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坡踏富途

2016-10-11 20:22韩世雄
中国扶贫 2016年17期
关键词:烤烟总理贫困户

韩世雄

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涵盖省份最多、面积最广、内部差异最大的片区,科技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片区联系单位。

火车上的扶贫会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强总理坐着火车前往陕西安康考察慰问当地群众。一上车,他便召集随行部委、省市负责人,专题听取扶贫汇报。

火车在茫茫秦岭中穿行,李克强说,“我们利用去安康路上的时间开个会。”他开门见山地说,“陕南是陕西的贫困地区,也是国家集中连片重点扶贫地区之一。在春节来临之前,我们特意来这里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破解扶贫重点难点,共商良策。”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总理先后与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央行行长周小川、时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张勇、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等随行部委负责人和地方党政负责人,就扶贫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就位于总理专列驶过的秦巴山区深山中。金坡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158户537人,现在仍有贫困户51户141人,是旬阳县2016年脱贫攻坚重点村。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强从距离金坡最近的小河火车站下火车,转乘汽车前往金坡村访贫问苦。金坡村距离小河镇的集镇很近,从集镇向头顶的山坡上望,就能看到高悬在头顶的金坡村。从集镇出发到金坡村,要走3.3公里的山坡路,道路蜿蜒曲折,坡度很大。

这里虽青山滴翠,一水环绕,但平整的土地在村里是奢侈品,面积不多的坡耕地是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虽叫金坡村,但因道路条件差、灌溉设施不足,金坡村上很难“挖出”金子,农户生活条件很差。

山村里的新观念

华永林一家是金坡村的外来户。6年前,因为原来的居住点有地质隐患,一家人从其它乡镇搬到了小河镇金坡村。全家5口人中,只有3人的户口落下来了,2人的户口还在原来的村。

听到村里宣传土地流转,华永林也把4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植烤烟,每亩每年能获得360元的流转费。今年他家在集镇上的安置点也买了一套120平米的新房,不仅获得了政府7万元补助,还享受到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没有了土地的束缚,华永林和妻子一起到西安蓝田县的砖瓦厂打工,夫妻俩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3000多元。

王明住一直在帮这户外来户想办法、谋出路。“我们曾建议他妻子参加政府组织的修脚师培训,学习一技之长,华永林原本已经答应了,但后来又不愿意了。”

金坡村16号是贫困户王传录家,虽然总理没有到访他家,但得益于脱贫攻坚,村里将他家门前的土路硬化成了水泥路,成为进入金坡村的第二条通道。王传录家有6亩地,其中5亩多都在山下的河道上。前两年,门口的路还没硬化时,种粮很不方便,现在问题迎刃而解。

王传录家有3口人,丈夫眼睛不好,媳妇又有智力障碍,脱贫致富是他家一直想做,却始终做不成的事。

2008年,他家的老房子在汶川地震余震中成为危房,村里在安全的地方给他家新划了一块宅基地。

2013年,王传录东拼西借盖起了新房,但身背债务让他寝食难安。2015年,村里宣传可以借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他就申请了贷款,把欠款还上了。

房子是新房,但家里始终不富裕。王传录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人了,小女儿在乡镇敬老院做护理员,每月有两千元的收入。

王传录自己也没闲着,村里的“第一书记”陈行运鼓励他发展养羊项目。今年正月后他买了6只小羊羔,每只羊羔政府补助200元,帮扶单位又送来1只基础母羊。半年多的时间,羊圈里的母羊就下了5头小羊羔,现在他家里已经有了12头羊。

“现在还有4头母羊要下羊羔。”提起这个事,老王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年山羊市场好,价格高,下半年他打算卖掉5-6头羊,这样就有5000-6000元进账。

王明住告诉记者,现在贫困户的致富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原来他家门前马路上都是羊粪,我告诉他应该及时扫干净,现在他一天扫好几遍。”

这时,王传录接过了话茬:“原来我们不会养羊,现在知道了羊身上要不粘粪,不粘草。每天光赶到荒山上吃草还不够,晚上回来还得用粮食催肥。”王传录没上过学,这些诀窍都是他从镇里开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上学来的。“老师们手把手地培训,现在养羊的技巧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除了养羊,王传录还在培训中了解到种植油用牡丹每亩地的收益能达到3000元,他打算下半年把河道边上4亩地全部种上油用牡丹。

