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借古鉴今

2016-10-10 00:00杭间
中华手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输手工艺工业

杭间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小典故。一个是墨子和公输般的故事。公输般受楚王之命,用自己发明的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希望他不要伤害老百姓,便约了公输般在城外进行攻城和守城的器械切磋。多个回合后,公输般总是失败,便知难而退,不再为楚王效力攻打宋国。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技艺以启示——技术本身是传达思想、传达文化、传达美学的,技术不是目的。中国人对技术是有大胸怀的,这是工匠精神的立足点。

第二个故事是和氏璧的发现者和创作者卞和,以及铸剑名家干将莫邪的故事。这几位历史上的名匠,对技艺有执着的钻研精神,更以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作为代价投入其中。正是这种精神,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工艺传统——敬天、尊重技术和材料、尊重自然。

第三个是成语买椟还珠的故事。只有手艺人、工艺美术家的劳动被社会理解,不把好东西糟蹋,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才会生生不息,有源远流长的动力。

因为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手工艺是在农耕社会和自然经济的大背景上生长起来的,人们利用天然材料和源于乡土的技术进行创作,所以近几年中国手工艺更偏重生活艺术和装饰艺术,也就是工艺美术。因为它有很多美的成分、美化的成分和艺术的成分。

而欧洲的传统手工艺在工业革命后进行了转型,更多地与现代工业、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现在逐渐转向设计。洋务运动以后,中国也进行了现代化转型。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保留了很多乡土文化的记忆,农耕社会的手工艺是偏向贵族的、文人的,与大工业制造是分离的,所以必定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其实中国的手工艺术家大多来自民间,但作品却越来越偏向高端的纯艺术创作,只具备了陈设与欣赏的功能,并不能进入日常生活,这就面临永续发展的困难。

传统手工艺的经典性,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最好的东西,会成为未来的经典,此刻的创作就会成为过去的经典,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关系。但传统应该怎样发展,完全的时尚化还是沿着中国传统的精华方向走呢?这需要认真地讨论与对待。

首先得知道我们的传统是何等伟大,我们才清楚创新应该站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往前走。现在的我们对中国最优秀的传统工艺不够了解,只取了片段而未抵达深处,以致我们现在的很多创造是无根的木,无源的水。

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大工业发展抛弃了传统手工业,但是今天人们开始回望传统,把手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活化石加以重视。时下的民间收藏热,促进了工艺美术家的创作,也刺激了全社会对手工艺的重视。我们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超越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呢?

但在中国现今的体制格局与全球化大进程中,手工化的发展并不令人欢欣鼓舞。互联网+趋势下的大工业,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但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大工业时代其实很短,我们的身体、心智依然跟古人没有太大区别。在未来大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跟手工业的关系需要找到最本质的结合,手工艺的含量肯定也会增强,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

猜你喜欢
公输手工艺工业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墨子·公输
工业人
逻辑大师的逻辑实践
公输刻凤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公输刻凤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