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纺织服装产业踏上新征程

2016-10-08 06:03吕杨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东港市沈河区商贸

本刊记者_吕杨 文/摄

辽宁纺织服装产业踏上新征程

本刊记者_吕杨 文/摄

9月6~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陈树津、中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邢冠蕾、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燕及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杨晓东一行对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辽宁省东港市进行产业考察调研,并与当地行业协会及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陪同考察。

沈阳市 服装商贸流通优势再巩固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城市网络的节点城市,也是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沈河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今日沈阳的起源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沈河区也是一小时黄金专业市场圈的核心,而中街商业街、五爱商贸物流功能区和南塔商贸物流功能区正位于这个核心的中心,其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9月6日,陈树津一行走访了沈河区内中兴新一城和中街恒隆商场等地。中共沈河区区委书记王健、代区长陈弘、常务副区长孙伟山等领导陪同参观并参加座谈。

在座谈会上,孙伟山表示,近年来,沈河区坚持“现代服务业立区”方针,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项目保障,服务商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1.4亿元,同比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2亿元,增长8.2%。截至2015年,区内服装服饰类商场(市场)数量共约170个;市场经营面积共132.4万平方米;市场商户数量23281个;服装服饰商品交易额达650亿元。其中男装108.2亿元,女装163.3亿元,其他(内衣、童装等)228.5亿元,鞋类约为150亿元,上交国地税总额约4.71亿元。

记者了解,沈河区总体呈现了服装商贸产业品牌优势明显、服装服饰产业注重协同发展、物流服务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电子商务对服装商贸行业支持力度大、传统与现代服装商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等特点。

陈弘坦言,发展服务业是提升城市产业层次的重要途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对推动沈阳振兴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区内制定了以服装商贸产业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配套,实现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大跨境电商的投入,目前计划将有27个海外仓逐步建立,力争到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服装服饰类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努力打造成千亿服装商贸产业集群。

五爱市场服装城、中兴新一城、恒隆地产、茂业集团代表也纷纷表示,在当今转型升级的重要时刻,希望政府能够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能够给予倾斜,同时自身也将在智慧商圈的建设上出一份力。

陈树津在总结时对城市商贸的分层发展和跨境电商的宏大布局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沈河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发展服装服饰商品批发与零售、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娱乐、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信息服务,推进商品消费向商品、服务双消费转变,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发展夜经济,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同时区域品牌的推广仍需加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沈河区成为全国著名的服装商贸名城。

陈树津一行走访了沈河区内中兴新一城和中街恒隆商场等地。

东港市 在运动户外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

9月6日,陈树津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新龙泰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和华萌制衣有限公司。调研组从面料研发、国际品牌ODM、OEM到自主品牌的培育,对整个产业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东港市政府代市长姜乃东、副市长孙文博陪同调研。

纺织服装产业是东港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目前,东港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94户,其中,服装加工企业143户,印染、纺织企业51户,年产服装3000多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5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实现利润2.4亿元,吸纳产业工人约1800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东港市纺织服装企业主要以运动户外服装加工为主,产值约占纺织服装行业的50%左右。东港市拥有从纺织化纤原料、纺纱、织造、染整、服装面料到成衣设计制造完整的产业链。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丹东市政府副市长刘胜军,丹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曹香安、副主任赵亚平,前阳镇副镇长余镇东及院校和企业代表一同出席。

孙文博表示:“东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接点,是连接日本、韩国、朝鲜、北京和莫斯科的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陆路枢纽。值得一提的是,东港市紧邻朝鲜,随着朝鲜的逐步开放,既为东港市纺织服装产品提供了新市场,又为东港市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依托新龙泰服装、亿丰服装等龙头企业,东港市已经拥有从原材料研发到产品设计,从优质生产到多元终端销售完整的运行体系,这将极大地助推东港市运动户外服装的持续发展。”

姜乃东也认为,近年来,政府的扶持力度日渐加大,校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人员储备,而整个国际市场在运动户外领域的一路向好,从各个方面都给东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也坦言,东港市要成为国内乃至于国际的最有影响力的运动户外服装的研发中心、时尚发布窗口、生产基地、贸易中心,目前必须解决许多瓶颈,比如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建设都落后于国际大牌,自主知识产权匮乏,这都严重影响国际化进程。东港的产业发展必须以清晰的思路、果断的措施,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完善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

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院长陆鑫介绍,东港市从政府到企业纷纷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目前东港市与辽东学院服装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辽东学院户外服装开放式设计平台、户外服装面料研发平台、户外服装检测中心、户外服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户外服装产业大数据平台五大服务平台的建设、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为东港市服装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教育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目前,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通过与辽东学院合作正在建设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同时通过辽东学院服装设计产品展等系列活动,树立了户外服装生产加工的国内外品牌影响力,对增强服装的原创设计能力,扩大品牌美誉度,引导服装企业从单一的加工向设计加工方向转型,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品牌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也对行业发展和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到会专家进行沟通,从中找到答案。

陈树津在听取了各方的发言后表示,就辽宁省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大连与海城是全省最大的两个纺织产业集群所在地,拥有多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产业名城、名镇称号,两地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产值占到全省的近60%,是全省纺织、服装的集聚地。东港市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培育为导向,从扩容增量向提质升级发展、从贴牌代加工向打造自主品牌发展、从粗放经营向现代管理发展、从传统销售向多元营销发展。未来东港市要突出面料功能化、印染绿色化、服装品牌化、技术装备智能化,重点打造国际性运动服装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创意中心、运动时尚中心,加快集群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集聚度、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转型,努力做强东港市运动户外服装,在地域及发展特点上与大连、海城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成为辽宁省新的纺织服装集聚地。

调研组走进企业了解发展情况。

猜你喜欢
东港市沈河区商贸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全家谈祖国变化
关于东港市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蒲河记忆
画像即墨商贸
东北地区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
———沈阳五爱市场
东港市河道治理探究
东港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