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2016-10-08 08:41尹红霞娄文杰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高职院校

尹红霞 娄文杰

【摘 要】分析“慕课”的内涵及特质,指出“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具有时代必然性,提出“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三大路径:学习、教育理念实现转变,创立优质的“微课程”资源,构建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慕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50-02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其中提出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慕课”的兴起,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高职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慕课”的内涵及特质分析

“慕课”的英文缩写为MOOC,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兴起,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全球有600多万学习者成为“慕课”的拥趸,美国《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世界“慕课元年”。201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相继加入国际“慕课”平台,提供一系列中文或英文在线课程。与此同时,其他众多高校也纷纷跟进,通过相互协作试图打造中文“慕课”平台。“慕课”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

“慕课”作为一种开放式在线课程教育形式,具备三种特质:第一,开放性。学习者只要注册便可学习,不论年龄、国籍,不受时间、环境限制,加之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提问、讨论等环节,这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规模大。一是从在线课程规模来说,“慕课”几乎可以涵盖高校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这很好满足了学习者的内容选择,甚至于能够保证同一课程内容选择多样化。二是“慕课”的学习形式更适合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班教学,如果采用“慕课”形式,将知识“学”的环节放在课堂之外,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集中于如何实现知识的“内化”,培育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层面。第三,灵活性。“慕课”作为在线课程,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便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灵活的学习方式也使得学习者容易接受。

二、“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然性

(一)“慕课”本身的教学模式特点及教学价值取向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慕课”这种开放式教育形式确立了全新教学模式。目前,学术界和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比较认同“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也就意味着,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完成知识传授环节,而课堂教学的环节在于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应用。具体来说,首先,基于线上搭建“慕课”网络课堂,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慕课”中“嵌入”的测试题来检验自己是否理解教学中的问题。其次,实现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温州医科大学的金伟琼老师在其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提到她们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线下翻转课堂的经验:以小组讨论加大课分享的形式进行。教师在网络课堂学习后布置每个班级若干个讨论主题,班内小组根据自选的讨论主题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组讨论的任务。在大课的分享会上,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的主题与结果进行分享。“慕课”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在于“学”,注重学生的“学”,而非教师单一的“教”;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在师生关系方面建立起“主导—主体”的“双主”教学角色;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真正实现网络学习与课内交流互动的高度融合。

(二)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呼唤吸纳“慕课”教学方式的精髓。总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还亟待加强。根据金伟琼老师的调研分析,对于思政课的传统课堂教学,62.3%的学生对当前大课堂的思政课满意度一般,87.5%的学生认为“慕课”课堂对其有帮助,53.67%的学生选择“慕课”是因为“慕课”课堂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修满学分就行。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教”与“学”的严重分离,使得教师与学生互相抱怨,这既挫伤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也无助于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即便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部分网络思政课,也只是以网络课取代课堂教学,本应由教师组织的线上、线下讨论几乎没有,严重分割了“教”与“学”的环节,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积极吸纳“慕课”教学方式的精髓,实现“学”“教”融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有效参与其中。

三、“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

(一)学习、教育理念实现转变。具体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意识到协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作为大学生必须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和创造能力的必需条件。

其次,要重视课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慕课”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不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或者开发精品教学资源,“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最后,借力大数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反馈,从而提升教学价值。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过程和结果较为模糊、主观,很难对教学价值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思政课教学的教学价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在观看课程视频后要做小测验或回答问题,也会通过社会网络、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与教师或他人进行交流,这种交互式学习中会留下大量的数据痕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海量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学生的学习意图、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为评估学情、优化教学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二)创立优质的“微课程”资源。优质的“微课”资源是“慕课”的特色之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孕育出了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掌控教学流程的主导作用,又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双主体”的各自价值,基本前提就是制作“微课程”资源。制作“微课程”时要遵循短小精悍原则,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在内容呈现上,教师尽可能聚焦重点、难点、疑点。“微课程”视频资源来源应尽量多元化,既有来自任课教师自己和本校同行录制的,也要引进校外名师的精彩视频,帮助学生能领略到更多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风采。“微课程”的重点在于塑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接受完整的学习体验,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互相分享感受和答疑解惑,这既有助于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可以实现其认知、情感、认同、践行的一以贯之。

(三)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的有效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其最终旨归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实现最终内化的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才能坚定信仰,健全人格,这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慕课”的运行方式为启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打造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的融合。在共建、共享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上开设实践教学专栏,可以选择优秀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计划、成功的校园社团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调研视频资料呈现在专栏里。同时,也应该把本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中,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参与中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1]罗珍.“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逻辑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

[2]金伟琼.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5(21)

[3]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6)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项目(GUTDJ2015015)

【作者简介】尹红霞,女,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娄文杰,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基础部副主任,讲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高职院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