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16-10-14 17:09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福建轻纺 2016年7期
关键词:企业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2016年上半年福建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上半年,福建省轻工行业总产值累计增速达11%,较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从运行情况看,一季度增幅高于二季度,5月份增速开始放缓, 6月份大多数子行业出现明显下滑,由此可见,当前我省轻工业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今年我国政府仍继续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此外,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福建省政府打出了降成本“组合拳”,推出7个方面21条政策措施,以期使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实体经济的市场活力,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一、2016年上半年福建省轻工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地位

根据福建省统计局的相关资料统计,1~6月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7609.67亿元,累计增长11%,增速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完成销售产值7380.35亿元,累计增长11.2%,增速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产销率达到96.99%,同比增长0.23%。总产值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钟表与计时仪器增长23.4%,食品增长13.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2.6%,农副增长12.2%。

1~6月全省轻工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594.49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6月份单月出口交货值293.28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1~6月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8.6%;食品制造业增长21.6%;钟表与计时仪器增长17.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4%;家具制造业增长13.1%。

1~6月出口增速较低的行业有:电光源增长1.2%;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3.3%;皮革皮毛羽毛和制鞋业增长4.4%。

6月份出口增速较低的行业有:电光源增长-17.9%;塑料制品业增长-15.5%;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5%;皮革皮毛羽毛和制鞋业增长4.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5.8%,其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增长3.9%。

各子行业出口交货值依次是:皮革皮毛羽毛和制鞋业473.47亿元,比增4.4%;农副食品加工业305.91亿元,比增14.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40.61亿元,比增6.2%,其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169.94亿元,比增4.7%;食品制造业99.3亿元,比增21.6%;家具制造业80.16亿元,比增13.1%;塑料制品业69.45亿元,比增7.3%;电光源制造业47.07亿元,比增1.2%;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30.07亿元,比增17.3%;造纸及纸制品业21.05亿元,比增3.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0.55亿元,比增28.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7.01亿元,比增5.7%。

1~5月福建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773个,其中亏损企业528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1个,企业亏损面为7.8%;从业人员171.55万人,同比减少1.9%;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829.27亿元,同比增长10.9%;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58.78亿元,同比增长12.63%。其中,利润总额352.78亿元,同比增长20.2%,税金总额206亿元,同比增长1.6%;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3.84亿元,同比下降17.6%。以上各项指标反映出我省轻工业当前总体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利润增幅同比明显上升,累计亏损额同比有明显下降。

二、2016年上半年福建省轻工行业重点子行业运行情况

——农副食品加工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501.95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453.77亿元,同比增长12.4%;产销率96.79%,同比增长0.20%;累计出口交货值305.91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1~6月小麦粉产量74.68万吨,同比增长1.8%;大米产量103.62万吨,同比增长2.1%;饲料产量697.49万吨,同比增长18.5%;精制食用油产量108.94万吨,同比增长6.3%;成品糖产量918.14吨,同比下降64.2%;鲜、冷藏肉产量42.98万吨,同比增长-0.1%;冷冻水产品产量87.23万吨,同比增长7.0%。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3.45亿元,同比增长13.1%;利税总额73.51亿元,同比增长22.19%,其中,实现利润总额49.64亿元,同比增长30.2%,税金总额23.87亿元,同比增长8.4%;亏损面7.9%,累计亏损总额3.12亿元,同比下降61.5%。

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经历了一轮疯狂上涨,猪粮比价已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量自3月起已触底回升,意味着猪肉供给将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处于历史低位,猪肉价格保持相对高位的可能性更大,不过继续上涨的空间已不大。果蔬类由于供给回升、价格回落,带动了食品CPI大幅下行,未来波动性将下降。因此,食品的CPI环比或将保持相对平稳。截至2016年5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869.95万吨,比上一制糖期1052.19万吨少产糖182.24万吨。福州、晋江食糖市场价5670-5770元/吨,同比上涨36%左右。近年来,由于国产食糖成本高昂,我国食糖产量在波动中下降。但另一方面,受人口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食糖消费量却持续稳定增长,使得国内食糖供不应求,缺口不断扩大,2015/2016年度供需缺口高达590万吨,超过国内食糖产量的50%。

受高糖价的影响,淀粉糖作为新型甜味剂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2015年淀粉糖、甜味剂和糖精合计替代食糖消费约1600万吨,2016年淀粉糖消费将继续增加,替代品替代食糖消费将达到1700万吨左右。

