没有知识是一方面,那是不重视自己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是什么呢?现在大家已经明白了,HPV会引起宫颈癌。于是有人就害怕了,要去做检查,到这个地方去刮一个片,去那个地方抹一个涂片,又跑去做TCT(TCT是一种检查宫颈细胞的方法)。一做检查,医生就跟她说“这个是HPV感染了”,或者“你快得癌了”,吓得人家整天寝食不安,非常害怕。有的人跑去做了很多检查,这家说她宫颈快得癌了,那家说已经得癌了,劝她赶快去做电切、冷冻等各种治疗。

有的人看到周围有年轻的癌症病人,心里害怕患癌,就把宫颈切了,各种治疗跟着都用上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下子冒出来很多检查宫颈细胞的医疗单位,都给你发报告,说你得了癌症,说你CIN几级了(CIN是宫颈细胞癌变的意思,代表病情发展的等级),说你是HPV感染了。在正规医院的工作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病人带着她的宫颈切片来看,一看没事的,就是一般的炎症;有的是一点小毛病,就当癌来治疗;有的离癌还远着呢,就切掉了。

这样的例子说明:一方面是年轻的女孩不重视这个HPV,还在继续感染;另外一方面就是有些人过度紧张,小题大做。

那么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怎么来对待这个问题,才能既不轻视又不过度重视呢?

大家需要有一个共识:第一步,先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做一个宫颈的细胞学检查(即TCT检查),看看有没有HPV感染。如果没有HPV感染,就不用担心了;如果有HPV感染,这时候也不要一开始就用贵重的药,应该在阴道抹点抗HPV的外用药。当然,前提是不要继续接触HPV的感染。HPV说到底是一个病毒,它到你身体里面感染了细胞,如果病毒不再继续感染,随着感染细胞的死亡,病毒也就随之消失了,一个月左右的感染周期就过去了。

病毒感染宫颈以后,不会自己一直感染下去,可以把它当作感冒对待。大家看到有谁终年累月感冒不愈?没有。一次感冒,1周左右也就好了。宫颈也一样,HPV也是个病毒,所以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次感冒,宫颈的HPV“感冒”,这种感冒自己会好,关键是不要再继续感染。如果不放心,再抹一些药,帮助它恢复,这就可以了。所以感染了HPV,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它就像感冒一样,我们用平常心来对待它就可以了。

假如没有再接触感染源,又抹了药治疗,它却总是不好,那么病人下一步就要到医院去检测一下HPV类型。到目前为止,发现100多种类型的HPV病毒,能够使宫颈致癌的主要有两个类型。比如,有的人手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平时我们叫“瘊子”,那个也是HPV感染,只不过是另外一种类型的HPV。

HPV感染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问题在于不能持续感染。如果谁总是有不正常的HPV的性传播感染,并且持续感染下去,自己并不重视它,这才是宫颈癌发生的前提。

概括起来说,HPV感染虽然是女性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但并不可怕。100多种HPV病毒里,只有两种有高致癌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来发现。同时,万一宫颈出现炎症,也应及时治疗,避免新的感染。

如果年轻和中年女性没有HPV感染,那就不用担心这种感染所导致的宫颈癌了。到了老年,引发宫颈癌的因素就不一定是HPV感染了,更多的是其他原因。

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不用总是去医院检查是否有感染?能不能像接种疫苗一样,打一个预防针,以后就不会感染HPV,宫颈也就不会感染了?

这个想法很对,理论上也能办得到。HPV是一种病毒,把病毒制成抗原注入人体内,然后人体产生了抗体,那么这种病毒再来的时候,人体内就有抗体去与它结合了,也就不会得病了。

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做预防HPV感染的疫苗,有的实验结果已经出来,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问题是HPV病毒有上百种,就像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时遇到的问题一样,不知道打哪一种疫苗。关键是病毒的种类太多,但现在还没有一个疫苗,能将所有的病毒种类都包括进去。所以只有几种经常会引起宫颈癌的病毒疫苗可以用,但是其远期效果如何,还需要大量积累此类病例进一步研究。

很多患者去医院做了检查,得出的结论是宫颈糜烂,有的医生可能会说,要是延误治疗就会发展成宫颈癌。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误区:因为年轻女性患上宫颈癌的病例多了,大家就被吓到了。然后有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单位也来做宫颈检查,一检查就吓唬病人,说宫颈糜烂了,发展下去会长成宫颈癌,吓得大家惶惶不可终日。在宫颈癌这个问题上,我还要提醒大家一点:宫颈糜烂不是病,更不会发展成宫颈癌。

很多病人不相信,说自己看了宫颈的照片,宫颈是一大片鲜红的,宫颈都糜烂成这个样子了,怎么能说宫颈糜烂不是病呢?

我刚才已经提过了,宫颈是深入到阴道里面的,并且只能让宫腔里面的东西往外走,不允许阴道里的任何东西进去。那么靠什么来保证只出不进呢?

这就是人体的神奇之处!我们先做个比喻,水龙头总是往外流水,空气里或者周围环境中的细菌病毒,都是从水管里流出来,你想从外面进水管,能进得去吗?进不去。

同理,在宫颈口处,有一些细胞专门慢慢地产生黏液,然后往外一点一点地流,所以才能保持子宫里的绝对无菌,绝对干净。那么大家想,未发育成年的孩子是没有性生活的,孩子的阴道是没有性接触的,所以小孩的宫颈口很小,产生的黏液也很少,看上去也不红。就像人的口唇,产生黏液的细胞是红颜色的,不产生黏液的细胞就是皮肤色的。小孩子的宫颈开口是很小的,直到她要产生月经,要有性生活了,这时候为了保持宫颈的无菌状态,多产生黏液,宫颈才往外张开,把里面红颜色的、产生黏液的部分向外翻出来。

最初检查宫颈的时候不懂得这个道理,一看宫颈是红的,又有水,还有黏液,就叫宫颈糜烂了,就像皮肤上的糜烂一样。实际上“宫颈糜烂”是女性发育成熟的标记。女性越妩媚成熟,越婀娜多姿,宫颈产生黏液的细胞范围就越大,这时候宫颈就越是“糜烂”,就是所谓的三度(有些地方把“宫颈糜烂”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女性越是发育得不充分,宫颈中产生黏液的红色部分范围就越小,这叫一度糜烂。

所以,对于女性来说,要追求“宫颈糜烂”。“糜烂”得越充分,越是三度,女性特征就越明显,性激素越能达到女性成熟的水平。这不是有疾病,而是健康的标记。

前面介绍了,小女孩没有性生活,也没有月经,卵巢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个时候的宫颈中是看不到红色区域的。而到了停经以后,人体开始衰老,卵巢的功能下降了,宫颈细胞不需要再去产生黏液了,那么所谓“糜烂”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看不见了。

总之,对于宫颈癌的认识,目前医学上存在着大量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一定不能去铤而走险。医院里给出了诊断,自己也必须心里有数。

猜你喜欢
黏液宫颈癌宫颈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