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在路上

2016-10-10 01:49吴春明
中华奇石 2016年8期
关键词:玩石石友奇石

吴春明

有人说奇石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蓦然回首,我竟在这诗画般的意境中痴迷了十余载。

因为生在海边,就有了得天独厚的玩石条件,尽管入行晚了一些,从头摸索着前行,还真应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科学原理。这一摸,摸着了味道,摸出了感情,摸出了故事……我常自喻,这哪是过河呀,时间久了,身陷其中的我会不会把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或是不知不觉地就站成了岸?一头扎进了电脑中、书本里,犹如一幅石头版的《清明上河图》呈现在自己的面前,贪婪地饱览着石头王国里的精彩画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里面丰富的营养。

“迷恋是一种吞食。”人,一旦达到迷恋程度就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症状就是痴狂,五官也就跟着走了形——眼睛看见石头会发出一种贪婪的光,羡慕嫉妒恨;鼻子的嗅觉也专注于一种味道——大自然的奇珍异石;耳朵也敏感了许多,听到哪儿有了好石头必会慕名而去;因味蕾的敏感而让肚子变得“贪婪”起来,恨不能吃进世上所有的美石。

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约石友去海边捡石头,无畏风大浪急,日晒雨淋。站在宽阔的石滩上,很惧怕自己会没了身影,遁入其中。听说哪位石友手里有了精品,一定是心里痒痒着,惦记着,慕石而去,捧在手上,喜形如色,必是不成样子。合适的价格会收于囊中,买不起也会遗憾着,自慰是饱了眼福。朋友有网上开店的,也会询询价,合适的也会买几块。甭管是天南的还是地北的,只要款一付,不几天宝贝就会出现在眼前。就这样,捡的,淘的,买的,要的,换的……竟然也堆积了半个地下室。

如果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对每一块奇石的第一次创造,那么接下来泡洗、上蜡、配座、命名等一道道工序就是爱石人赋予它又一次新的生命。有了石头,家里也跟着变了样子。书房里三面墙摆满了石头,有石友戏称为——“石(洗)头房。”家中只要是空闲地方也都会见缝插针地摆上几块石头——阳台上、电视柜上、花架中,只要眼睛能触及到的地方都会有石头的影子。有客人来,开玩笑提醒到楼板的承重能力。我也是着实吓了一跳,忍痛撤下了几块重的。

自己欣赏毕竟不是目的。收藏了好石头就会炫耀一番。手机里的石头图片永远是主角。有机会就会翻出来让朋友们欣赏欣赏,然后等待着一声声赞。持不同见解的,也会理论一番,甚至争的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其实这样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最好机会,只是虚荣心作祟而已。微信成了宣传的最佳方式。头像是石头,背景音乐是汪峰的《石头在歌唱》。闲时就会发几张自己得意作品,也学着制作音乐相册,收藏夹里也都是石头的图片。网络世界也为我与石友的交流创造了快捷便利的条件。对联为证:QQ号微信号都是石友号,这个群那个群皆是石头群。横批:投石问路。

慢慢地,自己也不再满足于玩石的初级阶段了。心也少了一开始的那些浮躁和莽撞,在摸索和沉淀中升华着感悟和层次。也静下心读了许多有关奇石收藏方面的书籍,徜徉于见仁见智之百家争鸣中亦受益颇多。重新审视自己的藏品也有了新的感知和定位。有机会也会参加不同规模的石展,开阔视野,广交石友。

如果有人问我,这样的喜好和追求会不会因时间而慢慢失去色彩?会不会因好石头越来越难寻而失去了动力?会不会因石界此起彼伏的杂音而萌生困扰而迷惘?

我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欣慰的是我会一路前行,或许答案就在路上!

猜你喜欢
玩石石友奇石
求知·悦性·磊落·宁静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三缘点石轩
唐和军 藏石欣赏
奇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