——食品制造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719.6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同比下滑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701.6亿元,同比增长14.5%;产销率97.49%,增长0.79 %;出口交货值99.3亿元,同比增长21.6%。

1~6月生产糖果43.36万吨,同比增长25.3%;速冻食品7.44万吨,同比增长9.6%;方便面6.85万吨,同比增长1.8%;乳制品8.22万吨,同比增长10.3%;乳制品中液体乳5.51万吨,同比增长12.8%;乳粉2.41万吨,同比增长3.9%;罐头159.47万吨,同比增长11.1%;食品添加剂6.38万吨,同比增长18.3%。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8.91亿元,同比增长13.2%;利税总额48.32亿元,同比增长14.9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5.61亿元,同比增长20.4%,税金总额12.71亿元,同比增长1.9%;亏损面7.94%,累计亏损总额0.64亿元,同比增长-12.3%。

漳州罐头产业目前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贸易壁垒与国际竞争,以曾占据出口量三分之一的欧盟市场为例,去年开始不再享受欧盟普惠制优惠。同时,荷兰、波兰等国开始发展蘑菇工厂化种植,并生产罐头产品。这让成本优势日益弱化的漳州罐头产品受到巨大冲击。从出口数据来看,漳州罐头对欧盟的出口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然而,其他传统市场也同样不乐观:绿宝集团的玉米、蘑菇罐头主要出口俄罗斯,如今出口量比高峰时减少30%左右;中国蘑菇罐头曾占据美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二,但因多重壁垒一度销声匿迹。直到今年,海山食品才打破这一局面,一批蘑菇罐头终于进入美国市场。尽管“内外交困”,但漳州罐头业并未一蹶不振。虽然主打产品日显颓势,但不少企业已转向多元经营:比如绿宝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了混合菜、地瓜罐头等新品,有效地弥补了效益缺口;为开拓内销市场,紫山选择与国际连锁品牌合作,成为日本品牌无印良品的供应商。按合作协议,该集团将为日本地区以外的全部无印良品连锁店供应咖喱罐头。当前,无印良品在国内有超过150家连锁店,3年内将达300家,这是一块大蛋糕。此外,主张多元化拓展的紫山集团,把目光投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逐渐将芦笋、蘑菇生产线向山东、江苏等原材料优势显著的地方转移,漳州基地则从事高端鱼类罐头的开发,从而跳脱同质化陷阱。目前紫山的鱼类罐头年产量超万吨,占总产量的30%,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等高端市场。是漳州仅有的3家获出口欧盟海产品认证的企业之一。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大技术投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已成为漳州罐头企业的共识:在罐头行业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大背景下,紫山每年投入超过千万元,引进自动化设备;绿宝与相关单位合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食用菌菌株、配方、种植工序、深层加工及生物技术研发。还从韩国引进一套杏鲍菇自动化栽培设备,可实现从接种到采摘的全自动化;长期致力于海产罐头生产的东山海魁集团,建立了一支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团队,利用鱼头、鱼鳞、鱼骨等罐头生产中产生的下脚料,开发海洋生物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441.36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同比下滑6.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429.19亿元,同比增长4.9%;产销率97.24%,同比增长0.31%;出口交货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35亿元,同比增长2.7%;利税总额42.73亿元,同比增长4.45%,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8.73亿元,同比增长8.1%,税金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2.3%;亏损面4.92%,累计亏损总额1.51亿元,同比增长91.1%。

酿酒行业: 1~6月累计生产饮料酒90.65万千升,同比下降7.8%;其中:生产白酒(折65度商品量) 2.77万千升,同比增长5.1%;生产啤酒78.74万千升,同比下降8.9%;生产黄酒3.49万千升,同比下降12.9%。

