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杂交水稻甬优1540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初报

2016-10-11 03:41许梦秋潘彩楼邝伟生姚冬美彭荣锋
广西农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施氮量水稻产量

许梦秋 潘彩楼 邝伟生 姚冬美 彭荣锋 陆燕 黎施展

摘要:【目的】以杂交水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处理为施氮量(N),副区处理为移栽密度(D)。主区、裂区均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施氮量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有正效应,对结实率、千粒重的提高有负效应;栽插密度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增加有负效应;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比施氮量效应更显著。【结论】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甬优1540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如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实现水稻最高产量的组合为施氮量240kg/hm2,栽插密度25.5万蔸/hm2,产量高达9.63t/hm2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移栽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1—0009—04

甬优1540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偏籼型水稻新品种,具有长势旺盛、增产潜力大、生育期短、穗型大、结实率高、米质优、抗倒伏性好、抗病性较强等优点。2011年起陆续在浙江、广西、江西等多地开展区,但目前对甬优1540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尚未见报道,因此探索适宜的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示范推广尤为重要。先前的研究普遍认为施用氮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但过高的施氮量容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从而导致千粒重和结实率的下降。易建平等3_认为适当的降低水稻移栽密度,可有效提高水稻的成穗率、千粒重和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不同水稻品种对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需求差异较大。本试验以超级稻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和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进行,温光条件好、水源好、排灌方便。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pH值6.46,有机质27.46g/kg,碱解氮96.17mg/kg,速效磷19.73mg/kg,速效钾121.16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540。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施氮量(N)、栽插密度(D)2个因素,主区处理为施氮量(N),副区处理为移栽密度(D)。主区、裂区均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m2(3m×4m),每小区四周做高30cm的田埂,包膜压深至地下30cm,防止水肥渗透,重复间留60cm走道以便田间操作和调查。设4种不同的施氮量水平,分别为N1(180kg/hm2)、N2(210kg/hm2)、N3(240kg/hm2)、N4(270kg/hm2),氮肥处理采用分次施肥法,基肥、蘖肥、穗肥分别占40%、45%、15%。设5种不同的密度水平,分别为D1(19.5万蔸/hm2)、D2(22.5万蔸/hm2)、D3(25.5万蔸/hm2)、D4(28.5万蔸/hm2)、D5(31.5万蔸/hm2),对应的株距分别为33cm×18cm、33cm×15.38cm、27.3cm×15.38cm、27.3cm×13.3cm、25cm×12.5cm。

1.3田间管理

甬优1540于2014年3月11日播种,采用无纺布旱育秧苗。大田平整后分区作埂,各处理按试验设计的氮肥要求进行施肥。过磷酸钙(含P205 12%)750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下。钾肥用量为KCL240kg/hm2,采用分次施肥法,基肥、蘖肥、穗肥分别占35%、40%、25%。4月8日按试验设计的移栽密度进行移栽,移栽叶龄为3.5叶。水分管理方式采用间歇湿润灌溉,移栽后宜浅水勤灌,当苗数达到80%的计划穗数时落水晒田7-10d,再灌浅水施肥到抽穗期,抽穗后反复干湿壮籽,水稻成熟前7d断水。同时田间精细管理,及时控制病虫害。其它栽培措施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各处理保持一致。7月23日收获,全生育期130d。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株高 成熟期各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测量株高,统计平均值。

1.4.2产量 成熟期各小区分别收割后,脱粒晒干后称风干重,按20%的水分折算实产。在测产的同时,各小区取3蔸作为考种样,考查统计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1.4.3数据分析 常规数据处理在Excel2007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在IBM SPSS Statistics19 for win-dows中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株高和穗长

由表1可见,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甬优1540株高各处理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穗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处理间差异较显著。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穗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D5处理显著小于其他处理。

2.2有效穗

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1处理最低,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N4处理最高,但与N2、N3差异不显著。有效穗随移栽密度的加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D3、D4、D5处理差异不显著。由图1可见,在20个处理中,低氮处理N1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处理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2.3每穗总粒数

由图2可知,总体来说,每穗总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移栽密度的加大而递减。在中、低施氮量处理条件下,如N1、N2、N3,每穗总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条件下,如N4,每穗总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猜你喜欢
施氮量水稻产量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豫东烟区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省前哨农场水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