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不走的钟,一天也有两次是正确的

2016-09-29 09:27
新民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科博会刘慈欣三体

陈冰

9月17日上午,位于本届科博会西区中央大厅的科普演绎大舞台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他的到来将本次科博会气氛推上了新高潮。而这位嘉宾正是2015年凭借《三体》荣获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之父”——刘慈欣。他和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克里斯托·M.赫夫女士以及科幻评论家姚海军一起共话科普。

科幻成为此次科博会的鲜明特色。VR技术为参观者营造了众多沉浸式体验。

现实向虚拟迁移的关键——VR

“最尖端的技术被采用,这人造眼睛越做越精致,现在,它竟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他(她)的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这段独白来自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书中所提到的“神奇”技术目前已经变为现实。

在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里,VR技术及其产品成为了本届上海科博会上当红不让的话题。本次会展共设七大主题——科幻未来馆、VR视界、科技生活、智慧园区、青少年创智动感地带、国际馆、专业论坛,其中占地1000平方米的VR视界板块共有16家企业参展,其中一款名为“智能座驾”的大型VR过山车游戏成为全场3500件展品中的“宠儿”,引发了现场观众的体验热潮。同时,各家企业还带来了更多功能各异的VR技术产品,令人欣喜的是不少非娱乐性质的,可实际应用到生活中的产品涌现,例如:基于VR技术的装修设计工具,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沉浸式地体验全场景的装修效果。通过戴上VR设备,手指点击挑选材料完成一间房子的软硬装修设计,定制未来的家。

面对VR技术未来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早已在科幻作品中进行过“预测”的刘慈欣显得极为淡定,“科幻小说家吉布森曾说过一句话,‘未来早已实现,只是现在尚未普及。VR技术不仅一直在科幻作品中出现,据我所知,这项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所研究了,只是没有在大众中普及,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图像技术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实用了。”

实用性,一直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导向,但是,作为科幻小说家的刘慈欣对于VR的未来发展有着更为独到的看法。刘慈欣提出,VR在人类由现实走向虚拟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一步,“VR的未来是一个过程的延续,这个过程就是人类的生活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大迁移的一个延续,从前这个大迁移通过二维屏幕进行,现在进入到了三维,这个过程还在持续不断向前,也许VR之后还有让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入虚拟世界的技术,比如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技术等等。”

但是,主持人海波在见面会上表示了自己对于科技发展的忧虑,“像VR这样的技术发展可能会替代人们的感官,有的网友认为如果现实朝着科幻小说中的描述发展会导致人类的消亡。”对此,刘慈欣理性地指出:“任何一个技术都是双刃剑,可能会有负作用,现在看来我们正一步步走向科幻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的需求都能在虚拟中完成,这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确实很难预测,但是我相信事在人为,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包括VR的出现都是人类巨大的进步。”

年轻一代是中国科幻发展的希望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之一正是通过技术让人类的想象变得真实而亲切。2015年的科博会上,逼真的红岸基地模型配合光和音乐的声光秀,再现了《三体》小说中神秘而宏大的场景。而在今年的科博会上,《三体》主题展台被进一步打造,融入了更多丰富的科幻元素。

在各种各样的《三体》展示中,科幻爱好者和书迷们最关注的还是电影的制作。早在2009年,《三体》的电影版权就已经被张番番导演所买下,随着《三体》话剧的成功,《三体》的电影制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三体的电影现在处于正常制作中,顺利的话明年夏天将会拍出来。因为国内制作这种高成本科幻电影还是缺乏一定的经验,所以进度就会比较慢。”刘慈欣回应道。

据有关报道,新世纪以来,美国出品了近150部科幻电影,但中国制作的科幻电影还不满10部,且质量令人堪忧。《三体》的崛起带来了中国的科幻热潮,今年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短篇科幻小说奖,这些对于中国的科幻市场的发展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同样参与了本次见面会的《科幻世界》副主编姚海军指出,科幻作品原来一直缺乏明星作家,也缺乏《三体》这样的现象级的作品。“《三体》是一个引爆器,中国科幻作品产业化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更多的科幻文学、电影、游戏受到了巨大的关注,这些变化和《三体》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诚如姚海军所说,《三体》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科幻缺乏复杂的宇宙构架和对于遥远未来的想象,从国际交流的角度而言,中国的科幻作品开始得到全球科幻迷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中国的科幻作品正处于上升趋势,美国、英国、芬兰等科幻产业的发达国家都对于能够阅读到来自中国的科幻作品非常兴奋,今年的《北京折叠》获得了欧美市场巨大的反响。同时,中国年轻的读者们对于科幻作品有一种狂热的需求,他们除了购买科幻作品外还会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赫夫女士评价道,她指出,虽然欧美国家的科幻市场很发达,有着非常成熟的体制,但是中国的科幻爱好者更年轻,更有活力,是科幻下一代的代表。

科幻作者刘慈欣对未来科技持乐观态度。

科幻、科技与未来

“一个不走的时钟,一天也有两次的时间是正确的。”未来的神秘令人心驰神往,科幻作家们能够放飞想象力畅想未来引得无数读者着迷,但是刘慈欣严谨地指出科幻作家并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我们只是把未来的各个可能性都排列出来,其中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变成现实,科幻小说不可能走在科学的前面,反而永远是跟在科学的后面,将科学中那些不太可能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提取作为科幻的资源。”

有观众提出科幻小说对于工程、科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是否有着一定的指导的作用时,刘慈欣回应不要将科幻工具化,应该让科幻回到大众文学的一面,科幻作为一种类型小说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启示性——活跃人们的思想,开拓大众的视野。而“未来”这样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是属于科技的。“我们的时代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曲线快速发展,今天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在当时没有人能预测计算机技术现在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我认为人类的未来有两个,一个是从现实向虚拟世界迁移的内向未来;另一个是伟大的外向型未来,人类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仍旧不断地开拓宇宙,将人类文明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三体》改编的3D电影即将完成。

对话的最后,三位嘉宾均指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需要更多地面对“什么是人”这个问题,人类需要对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理性地面对和运用科技才能做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科博会刘慈欣三体
“论展”融合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大数据时代,谁领风骚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