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器

2016-09-27 19:31
世界博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器皿小野器物

陈杜梨

在物质的海洋中,李若帆想要找到一片陆地,能让我们顺利靠岸,暂时结束疲惫的审美之旅。

如今的世界,物品前所未有的丰富,前所未有的廉价,从大型商场,街边小店再到网络,几乎你想要的都能买到。但是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器物?什么是美的器物?什么的器物能够成为心之家园?人与器物之间的关系最健康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雕刻时光和失物招领的创始人李若帆的新书《装得下生活的器物》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在物质的海洋中,李若帆想要找到一片陆地,能让我们顺利靠岸,暂时结束疲惫的审美之旅。

李若帆找到的是“匠人的手工之作”,那些器物是通过一双双手来完成的。这样的生产方式对资源和周遭的环境不具破坏性。观者能从一件器皿中看出一根线条的美妙,使用时会产生出其不意的变化,与之相伴像个老朋友,同时器物的样子与创造它们的人有奇妙的对应。被使用的器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耐人寻味,宛如家人。

说道重视日常生活的手工之作,说道生活器皿之丰富,估计世界上没有地方超得过日本。于是李若帆采访找到了16位有代表性的日本手艺人,涵盖陶艺、木工和织品等领域。

跟随作者在日本的脚步我们了解了有温度器皿。三谷龙二的作品樱桃木的黄油盒、握感舒适的木勺、木质餐盘色泽温润。小野哲平的陶器,既不是让人心动,也不仅仅是喜欢,而是心底被一把锤子重重敲打了一下。这会是陪伴一生的器皿真木千秋的丝织物,以铁为媒剂,用石榴皮染色,蚕丝和麻一起织的围巾,有着意味丰富的青紫灰。这是需要养护,使用的织物,也考验人的耐心。井藤昌志制作的椭圆形木盒,完全不用胶,细小的榫和铜钉非常节制,盒子里面未上漆,打开时带着樱木的香味。寒川义雄的陶器饭碗,朴素粗粝,安静中充盈着张力,是需要时间养育的器皿。

此外通过李若帆的讲授,我们还见识了工艺人朴素,勤勉,惜物的生活观。陶作家小野哲平住在传统日式民居改造的木造屋里,只要打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梯田,闻到田野清新的味道。食材是自己栽种或者邻居送的当季蔬菜,连红茶也是自家做的。经年使用的地板已经有了温润的质感,铺好了鲜艳的亚洲风格的餐补。简单料理的番茄和茄子,炸豆腐和魔芋,装在小野做的大钵和盘里,每个人面前都有大盘,取盘和蘸酱汁的小盘。有的器皿因为常年使用已经缺口,但每样器皿就像这个家的一份子一样熨帖,在这里,人和器皿彼此贴心,让人确实感受到脚踏泥土的生活氛围,是一种不卑不亢,相信自己尽其所能勤勉满足的日子。这样的生活给久居城市的我们揭示了一些更本质的道理:我们原本就应该和泥土在一起,和山间的风和万物一起,同呼吸共生长。

食器最容易展现创作者的生活态度,认真打理自己的生活。陶作家大谷哲也,除了制陶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待在厨房里,除了煎焙咖啡,还拿出研究瓷土的专注力研究面包,使用天然酵母,他做的面包也有专业水准。根据食的欲望设计器物是制作器物时的重要考量,设计制作全新的器物是,脑海中必定先想到它盛装食物的状态。陶作家伊藤环自己拉坯的前方开着一扇小窗,工作的间隙抬起头就能看见对面山上的神社,春天的时候是满眼的樱花,累的时候望一眼,心里想:神在看着呢,要努力啊,又有了能量。

这些创作者的生活回到了原点,也就是是无法暂停的一粥一饭,以及围绕着这些的生活器物吧。没有器物人就无法生活。正如陶作家安腾雅信所言,体验美,大概是人活着最好的理由。器物本身虽然不具备美的目的,但对于美的信徒来说,器物的力量意味着我们凝视它时,感受的“永恒的一刻”

正如李若帆所说,人与物的深层关系,就是“买到东西,买到自己”。“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我希望这些器物也是旅途上的伴侣,而不是车窗外划过的风景。”

希望你也能能够准确的从万千器物中挑出自己喜欢的那件。

装得下生活的器物

作者: 李若帆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6-6

页数: 256

定价: 42.00元

猜你喜欢
器皿小野器物
心空无尘——小野竹乔的腔调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我给你讲 我男朋友是玩户外的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彝族器皿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小野清一郎的“道义刑法”:历史、传承及反思
这里会长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