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6-09-29 12:45
科技视界 2016年20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骆金鸿

【摘 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当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与理论都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行业的发展,当前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在逐步偏离行业的需求,对此,有效的改革《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非常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改善措施,供该门课程的任教老师借鉴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借助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实现最低成本、最大化效率的工作,从采购开始使用供应链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客户的所需所求的过程。在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供应链管理》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拓展课。对此,研究并实施《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有着显著意义。

1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内容教学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理论性知识内容非常多并且多个科目之间有较多的交叉现象[1]。因为当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大多数都是以理论性知识内容为教学主要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都过度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反而忽略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以及实验性方面的建设。例如,我国目前有至少五分之一的学校在物流实验室或实验基地方面都有较为严重的滞后现象,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与行业所需不符。

1.2 教材编写过于注重理论性内容

当前我国使用的教材大多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并且这些教材内容中大多都非常注重理论性知识,但是对于实践性、实验性教学内容并不多[2]。这样的教材对于研究生、本科生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对思维能力、应用型能力并不成型的专科生使用这类教材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国内大多是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作为验证理论知识的一个环节,其实践方式简单、实践内容落后。

1.3 教学方式单一

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其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目前高校大量推行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大力鼓励老师们尝试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但就相关调研统计结果显示80%的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对于在物流课程体系里面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来讲,要将这么课程上得生动有趣,任课教师就更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类似现代化的图书馆、实训室、校企合作基地等途径,多方位的去诠释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例如,在进行供应链上牛鞭效益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应该首先给学生们做实验,让他们参与模拟供应链上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亲自感受牛鞭效应的产生,这样对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而有实际意义。

1.4 考核模式单一

就目前大专院校对于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大都采取“笔试+出勤+平时作业”这么模式,就笔者所在的院校大多专业课程的考核都以“期末考试占40%+平常的作业40%+考勤20%”[3]的模式。无论该课程实际的知识内容构成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操为主,均采取这种单一的模式。对于要求实践能力培养占主导的《供应链管理》课程也是如此,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对学生将产生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导。以为只要这么课程考核通过,就代表该门课程的核心能力就已经掌握,因此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有较强的理论但也是实践的矮人。

2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

2.1 构建课程教学探究团队,给课程改革提供条件

在一个学校中,讲授过《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师一般情况下会有多个人,为了有效的优化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坚持优良教风,不断推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等,可以由胜任过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构成课程教学探究团队,进行相应课程改革。首先需要以教研室主任责任制的管理方式对课程教学研究小组进行管理,其次,需要明确探究团队的主要任务,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①对《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课程体系等进行创新改革,并在充分的研究基础上,合理修改课程的教学大纲,统一性制定教学要求;②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活动。其主要包含对国内外同类课程的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研究,参考借鉴、优化一种复合本校实际状况、教学特色的课程建设理念以及模式;③设计并实施实践内容的教学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项目,并针对项目设计最为符合的实施方式,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2.2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材改革

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应该做到更新换代。传统的专业课程教材多半是以理论知识的诠释为主线来编制的。这类教材对于要求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来讲是不适用的,应该采取全新的项目化教程,这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一个工作项目为依托,通过分析这个项目里面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应该具备那些方面的理论知识,来构建课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材新模式里更能体现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的对接,使学生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这门课程学完具备哪些岗位技能,这些岗位技能要具有哪些理论知识,形成这样的一种循环式学习模型,能是课程的学习目的性更强,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2.3 强化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校内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是在物流综合实验室进行。对此,学校的首要任务便是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及行业对技能要求的综合物流实训室,借助模拟实验室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构建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模拟JIT采购流程”等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不同角色的扮演熟悉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掌握供应链体系的实际运转模式。借助软件系统能够对于每一个实训课题都会制定出相应的实训目标、要求、操作重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对此,当前学校设计并实施合理的教学软件便是主要改革方向。

对于校外的实践主要是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相应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应数量的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认知实训、跟岗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的实际管理思路以及管理能力的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在实践性内容与理论性课程结合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必然能够有所提升。

2.4 改革创新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提升教师团体的整体素质,从学校的师资团队建设、资源支撑等方面,给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借助有效的培训体系以及评价体系,例如组织教师参与社会上的教学讲座。同时,建立正面的激励机制,真正提升《供应链管理》教师对教育的主动性,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转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在注重学生对《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上,还需要重视提高学生对《供应链管理》思考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知识在物流行业当中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这三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学习、情境体验等。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以及有效互动性,强化教学的环境,优化学生对《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教学质量。

3 总结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专业人才培养永恒的话题,时代不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做到与时俱进是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变的定律。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有相应的差异性,教师应当按照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上述策略,提高《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宇.基于“认证式”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5):82-85.

[2]高志刚.沉浸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5):61-63.

[3]苏莹莹,董海,梁迪.基于学研教协同的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254-255.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