近两年我国啤酒销量持续下滑,年人均消费量已接近日韩水平。2015年规上企业总产量4715万千升,同比下降5.06%,全行业产量连续18个月负增长,可以说啤酒业的辉煌早已不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上市的啤酒公司看,华润雪花2015年销售量为1168.3万千升,同比下降1.34%;百威英博销量为745.6万千升,同比增长0.4%;嘉士伯有机销量下降4%,同比下降8.4%(有机啤酒全部采用野生啤酒花,以及小农场有机耕种的大麦为原料酿制而成)。从销售量看国内啤酒业还是略逊海外啤酒产业,洋啤酒的包装较为精美,虽然价格比国产啤酒要高很多,但是消费者还是略微偏向洋啤酒。以罐装为例,在北京市场上,罐装洋啤酒的价格基本在7-30元之间,500毫升包装的售价多在10元至20元之间,其中包括美国第一进口品牌科罗娜啤酒等。在商超渠道,进口啤酒价格通常比国产啤酒贵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倍,比如同样330毫升的小瓶啤酒,青岛啤酒约4元,喜力则要卖9元。但是这些高价的洋啤酒依然占据了大半销售量。

有关专家认为,国内的啤酒企业绝大多数为国企,在机制与管理等方面较国外企业都不具有太大优势,国内啤酒在摩洛哥啤酒公司生产的科罗娜与百威等海外巨头以及其他进口啤酒的冲击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啤酒行业的巨大变化可能已在渐渐发生,从本身的份额到利润来看,低档啤酒在市场上出现升级趋势。2015年我国进口啤酒 53.83万千升,同比大增59.2%,首次超过啤酒出口量,精酿啤酒逐渐流行,精酿啤酒等差异化产品快速增长,也助力培育了高端酒消费群体,以雪花啤酒为代表的低档啤酒出现升级趋势,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目前全国啤酒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还不到一半,竞争激烈。啤酒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即使“熬过”行业自然调整期,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可能会相对艰难。

饮料行业:1~6月生产软饮料269.3万吨,同比下降2.5%。其中:碳酸饮料类(汽水)27.13万吨,同比下降12.7%;包装饮用水117.78万吨,同比增长6.1%;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52.86万吨,同比下降1.2%

近年来随着饮料行业中的品种不断增多,消费群体的年轻化、需求多样化态势日趋显现。在这样的市场趋势下,饮料企业积极谋求战略定位转型,从而更准确定位新消费群体,需要不断挖掘现有品牌主张与年轻消费者心智的文艺结合点,或推新广告宣传语或利用动漫品牌授权,打造文艺先锋。2016年注定是个饮料多变年,传统饮料企业不断转型,新品、新包装不断引爆消费者的眼球。一家独秀的品种时代正在慢慢消逝,迎合健康消费趋势的清淡饮料、果味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乳饮料、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杂粮饮料等复合味饮料正在悄然兴起。饮料行业健康牌频出,植物蛋白饮料以其营养、健康等特点在过去几年受到消费者青睐,尤其在春节消费旺季。大健康饮料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培育,目前处在快速成长期前期,3年内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绿色、原生态的食材越来越受到推崇,市场潜力巨大。蛋白饮料、果汁饮料、草本饮品都将是未来的趋势。沙棘汁、蓝莓饮品等,凭借绿色、原生态的食材,成了新的消费趋势。可以预测,未来谁能够抓住健康趋势,就有很大把握分享饮料市场。

精制茶加工:1~6月生产精制茶10.66万吨,同比增长2.2%。

茶叶在中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但走出国门却一直举步维艰。目前,我国有茶厂6.7万家,2015年产量达到228万吨,生产总规模继续保持惯性扩张态势,茶叶生产结构也在调整优化,出口量逐年略有上升,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中国茶叶出口25.79万吨,金额约10.9亿美元,分别同比上升4.17%和5.07%。在很多人眼中,中国茶是很好的健康产品,却面临走不出国门的尴尬。该如何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让中国茶也能有叫得响当当的品牌?专家认为:为保证出口茶叶品质,政府应给予补助进行品种改良,要多用有机肥,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都符合国际标准,努力让世界喝上健康安全的中国茶;向世界推广茶文化,中国在海外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推销茶叶,在茶文化推广方面却做得不够,应通过宣传推介中国茶的品质,让西方国家对中国茶,特别是中国绿茶有更多了解;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专注打造三五个品牌,并利用品牌美誉度,跨出茶叶市场,走向茶饮料、深加工等。专家建议:中国茶叶企业要在采购茶叶原料时,提高采购价格,增加茶农收入;引入茶叶职业经理人,打破茶企家族企业机制,建立一整套人才管理机制;根据消费者口感和消费特点设置产品,追求产品口感的稳定性;改变泡饮习惯,增加茶消耗量。中国茶业任重而道远,如果从稳定茶叶口感、改变消费习惯的基础做起,完善企业制度,抓好产品质量、品牌建设,齐心协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茶企终将破冰而出,中国茶叶的下一个春天必将到来。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18.37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657.64亿元,同比增长7.1%;产销率96.47%,同比增长0.31%;出口交货值473.47亿元,同比增长4.4%,增幅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1~6月累计生产轻革1496.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6%;皮革服装481.74万件,同比下降19.0%;手提包(袋)、背包3215.17万个,同比增长47.8%;鞋12.52亿双,与上年持平,其中:纺织面鞋1.08亿双,同比增长7.9%;皮革鞋靴8.68亿双,同比增长2.2%;塑料鞋1.76亿双,同比下降9.9%;胶鞋4734.71万双,同比下降12.6%。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0.91亿元,同比增长9.4%;利税总额116.06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81.7亿元,同比增长2.1%,税金总额34.36亿元,同比增长0.8%;亏损面5.86%,累计亏损总额3.56亿元,同比增长134.2%。

