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养生寿鲐背

2016-10-09 09:14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市李老李德

本刊记者/黄 丹



无为养生寿鲐背

本刊记者/黄 丹

李德齐先生在书房 刘平/摄

92岁的北大教授李德齐说:“别看我的书房小,对我来说这里是最愉快的地方。泡一杯碧螺春茶,静静地听贝多芬、舒伯特的交响乐,或读王羲之、怀素的行草书,或看倪云林、董其昌的山水画,这是多么好的享受!”

春节刚刚过去,北京依然是春寒料峭,北风肆虐。记者来到燕园的一处居民住宅,拜访已经92岁高龄的北京大学教授李德齐老先生。李老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尤其令人佩服的是他那极快的语速、洪亮的声音,还有那惊人的记忆力。记者只是简单地提一些问题,李老就侃侃而谈起来。

近百年的人生,可谈的内容太丰富了。李老条分缕析地谈求学创业,谈家族历史,谈人生坎坷,不过,他却很少谈及保健养生。看着李老那满满一屋子的书籍,听着他的一席言谈,我揣摩着,也许正是李老拥有的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睿智的生活理念,才使得他能够远离浮华,心无旁骛,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即使身处斗室也自得其乐。

清心寡欲 随遇而安

李德齐先生生于1924年,是四川省开县人,祖辈曾任清廷高官,1943年在成都高中毕业后考入在成都的燕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44年为追求理想又考到西南联大(昆明),在那儿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46年在西南联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西南联大结束,他转入北京大学。1948年8月,被列入国民党追捕的名单中,随即逃到解放区。在华北城工部学习一段时间后,被分配到中央城工部(不久改为中央统战部)。1949年2月,随该部进入解放不久的北平。1956年,由统战部调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哲学研究所工作。1957年,因主张中国应实行民主和法制被划为右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英语受到重视,李老虽出任英语教师,但头上的右派帽子却仍然戴着,直到拨乱反正后才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李老的专业是逻辑学,但是他兴趣广泛,对数学、物理、音乐、绘画、书法和外语都深深喜爱。李老说,一个人不论多大年纪,都要有所喜好,“有所好”就是对生命有所寄托。

李德齐先生和夫人

李老说,无论是早前参加革命,颠沛流离,还是被打成右派,精神上受尽痛苦,身体上备受摧残,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他认为,人要有所追求,就是要追求真善美——参加革命是对真理的追求;反右时敢于说真话是对善的追求;对艺术的着迷是对美的追求。即使是际遇不佳,也不能沉沦消极,在逆境时,要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在困难时,要努力克服,不断探求。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生活总要继续,应该永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心中的理想永远不应泯灭。

清静养怡 勤思为安

1991年,李老离休了,一下卸下了工作重担,开始时的确有些不适应。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他先后参加过书法班、绘画班。但绘画班开课不久,与李老想学的物理课时间冲突,于是他不得不放弃了绘画课。李老的专业是逻辑学,但是他兴趣广泛,对数学、物理、音乐、绘画、书法和外语都深深喜爱。李老说,一个人不论多大年纪,都要有所喜好,“有所好”就是对生命有所寄托。

李老的书法颇有家传。他自小耳濡目染,老年以后以欣赏书法、绘画(指中国画,尤指古代绘画)为乐。他兴致勃勃地与我说起各种名帖,像《三希堂法帖》《快雪时晴帖》《淳化阁帖》等。为了能够更好地欣赏,李老除了去参观展览外,也收集字帖、绘画图集。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去逛书店、书市,他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以最优惠的价格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举两得。这自行车,他一骑就是几十年,直到去年6月,他以91岁高龄,还骑着车经过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大街,去人民大学的周末书市买书。但7月骑车摔跤后,虽无大碍,他答应老伴再也不骑车了。

他提及苏联的大学本科的数学题和物理题比美国的同类题深,特别提到苏联吉米多维奇编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有一次他在北大周末书市买了《任伯年墨宝》上下两册,还买了《给数学迷的500个挑战性问题》。谈话时又指着一套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藏画大系》8开本16大册,以及《宋拓郁孤台法帖》等,如数家珍,神态十分自得。

李老说,有时他会自己设计一些题来做。“当年北京的电话号码从七位数升到八位数,我坐在公共汽车上,脑子就在转,默默计算这个升级可以为北京市增加多少电话用户,这个答案必须减去以零开头的数。其实这类题并不难,只需要用高中代数的排列组合即可,但要用脑去想去算。这种有趣的数学题我很喜欢。脑子不动就会老,所以,‘勤思’是我的养生秘诀。”

在李老看来,书画是美,数学也美,欣赏书画,解数学难题,“这种乐趣是一种极乐的境界,无法用语言形容。生命力是什么?就是永远对生命充满兴趣!”

