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亚学生管理策略探究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2016-09-28 02:13高志胜冯海琴施建腾刘凌琳潘益青ElvinAliyv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五国中亚

高志胜,冯海琴,施建腾,刘凌琳,潘益青,Elvin Aliyv

(浙江科技学院 a.留学生管理中心;b.国际交流合作处;c.保卫处;d.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e.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亚学生管理策略探究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高志胜a,冯海琴b,施建腾c,刘凌琳a,潘益青d,Elvin Aliyeve

(浙江科技学院 a.留学生管理中心;b.国际交流合作处;c.保卫处;d.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e.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为掌握中亚留学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留学生)在华教育发展现状,通过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亚留学生的来华动机、学习情况、生活习惯、思想动态、存在困难等方面的情况,深入探讨中亚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不断扩大中亚五国在华留学生的规模,培养出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为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服务。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留学生;管理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综合国力日渐增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兴趣,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汉语和专业知识,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

中亚五国,狭义上的中亚,即1991年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1],与中国西北地区接壤或相邻,经济成本、历史渊源、地缘优势及商贸合作等因素,使中亚国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来华留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中亚国家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且潜力巨大。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是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一次新突破。中亚是中国与欧洲的连接地带,重要的地理位置奠定了中亚各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过程中核心地区的地位[2]。关注在华学习的中亚五国留学生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国高校制定灵活的管理和服务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招收中亚留学生的规模和层次,培养出更多知华、友华、爱华并能够使用汉语沟通的留学生,能更好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服务。

1 在华中亚留学生的基本情况

1.1留学生规模情况

21世纪以前,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较少。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地区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中亚学生选择来华留学:2000年,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235人,2005年为1 235人,2010年为11 930人,2014年为20 136人[3]。从中可以看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目前,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涨幅巨大,其中2012年和2013年增速也较大,中亚留学生教育发展潜力巨大。

1.2留学生教育层次

由于受中国国情和教育水平的影响,目前,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仍以非学历生为主,但呈现出学历生比例逐年上升的态势:2010年学历生总人数为4 112人,非学历生为7 818人,学历生占总人数的34.5%;2011年学历生为5 611人,非学历生为7 885人,学历生占总人数的41.5%;2012年学历生为6 890人,非学历生为9 535人,学历生占总人数的41.9%;2013年学历生为8 510人,非学历生为11 608人,学历生占总人数的42.3%[3]。

2 调查对象选取与方法

由于受来华中亚留学生在浙江分布情况的客观研究条件限制,故选取在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7所高校学习的中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该课题后,课题组开始着手调查问卷的设计,在听取留学领域专家、留学生、行政人员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并向上述7所高校中亚留学生发放。

调查问卷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涵盖中亚国家留学生的国籍、性别、专业、学生类别、在华学习与社交及作息规律,探索中亚国家学生的性格特征和生活规律;第二部分涉及中亚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动机,探索来华留学主要缘由;第三部分涉及中亚国家留学生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解决留学生困难的可行之道。调查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单选或多选。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特征

本调查共向7所浙江高校中亚国家留学生发放问卷210份,回收135份,回收率为64.3%。135份回收问卷中,男生84人,女生51人;年龄结构为19~30岁,且大体上集中在20~24岁。其中,有83人学习本科专业,集中在经济贸易类和语言类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商务汉语等,有52人进修汉语。

3.2在华人际交往

在回答“是否喜欢主动找中国学生交流”的问题时,67%的中亚留学生表示喜欢跟中国学生交流,仅有6%的留学生表示几乎不与中国学生交流。但在回答“生活遇到困难会找谁帮忙”时,55%的留学生表示会找自己国家的朋友,仅有14%的留学生表示会找中国朋友。

以上数字看似矛盾,却有其内在原因。中亚国家地处草原,各国人民性格热情开朗,他们在主观上有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的意愿。然而,由于中亚各国学生普遍以俄语或其他语言为第一语言,英语能力相对较差,来华学习后,由于与中国教师和学生在沟通上存在语言障碍,遇事普遍喜欢找已经在华较久的本国或者语言相通的学生帮忙。语言障碍影响到学习适应的各个方面, 语言能力不够, 就无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无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 也无法成功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圈子[4]。