山坡上的黄金叶

8月中旬,当记者来到金坡村的时候,村里大部分的土地已经流转到了烤烟和枇杷种植合作社中,村民可以稳定地获得流转费或分红。

旬阳县是安康市种植烤烟面积最大的县,而金坡村则是县里的烤烟种植基地之一,主要为中华等香烟品牌提供原料烟。李克强曾亲自在烤烟地里了解烤烟种植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

今年,村里成立了烤烟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到合作社中,村民们不仅能获得500元/亩的流转费,还能靠打工拿到每年8000-10000元左右的收入。

烟草公司还在村里建设烘烤工厂,解决了村民烟叶烘烤的难题。据了解,自7月12号以来,金坡村烤烟进入到全面烘烤期。截至目前,工厂已经烤制了四炉烟,每炉800斤,共计3200斤,已经占到全村烟叶产量的三分之一。

总理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住在土坯房中,要是听说谁家的房子不漏雨,大家都感觉新鲜。但现在,村里仅剩4户危房户,10月底前将全部修缮完毕。

杨秀均和赖厚珍夫妻是当年总理看望的贫困户之一。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张亿保是她家的结对帮扶干部,虽然去年底他们家脱了贫,但依然没有脱钩。

今年2月份,丈夫杨秀均去到西安的建筑工地做电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妻子赖厚珍今年选上了村妇女主任,此外她还是村里“三留守”工作站的负责人。

镇党委书记王明住告诉记者,因为长期在家里照看身有残疾的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赖厚珍是村里评出来的“村中好人”之一。

现在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烤烟和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分红1200元。近段时间赖厚珍还在村里的烤烟合作社烘烤基地打了11天的工,挣些零用钱贴补家用。

当年总理来的时候,赖厚珍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房快塌了。提起自己家的老房子,她深有感触,“这个房子是当年我们从别人手里花了25000元买过来的石板房,买来的时候别人就已经住了20年了。”总理到他家走访的时候,家里最值钱的物件就是一台冰柜。

现在,村中有4户人家在山下买房,赖厚珍家就是其中之一。得益于扶贫安置工程,去年她家在集镇里花了14-15万元就买到了一套110多平米的新房。他们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政府又给了3万元的补助,帮助她家购得了梦寐以求的新房。虽然才刚刚交房,且尚未装修,但赖厚珍已然期待她的新家和新生活。

如今金坡村里正大力推广种植油用牡丹,赖厚珍也动了心。今年下半年,她计划种4亩油用牡丹,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

刘楚梅家就住在赖厚珍家的对面,当年总理在她家里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起总理的到访,老人高兴地拿出当年的照片,向记者讲述当时的场景。

2014年总理到访她家时,房子破旧,儿媳也因为丈夫常年在海上打渔回不来而离家出走,只给刘楚梅老两口留下了一个正在上学的孙女。那个时候,是一家人最难的时候。

那天,总理不仅详细地询问了老人家里的生活情况,还给他们远在浙江的儿子杨秀峰打了一个电话。

采访当天,正赶上杨秀峰利用休渔间歇回乡探亲。但这几天他可没闲着,自己动手将里屋原本坑坑洼洼的地面进行了硬化。

王明住告诉记者,自打总理来了以后,给杨秀峰保媒的人络绎不绝。

这两年,杨秀峰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他在渔船上干杂工,收入不高。2014年开始,他当上了轮机长,每个月收入达5000-6000元。

尽管儿子收入上去了,但刘楚梅还是舍不得自家的10亩地,她分别在地里种了玉米、绿豆、黄姜等农作物,“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镇里的干部劝刘楚梅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但她却说“一年一亩地才给我几百块钱,我收个几百斤的玉米就够了”。

“知道村里流转土地后,我也劝她别自己辛苦种地了,但她思想还转不过来。”杨秀峰说,自己常年在海上打渔,通信不畅,女儿下半年也要上高一了,家里农忙时赶不回来。土地要是能流转出去,自己就放心多了。

如今的金坡村,虽然山路依旧陡峭,但各项富民产业已有雏形。截至目前,金坡村的各项产业已经覆盖了86%的贫困户,长中短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贫困户稳定增收。一个产业脱贫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秦巴名村正在形成。

金坡村所持的扶贫发展远见,体现了精准扶贫政策不断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只有真正的扶贫,才能有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

猜你喜欢
烤烟总理贫困户
新总理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