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拿”的商业模式靠谱吗

2016-09-26 09:39李俊慧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商业模式经济学

文/李俊慧

商业经济学

“白拿”的商业模式靠谱吗

文/李俊慧

把商品销售与理财产品捆绑销售,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吗?

最近给学生上经济学的课,讲完了“利息理论”之后给他们布置了这么一道作业题:

现在出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叫“白拿”,即消费者存入一笔钱给卖方后就直接可以拿走商品,一年后卖方返还该笔钱给消费者,因此看起来消费者是“白拿”了那个商品。学过“利息理论”就该知道,实际上消费者还是付了钱的,不是真的白拿,因为他“损失”了这笔钱的利息。如某电商网站上提供原价为6 388元的苹果6S Plus的两种“白拿价”:一种是存入107320元一年后取回原来的金额,另一种是存入171 200元一年后取回175480元。请计算一下这两种“白拿价”背后所隐藏的利率各是多少。并且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一下你认为这种“白拿”的商业模式能成功吗?

这种称为“白拿”的产品,其实是将商品销售与理财产品结合起来,是相当巧妙机智的发明。不过,“白拿”的商业模式能否成功,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首先,从那个苹果手机的例子来看,利率相当不错。存入107320元这种方式所隐含的利率高达6%,而存入171 200元这种方式所隐含的利率是6.2%。当然,一年后的苹果手机肯定不值现在的这个价格(6388元),所以真正的利率并没有算出来那么高。但考虑到苹果手机比较保值,这个利率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的。

李俊慧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

再找其他商品的“白拿价”去计算其隐含的利率,发现与苹果手机都没有区别。有些商品肯定不如苹果手机保值(如电动剃须刀是几乎不可能有二手市场可以转卖),也有些肯定比苹果手机更保值(如购物卡),但它们隐含的利率都完全一样。没有把有不同折旧率的商品的利率进行差异化定价,是因为商家还难以做到更精确的定价;还是因为商品种类太多,精确定价的交易费用太高?如果是前者,这个缺点是会逐步克服的。如果是后者,那把商品销售与理财产品拆开来分别地进行更为有利。

有人会说,商品销售和理财产品捆绑在一起卖,可以促进对方的销售,这个利益能不能压倒上述不利呢?这就涉及到我对这种商业模式持保留意见的第二个原因了。我恰恰认为这种“捆绑销售”并不利于互相促进对方的销售。在我刚一发现这个玩法的时候,禁不住怦然心动,兴致勃勃地浏览罗列的各种商品。我想买的是华为手机,很快就果然给我找到一款华为手机。正要下单,忽然回心一想:不对!华为手机有很多款式,这一款未必是最符合我需要的,我应该先去京东商城里查看一下华为手机的其他款式。

于是我明白了这个商业模式的最大问题:除非所有商品都能选择与理财产品捆绑,否则它反而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对于主要是想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买理财产品是附带的销售。如果那款产品并非刚好是他最想要的,理财产品的附带销售就没有意义。因为原则上他可以去买那款自己最想要的产品,然后另外再单独买理财产品。而对于主要是想买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呢?那也是直接去单独买一款理财产品更好,不需要受制于商品设定的投资金额。

捆绑销售的商业模式有多种。以手机为例,“合约机”的本质正是把手机与电信服务捆绑在一起销售,相当成功。这是因为买手机的人同时就一定要买电信服务,但买商品的人未必同时就一定要买理财产品,两种商品或服务之间的交叉需求(互补性)不强的话,捆绑销售的利益(互相促进对方的销售)就难以压倒它的不利之处(互相限制了对方的选择)。推到极致,高度互补的产品(如车子与轮胎)会索性直接当成同一个产品卖给消费者。所以,捆绑销售的商业模式不是不可用,而是要辨明其适用的局限条件。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商业模式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商业模式从0到N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经济学的优雅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