从2013年开始,由于欧美经济不好,人们减少购买奢侈品,特别是手袋、鞋等皮具,国际皮革市场越来越差。同时,还因为原料皮价格下跌,生产库存积压,加上环保压力增大,企业利润变薄,我国一些小型皮革厂相继倒闭歇业。在全球皮具行业,中国是个重要角色,大量进口、出口皮革,但却没有生产顶级皮革的能力,顶级皮革、皮具生意的核心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有些工厂历史长达半个世纪,传承几代人。

皮革通常是在美国、澳大利亚生产皮胚,运到中国的一些皮革工厂做“后加工”,然后再进入代工厂。中国至今处在这个产业链的底层,顶级品牌根本不在中国生产皮具,在中国代工的主要是国际二线品牌、轻奢品牌。在中国的山东、河南等地,也生产一些皮胚,但总的来说中国内地没有成熟的大型农场,也就没有饲养那么多合适的牛。品种不如美国,美国牛体积大,皮胚面积就大,用来做皮具,显然是面积大的牛皮更容易裁剪,能实现更好的创意设计。那些“大牛”在美国、澳大利亚的大型农场被饲养、屠宰、制成皮胚,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特别是韩国,还有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也出产一些皮胚,但质量比较差,价格低。面料博大精深,有些奢侈品牌要靠面料巩固自身独有性,他们与皮革厂商达成独家专供的关系,让竞争对手买不到高品质的皮革。韩国的皮胚进口企业牢牢地抱成团,他们集体与皮胚厂商合作,自然可以拿到较低的价格。韩国企业这种抱团谈价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家具制造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229.16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同比下滑5.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25.44亿元,同比增长11.6%;产销率98.38%,同比增长0.46%;出口交货值80.16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1-6月累计生产家具7949.05万件,同比增长22.1%,其中:木质家具1559.18万件,同比增长-0.4%;金属家具5984.37万件,同比增长32.3%;软体家具214.36万件,同比增长1.5%。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86亿元,同比增长10.2%;利税总额15.18亿元,同比增长21.4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0.23亿元,同比增长17.7%,税金总额4.95亿元,同比增长29.9%;亏损面8.06%,累计亏损总额0.34亿元,同比增长61.9%。

近年来,一些原来在板式家具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企业成为跨界新军,挤入实木家具领域,但却鲜有成功的案例。跨界新军进入实木家具领域遭遇滑铁卢原因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设计和质量两大类:板式家具转型做实木家具,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实木家具的审美需求,有的企业转型做实木家具后,产品老而土,数个月内没有接到一张订单;品质不过关更是半路出家经营实木家具者的硬伤,开裂、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这些企业,即使是从著名实木品牌高薪挖来管理者,也因厂家积淀不足而无法解决工艺难题。业内专家通过大数据分析认为,实木家具领域正呈现着马太效应,连锁的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大,地方品牌销售额在逐年萎缩。跨界新军中,有的尚未将学费交齐,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造纸和纸制品行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527.14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504.03亿元,同比增长13.1%;产销率95.62%,同比增长2.92%;出口交货值21.05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同比下降13.3个百分点。