最让我佩服的是当年李老以68岁高龄重回课堂,参加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物理专业的学习。李老说,当年因为参加革命影响了学业,这是他终生的遗憾。为补上年轻时没能学的课程,连续三年,他起早摸黑,与比自己小50岁的大一学生同堂听课,同堂做力学实验。李老说,上世纪50年代他坚决调离中央统战部就是想重回北大,再学数学、物理课,现在终于圆了这个梦!

李老说,虽是外行,但他很喜欢中国的戏剧,尤其是京剧。京剧的念、唱、做、打都是精益求精的,那些唱腔、词句都特别美。西洋每一部歌剧都要由作曲家谱曲,而京剧则不要专门谱曲,有西皮、二黄等曲调就行了,多么妙!京剧的表演有特定的舞蹈语言,拿着马鞭抬一下腿就表示骑马,两手抬起在胸前分开就表示开门,多么“言”简意赅啊!西洋有提琴、钢琴,这是杰出的成就,但中国有编钟,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大小不同的青铜钟按照音调高低次序排列,用木锤敲打发出不同的乐音,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中国的古乐真是博大精深啊!

李德齐先生的书法作品

李老说他尤其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经常一听就是三四个小时。李老神采奕奕地说起了巴赫、海顿、莫扎特、舒伯特、柴科夫斯基等,不过他说最爱的还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他认为第一交响曲仍有海顿的味道,自第二交响曲起,就带有贝多芬自身的特点了,这几部交响曲都很美,而第五、第六、第九乐章则是最好的。老人脸上浮现出一种沉醉其中的神情,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雄壮的《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在斗室中萦绕,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李德齐先生常常骑着自行车去逛书店、书市,这一骑就是几十年,直到去年6月,他以91岁高龄,还骑着车经过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大街,去人民大学的周末书市买书。

李老说:活动多时,可多吃一点,活动少时就要少吃,天寒时多吃一些,天热时少吃一些,要有节制。

聊到兴处,李老说:“别看我的书房小,对我来说这里是最愉快的地方。泡一杯碧螺春茶,静静地听贝多芬、舒伯特的交响乐,或读王羲之、怀素的行草书,或看倪云林、董其昌的山水画,这是多么好的享受!”的确,那堆积如山的书籍就是他的“伙伴”。

清淡饮食 身畅神安

李老说,他在50多岁时曾得了房颤,虽然治愈,但从此认识到饮食清淡十分重要。几十年了,他一直遵循这种饮食习惯。到了老年,他觉得正是这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他避免了诸如高血脂病、糖尿病、痛风等一些疾病的发生。

李老讲了几点。他说,一是要吃得少,而且基本食素。现在他每天只吃两顿饭,因为晚上睡得晚,早上也起得晚。约9点半时吃早餐——一片或两片全麦面包上抹4种酱:番茄沙司酱、花生酱、芝麻酱、蓝莓酱,营养丰富,很适合老年人。

要做到量出为入,活动多时,可多吃一点,活动少时就要少吃,天寒时多吃一些,天热时少吃一些,要有节制。吃得少,保证机体所需的热量就行了,不要吃多了再去使劲锻炼,增加关节的损耗。李老说,最好的菜肴是西红柿炒鸡蛋,炒熟的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可预防前列腺癌,对男性健康大有裨益。

其次是喝茶,李老说,喝茶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一日可无肉,一日不可无茶”,甚至是“一日可无饭,一日不可无茶”。从前他喜欢花茶,现在喜欢绿茶。李老喝的茶比较浓,一杯茶里有多半杯的茶叶。

见李老给我端来的是咖啡,便问他是否喝咖啡。李老说原来他不喝咖啡,现在也喝一点。因为喝咖啡除了可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外,咖啡还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同时也有防抑郁、改善记忆力、防老年痴呆的作用,所以现在每天在吃早点时他也喝一杯。

第三是要有足够的睡眠。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头脑清醒。老年人夜里若睡得不好,这不要紧,可以在白天补一次或两次觉。不要刻意规定时间,长一点短一点无所谓,睡醒了感觉舒服就行,要使身心总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李老说,不要生气,因为生气时机体会分泌一种毒素,对身体有害。正是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李老年逾九旬依然健康。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聊了4个多小时,李老却全无倦意。李老谈了这么多,似无养生,却处处体现了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李德齐先生九十余年的人生正切合了古老中医的养生观。

注释 鲐背:《尔雅·释诂》曰“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鲐背之年,古人对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猜你喜欢
书市李老李德
清晨书市
跳蚤书市
荡秋千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生机盎然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做个“养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