此外,中亚来华留学生较为重视情义和内部团结互助[5]。中亚国家留学生有情有义,每次放假回来,很多学生会给教师和朋友带自己国家的特产。毕业回国前,很多学生都会来办公室与教师道别,感谢学校和教师一直以来的帮助,然后才依依惜别。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中亚国家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同胞有较强的互助意识。一个朋友有困难,其他人都会很积极主动地前来帮助。浙江科技学院有一名中亚学生因为交通事故住院,其他学生除自己主动献血外,还积极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献血,自发去医院看望并照顾同胞,直到该生出院回国。此外,中亚留学生在过生日或者欢度其他重要传统节日时,会邀请很多朋友一起庆祝,共同表达美好心愿。

3.3休息时间分布

表1 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休息时间分布

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休息时间分布见表1。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中亚国家学生在23点后休息的人数占了很大比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亚国家很多学生早上上课总是会迟到甚至迟到很长时间。

此外,由于中亚人多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后代,习惯自由的生活,部分中亚国家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时间观念淡薄,每次学校组织群体性活动,总有不少学生无法按时到达,组织活动的难度较大。另受时差和生活规律的影响,中亚国家普遍在晚上8点左右吃晚饭,学生来华学习后也未必能及时调整作息时间,所以,适应中国的课程时间存在困难。由于入住留学生公寓需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老生普遍选择更为自由的校外住宿,避免“被管理”,但校外住宿又增加了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一些重要通知或信息经常无法及时通知到学生。

3.4来华学习的动因

这一问题旨在了解中亚国家学生来华学习的动因。该问题为半开放式多选题,供留学生选择的共10项,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中国的大学经历对我以后找工作有帮助”“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国是友好邻邦且政局稳定”成为中亚学生来华学习的最主要的3个动因。

3.5在华学习面临的最大困难

有关“在华学习面临最大困难”的调查共设置了14个选项,结果如表3所示。中亚国家留学生面临的困难依次是“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占比17.1%)、“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占比14.3%)、“学习和使用汉语”(占比11.5%)。其原因是中亚国家大部分学生是穆斯林,根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穆斯林比例为51.2%,乌兹别克斯坦穆斯林比例为88%,塔吉克斯坦穆斯林比例为85%,土库曼斯坦穆斯林比例为87%,吉尔吉斯斯坦穆斯林比例为76%,穆斯林学生在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找到合适美味的穆斯林食物存在困难。此外,中亚国家留学生对参加勤工俭学的期望值较高,但由于语言障碍和沟通困难,他们的机会并不多。

表2 中亚五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动因统计

表3 中亚五国留学生在华学习面临的困难统计

4 中亚国家留学生管理对策

4.1严把招生关,招收品学兼优的中亚留学生

在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初期,浙江科技学院对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并未限制,基本是来者不拒。部分学生品行不端,在校捣乱、上课迟到、骑摩托车、半夜宿舍吵闹、欺负小同学等现象时有发生,且屡教不改,管理难度较大。对此,学校提高了中亚国家学生的入学门槛,对申请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要求学生或者中介必须持有教师的推荐信,具体陈述该生的学业、思想和道德情况,如中介隐瞒相关情况而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学校有权终止与其合作关系。

4.2鼓励中亚留学生积极学习汉语,加强与中国学生互动交流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亚留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这也影响了他们与中国学生的日常沟通。校园内可以看到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非洲学生主动交流,而中亚国家学生交际范围往往限于与他们语言相近或者相通的留学生。鼓励中亚留学生平时认真上课,学好汉语,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搭建平台,如中外学生“英汉桥”双语大赛、“一对一”语言伙伴项目、汉语角、中外学生寝室联谊等活动,多交中国朋友,积极融入校园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孤独感、紧张感和思乡情绪,也有利于促进中外学生的相互了解,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4.3以情动人建立友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独在异乡为异客”。 大部分留学生是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产生孤单感是难免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语言和文化完全不同,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心理不适应期,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和不适感,严重的造成“文化休克”。在日常交流中,留学生管理教师可通过宿舍走访、心理驿站、师生联谊会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培养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当学生有不安和烦恼时,会主动倾诉,这也有助于留学生管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帮助,缓解学生的情绪,将产生“文化休克”的可能性消除在萌芽之中。

4.4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做到令行禁止

要完善学校各项留学生规章制度, 强化中亚留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完善制度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留学生管理规定、章程和制度, 如招生制度、留学生缴费制度、注册制度、学籍制度、宿舍制度、考勤制度等[6]。同时,在留学生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 要对制度的奖惩情况进行公示,该警告的予以警告,该开除的予以开除,令行禁止,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4.5将留学生就业工作纳入管理日程,拓展就业渠道