1-6月累计生产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16.72万吨,同比下降10.6%;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产量356.67万吨,同比增长6.7%,其中:未涂布印刷书写用纸12.28万吨,同比下降7.4%;涂布类印刷用纸3.65万吨,同比增长16.2%;卫生用纸原纸15.52万吨,同比增长9.9%;包装用纸及纸板98.83万吨,同比增长9.4%;箱纸板90.03万吨,同比增长11.6%;纸制品230.33万吨,同比增长9.5%,其中瓦楞纸箱114.76万吨,同比增长27.6%;卫生用纸制品8.21万吨,同比增长22.7%。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08亿元,同比增长11.9%;利税总额32.84亿元,同比增长24.5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2.02亿元,同比增长22.5%,税金总额10.82亿元,同比增长29%;亏损面11.36%,累计亏损总额1.95亿元,同比增长-12.9%。

2015我国卫生纸产量已达到1044万吨,同比增长10.6%,产能过剩已十分明显,曾经享受高额利润的卫生纸领域随着过多投资和新供应商的加入已不复当年。目前的市场困境已迫使一些纸厂停止运作,如厦门新阳纸业, 2012年全新启动了产能为年6万吨的卫生纸生产线,因行业产能过剩,自投产以来,持续亏损,只好采取停产转型。此外,广西也有两家卫生纸企业出于同样的原因去年初也关闭了。有设备供应商透露,很多小型造纸企业设法扩张,但因为目前国内经济疲软而缺乏资金支持。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强调,中国市场每年能消化的净增产量大约为50万吨,但在过去几年,每年都在超值增长,从而导致目前产品过剩,尽管如此,还有更多设备还在不断开机运行。

业内人士指出,纸企若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很可能被市场淘汰。据了解,由于供应过剩,卫生纸市场的总体运行率已从2014年的78%降到去年的76%。为解决这一难题,纸企纷纷开始加速行业的升级。如维达推出了全新升级超韧面纸、去菌湿巾等4款新产品,生活用纸正从功能性满足向价值性满足的新高度蜕变。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50.9亿元,同比增长12.9%;产销率98.31%,同比增长0.24%;出口交货值7.01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33亿元,同比增长21.5%;利税总额26.21亿元,同比增长161.8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2.87亿元,同比增长247.6%,税金总额3.34亿元,同比增长-2.6%;亏损面15.21%,累计亏损总额0.27亿元,同比增长-10%。

2016年,面对着去产能、去库存、去僵尸化和治理雾霾等重要挑战,加之人工、原材料等综合成本上涨等情况,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充满挑战,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包装原材料疯狂涨价。从2016年开始,上海、江苏、北京等地的排污费成倍上涨,大型造纸企业可能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下游的包装印刷厂,还有因雾霾大批纸业停产限产也是推涨纸价的重要因素。此外,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加大,鉴于中国有一半造纸原材料来自进口,未来原纸涨价的风险正在加剧。2.内需继续走软,包装印刷市场恐受拖累。2016年及以后若干年,中国的内需恐将持续疲弱,这一点对包装印刷行业将十分不利。3.全球经济衰败和TPP对外贸影响巨大。新年伊始,全球股市率先引发大动荡,中国股市四次熔断并狂跌18%,美国股市也蒸发1.7万亿美元。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经济一落千丈,澳大利亚、日本及欧盟等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2016年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可能出现负增长。4.绿色包装将在更多包装印刷企业得到实践和推广。2016年,行业将加快建立、完善并出台覆盖范围更广的绿色印刷标准和绿色印刷评价体系,将更多的优秀包装企业纳入到标准建设和体系认证中。在政府强化环保监管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势必将强化绿色印刷政策引导力度,对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786.73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767.45亿元,同比增长11.4%;产销率97.55%,同比增长-0.43%;出口交货值240.61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0.35亿元,同比增长9.3%;利税总额449.03亿元,同比增长8.67%,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5.72亿元,同比增长8.6%,税金总额13.31亿元,同比增长8.7%;亏损面5.82%,累计亏损总额0.6亿元,同比增长-21.1%。

我国是工艺美术大国,长期以来,工艺美术都是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作为全球文化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工艺美术占主体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高出美国一倍多,为全球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近年中国艺术品和手工制品在全球贸易额最大的10类文化产品中的排名有所上升,中国也是雕像、塑像、绘画、黄金饰品等工艺美术品类最大的出口国。在信息、消费等新的发展机遇下,工艺美术的经济叠加价值还将更加显著。因此,工艺美术行业要把握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对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结构性嵌入,以及“互联网+”电商消费对文化商品个性化、生态化、层级化、产业化格局的重新分配为传统工艺美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的巨大商机,促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工艺美术产业振兴,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综合效益和价值。

