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中国通”眼里的中国留学生

2016-09-30 07:14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通讲话研究生

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的斯蒂文·郝瑞(StevanHarreII)教授,精通中文和彝语,会闽南话和粤语。曾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与国际研究所教授,华大人类学系主任。四十二年来指导过的中国学生无数,见证了中国留学生从公派到自费、低龄化以及数量剧增等诸多变化。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海外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本文作者左微采访了这位非常熟悉中国学生的美国教授。

Two 5uccemful Emples

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的教学生涯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中国学生的例子?

我选一个研究生和一个本科生的例子。

POStgraduate Story

这个研究生来自云南的彝族。他在一个很小很偏僻的农村长大。他是他们家第一个读到中学的人。然后,他上完大学就出来工作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研究生比较少。当时,我的一个同事推荐他来开一个会,他当时的英文不好。会议结束后,他来问我,有没有机会可以过来这边做访问学者。我说,我试一下,给你找一下经费。他就这样过来了,半年之后,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他又找到我,问有没有办法在这里读博士。我帮他找到一个美国专门支持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生的奖学金。

导师给他三年的时间,让他回去做博士论文的研究。而且他做这个研究,有很明显的优势。他研究地方官员怎么处理一些少数民族的问题,而那些地方官员都是他的同学。所以,他就能做我们外国人不能做的。因为当地官员面对我们,可能他们不好开口,或是不敢开口。但是对他就什么都可以说。虽然他的英文不太好,但是论文的内容特别好。他现在是云南社会科学院和云南大学的兼任教授。

Undergraduate Story

这个孩子是来自深圳—个很好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母亲是一个中学的校长。为什么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就是因为她虽然有这个优势,但是她仍然非常非常努力。她兼修两个专业,一个是人类学,一个是舞蹈。这两个专业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等于是读两次书。而且,两个专业都获得了荣誉毕业称号。同时,她还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如以华大学生的身份,到莫斯科去留学一年,学舞蹈和俄语。

后来,她去耶鲁大学攻读社会学硕士学位。她的老公是哈萨克断坦人,所以现在她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她的英语特别特别好,所以跟华大里面的老师、同学、职员等都可以很从容地交流。

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们能力很强。另—个是,他们的决心很强,不怕任何困难。这是—个意志品质的问题,他们在这方面的品质都很高。还有—个就是这边的人都支持他们,都喜欢他们。他们的性格都很好相处,很喜欢跟人打交道,讲笑话。所以我觉得是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决定了他们的成功。我个人认为,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是困难的,那些在中国国内为了逃避艰若来到美国留学的学生注定仍然会—事无成,因为他们只是换了—个轻松的环境,而没有领悟到求学的真谛。

外向的学生更适合留学,是真的有此说法?

我个人觉得,外向的性格会更好。这并不是说,内向的性格在这里就没有收获,一些学生,刚来的时候也是比较内向的,但是经过一个过程,他的性格变得更开放了,他跟非中国人的接触会慢慢地增加。

有些中国学生跟我说,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没有美国学生那么强的自信心。那么,您觉得美国学生自信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美国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背景和性格。所以不能一概地说美国学生是怎么样的。但是,我还是觉得,—般来说的美国学生,从小受到的鼓励很多。中国的家庭貌似对学生成绩要求非常高,很多学生的个性和自信被这样的唯分数论磨灭了。我觉得,我个人所教过的那些中国学生,他们的自信,平均来说比较高,没存特别谦虚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我知道在中国的教室上课,学生自主举手问问题好像不太礼貌。但是他们—到这边就慢慢习惯了,虽然不是每一个都这样,但是很多都会,在老师还在讲话或者还在解释—个问题的时候,他就会举手问问题。

Deal With Professor

请问您觉得留学生和美国教授互动应该注意什么?

在我眼里,中国的师生关系有比美国师生关系近的地方,也有远的地方。在语言上,两个人的身份有高低,这个很明显。比如,已经毕业20年的中国学生还叫我老师,不敢叫我的名字,美国学生不会这样。所以,身份意识差别很明显。但是框处的方式是比较近的。比如一起吃饭,一起喝酒;或者是在野外一起郊游。好像身份的差别也不那么明显。

有什么样的问题,您作为老师,不是很喜欢学生问,或是觉得有点冒犯的?

我觉得冒犯的,就是关于分数和考试考什么的问题。因为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好,而不是考高分。所以,如果学生太关心他的分数,太关心这个在考试要考,我就是学这个;那个在考试里不考,我就不学。我不喜欢这样的态度。因为我个人是爱学问,爱知识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也应该是这样。

那如果学生不太愿意上课问问题,私下来请教您,您会喜欢吗?

如果中国学生还没有完全习惯直接的提问,私下来找老师,甚至来约我的时间,我们喝咖啡、喝茶,慢慢地谈些问题,我觉得这个方式很好。

如果中国学生要出国留学,您建议他们应该怎样做准备?

多练习语言我觉得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语言上最大的一个困难是讲话的速度。每个老师讲话的速度不一样,我讲话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我有一些研究生,从中国来的,认为自己的英文很好,读过很多英文书,用英文写作,GRE考了很高。但是他们听老师讲话会跟不上,听不懂。这需要一个过程。刚到,你听不懂课,不用过于担心和着急。慢慢习惯语言环境,一个月两个月,至多一个学期,你一定会什么都可以听懂。

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如何去做一些适应训练?

提高英浯口语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跟美国入接触,多在日常生活中讲英语,尽可能地讲英语,不要退到舒服的地方讲中文。因为我学过很多语言,不仅有中文,还有日文、德文、西班牙文。记得1966年我第一次去德国,在那里一个月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个规则,下一个月我一句英文都不说。结束我的德文进步就很大。除此之外,我觉得大家还要具有不要怕讲错的精神。你是中国人,当然会有口音,美国人不会怪你啊!但是写作的话,语法很难真正写对,不是完全错。就像我用中文写作,我一定要给中国的学生或是同事帮我改。这不一定是错的,不是语法是错的,但是中国人不会那样写。所以中国的学生在这边用英文写作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语法是对的,但是在美国别人通常不会那样去表达。

猜你喜欢
中国通讲话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扎克伯格:因为爱而成为“中国通”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传教士福开森:影响历史走向的“中国通”
日本或再次起用“中国通”当驻华大使
讲话慢
变脸
爱模仿的胖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