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2016-10-11 09:56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任芮瑶

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旅游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强,乡村旅游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新常态下旅游业和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对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和特征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乡村地区经济的良性运行。

乡村旅游自上世纪80 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短短30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化,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但同时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经营模式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等现实问题。新常态下,如何培育乡村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如何使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和升级?这些都是未来乡村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的特征及发展历程

(一)乡村旅游的特征

1.乡村旅游内容的乡土性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衍生发展而来的,乡土性是其吸引众多都市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疆域辽阔,乡村的数量在整个国家所占的比例较大,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上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多数地区仍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风貌、劳作形态、风土人情、乡风民俗、村庄作坊、农副产品。这种在特定地域上形成的旅游资源,具有城镇无可比拟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贴近自然提供了优越条件。

2.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差异性与季节差异性

乡村旅游资源形态各异,既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可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另外,乡村旅游还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就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程度来看,乡村旅游是以农家乐、水果采摘、游览观光等项目为主,综合性较差,季节性较强。一年之中分为明显的淡、旺两季,旺季游客数目庞大,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难以保证;淡季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游客稀少,经营者基本处于歇业状态。

3.乡村旅游消费的平民性

乡村旅游通常以家庭为消费主体,以城市周边景区为主要目的地,消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并不是很高,平均每人的消费在200—300元左右,乡村旅游消费的平民性使其能在更大程度上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了不同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游客的需求,同时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乡村旅游活动的参与体验性

相对于一般旅游活动来说,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其给游客带来的参与体验性,在乡村旅游中,久居城市的游客通过亲自采摘、亲自耕种、亲口品尝、亲身体验等,真正参与到了旅游活动中,感受了不同于紧张、快速的城市生活的异样风情。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19世纪50年代,乡村旅游首先在欧洲萌芽,巴黎贵族的返乡探亲游成为乡村旅游的最初形式。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并不断扩展到美洲和部分亚洲国家。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追求宁静的田园生活,以西班牙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乡村旅游正式兴起。20世纪70 年代,随着交通通达性的增强,乡村旅游广泛开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20世纪80 年代,乡村旅游进入成熟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以政府的扶贫政策为契机,经过试点乡村旅游带来的脱贫致富的效果明显,乡村旅游在我国正式起步。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农家乐”、“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之后,以“生态旅游”、“民间艺术”、“百姓生活”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将乡村旅游不断推向成熟。近年来乡村旅游进入深度发展阶段,2014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五成以上的新建旅游景区分布在农村地区,2014年一年我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量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每年“十一”和“春节”两个小长假约形成2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自乡村旅游在我国兴起以来,乡村旅游利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方面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但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何才能保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的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究竟有哪些?

(一)经济发展拉动力

城市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林立带来的审美疲劳,以及日益冷漠的城市群体关系使得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者出游的首选,旺盛的市场需求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条件之间的互动力

乡村地区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等自然禀赋,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得乡村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技术、资本、人力等资源相对短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的条件较差。乡村旅游对不同种类资源禀赋的要求决定了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的子最佳选择。

(三)政府政策引导力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十八大更是创造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明确的战略定位。我国政府推出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四)旅游企业敏锐的洞察力

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广阔,利润空间巨大,同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优势,企业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利润追逐力促使其投资于乡村旅游。这就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运作管理经验。

(五)城市的辐射力

城市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级别、经济发展水平等会对周边地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主要的客源;另一方面,在城市辐射带动下,乡村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地区差异缩小。另外,乡村旅游本身的近距离休闲特质决定了其消费群体以本地人口为主,因而城市的辐射力对于乡村旅游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乡村对其他外生动力的响应力

市场的拉动、政府的引导、旅游企业的推动、城市辐射等一系列外生动力促使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外生动力的响应又继续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外生动力的刺激下,乡村采取一系列措施响应外生动力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化与平台化相结合,产业为根本,平台为路径

依托乡村自身的产业基础,构建一套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文化服务旅游创意,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多种收益模式并存。在平台设计上,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原则,建立一种能够平衡政府、居民、企业三者共同利益的机制平台,从而实现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成立合作社等;农民参与产出个性化原味旅游产品;企业投资特色项目及旅游商品开发等。

(二)落地与创新共存,落地为保障,创新为动力

土地一直以来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乡村旅游的用地问题,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保障乡村旅游开发的落地性。同时,中国乡村有着几千年沉淀的文化遗存,如何继承并创新发展,是目前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注重农业产业升级、休闲度假产品创新、旅游商品开发、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乡村旅游升级跨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融资平台建设

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切实改善乡村公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垃圾处理、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的金融支持,通过政府担保、互助信用贷款、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等方式,解决当前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地方政府搭建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强化乡村旅游的利益联动机制,提升农民收益比例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推动旅游活动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适度引入工商资本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方式,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活力。加大专业技术和服务礼仪的相关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探索适合本地和特定旅游项目的股权合作方式,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收益中的分享比例。研究建立风险保障制度,防范农民利益受损。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