留学生的招生和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可以通过就业反哺招生。优质的留学生就业管理不仅能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优化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求学,而且能够服务中国经济的发展。各高校一方面应建立留学生人才库,了解留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意向,另一方面应积极开拓留学生就业渠道,发挥就业的沟通桥梁作用。如联系外国政府与企业驻华机构,推介留学生;扩大宣传,组织留学生专场招聘会;建立信息网络,筹建留学生校友会机构,拓展校友人际资源,推荐来华留学毕业生[7]。

4.6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留学生勤工俭学规定

留学生勤工俭学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符合国际惯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完善的留学生勤工俭学规定。但截至目前,中国尚未有一部有关留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规定,现有的《高等学校接收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对留学生勤工俭学的界定非常模糊,管理有难度。开放留学生勤工俭学,是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留学生的共同心声,有助于来华留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增加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有助于留学生加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是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8]。让人非常欣喜的是,国家层面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相关草案正在征集意见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将与国际接轨,在华留学生勤工俭学将能得到法律保障。

4.7完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做好留学生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是保障留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吃穿住行更是留学生首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民以食为天,从中亚五国留学生在华学习面临的困难统计可以看出,吃饭问题在所有在华学习生活困难中列第一位。各高校应与时俱进,提高国际化办学的意识,推动包括清真食堂在内的各种生活设施、文体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在吃穿住行方面解除留学生的后顾之忧,以切实提高学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4.8提高管理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服务意识

留学生管理人员是留学生来华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也是使留学生形成对中国及中国人印象最直接的人群。留学生管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服务者。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和“服务”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服务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目的和手段。留学生服务工作做好了,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一大半。因此,除学校提供舒适安全的留学生公寓和必要的娱乐生活设施外,留学生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关心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负责任的态度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如无法满足,应耐心予以解释。在和中亚留学生交流时,特别是汉语不好的留学生,要把自己的观点用重复和强调的手段表现出来,让他们得其要领[9]。

4.9成立留学生会,探索留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留学生会作为学生社团,是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在感情认同和语言沟通方面较留学生管理教师有着先天优势。在日常管理中,将留学生会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载体,让留学生会参与到学生活动组织、考勤管理、学风建设、新生接待、问题学生谈心等工作中来,能更容易获得留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也能减轻留学生管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此外,根据学校留学生的国籍分布,建立留学生代表联络人制度,即在一个国家或多个语言相通的国家确定1~2名英语或者汉语流利的留学生为联络人,协助留学生管理教师做好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每个学期末,给予联络人一定的奖励。

5 结 语

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发展倡议,中亚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势必迎来一个新的阶段,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对当前中亚留学生在华学习现状的梳理,掌握留学生在华学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对中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有所帮助,对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所帮助。

[1]马大正,冯锡时. 中亚五国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3.

[2]曾向红. 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认知和预期[EB/OL].(2014-04-09)[2015-02-08].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409/c1002-24857680.html.

[3]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14.

[4]曹彦,蔡文伯. 中亚来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分析[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6):16.

[5]伊莉曼·艾孜买提. 针对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28(4):20.

[6]陆跃伟.文化差异视角下中亚留学生管理策略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9):113.

[7]孙绮芸. 来华留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探析[C]∥贺向民,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5).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310.

[8]赵新. 来华留学生勤工俭学现象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5):152.

[9]范祖奎,胡炯梅.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113.

Management strategy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in China under strategic concepts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Taking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AO Zhishenga,FENG Haiqinb,SHI Jiantengc,LIU Linglina,PAN Yiqingd,Elvin Aliyeve

(a.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fairs Center;b. International Office;c.Campus Security Office;d.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In order to grasp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ituation of Central Asia students (who are from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The Kyrgyz Republic,Turkmenistan,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 in China,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otivation, learning situation, lifestyle, ideological trends, difficulties, make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entral Asia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We hope it can help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entral Asia students in China and cultivate more students who know China well, love China and be friendly to China, which can serve China’s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Central Asia;management proposals

10.3969/j.issn.1671-8798.2016.04.007

2015-10-13

高志胜(1983—),男,浙江省衢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留学生教育管理。

G648.9

A

1671-8798(2016)04-0289-06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五国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新能源贸易合作研究
业翔民安自信厦门路——福建省厦门市公路景观大提升迎接“金砖五国”会晤
White Elephant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