——塑料制品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679.74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同比下滑1.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656.87亿元,同比增长7.1%;产销率96.63%,同比增长-1.06%;出口交货值69.45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

1-6月累计生产各类塑料制品186.01万吨,同比增长7.4%。其中:塑料薄膜40.53万吨,同比增长24.5%;泡沫塑料2.43万吨,同比下降6.2%;塑料人造革、合成革49.09万吨,同比增长3.3%;日用塑料制品10.3万吨,同比下降4.7%。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12亿元,同比增长5.5%;利税总额41.03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0.47亿元,同比增长23.5%,税金总额10.56亿元,同比增长2.2%;亏损面9.73%,累计亏损总额0.81亿元,同比增长-22.1%。

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其中多种的塑料制品已经位于全球首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大国。从需求来看,目前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塑料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塑钢比,我国仅为30:70,不及世界平均的50:50,更远不及发达国家如美国的70:30和德国的63:37。未来随着我国改性塑料的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我国塑料制品需要预计可保持10%以上的增速。塑料制品应用广泛,庞大的下游行业为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塑料机械和塑料模具行业高成长的发展态势,以及家电、食品、饮料、皮革和玩具等轻工行业的稳步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塑料行业发展的利好内生环境;汽车、医用塑料、房地产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等行业的稳步发展,更是加大了塑料制品厂家的需求,成为了塑料行业利好的外生环境。同时汇率变化的加快、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的上调、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电力供需形势紧张,这些对大多行业和企业都利空的因素,同样也困扰着塑料制品行业,形成公共利空。在塑料行业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主攻当前关键共性的核心技术,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高新生产技术之间的差距。技术进步的加快将赋予塑料材料和塑料制品更多新功能,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产品创新和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并深刻改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轻量化技术将为塑料工业的发展带来重大便利。未来,轻量化材料在汽车、飞机、轨道交通方面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精密化是塑料制品行业加工业先进成型技术的一种体现,对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清洁生产和生态化,为塑料加工业节能减排开创新的台阶。

——电光源制造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88.08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82.92亿元,同比增长6.6%;产销率94.14%,同比增长-2.81%;出口交货值47.07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1~6月生产电光源42877.47万只,同比下降13.8%;其中:生产白炽灯泡1826万只,同比下降9.5%;荧光灯27413.37万只,同比增长15.5%;生产灯具及照明装置3562.4万套(台、个),同比增长44.4%。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16亿元,同比增长7.6%;利税总额6.81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实现利润总额5.73亿元,同比增长-4.8%,税金总额1.08亿元,与上年持平;亏损面12.96%,累计亏损总额0.35亿元,同比增长9.4%。

受大环境影响,当前照明灯饰产品面临外贸出口总值同比增速放缓的现实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一两年或有一批专注外销的照明企业日子艰难。当前,外销型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价格竞争方面,而对于照明企业来说,稳住一个国外客户也越来越难。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大环境不甚理想,欧司朗、飞利浦等国际照明品牌在当地市场根深蒂固,而西欧、北美等地市场近年来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之海外实施市场保护机制、人民币汇率等原因,使得照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对于当前的国内照明企业来说,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使得国际市场拓展也困难重重。出口加工企业仍处产业链最低端,“品牌意识的缺失”造成了企业销售行为、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不协调,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没有能够很好地建立起来。同时,LED产业知识产权问题关系到整个LED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不能妥善解决可能引发一系列产业危机,尤其是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持续出现产品同质化、价格恶性竞争等现象,产业利润难以实现转化。

——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

1~6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同比下滑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49.83亿元,同比增长23.3%;产销率99.67%,同比增长-0.11%;出口交货值30.07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同比下滑5.8个百分点。

1~6月累计生产钟5140.62万只,同比增长21.5%;表1338.47万只,同比下降1.8%;光学仪器95.73万台(个),同比增长-0.5%;眼镜成镜4387.49万副,同比下降20%。

1~5月,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7亿元,同比增长20.1%;利税总额2.06亿元,同比增长35.9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23.7%,税金总额0.6亿元,同比增长22.4%;亏损面8%,累计亏损总额0.02亿元,同比持平。

三、2016年福建省轻工行业运行预测

目前我国正进入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从发展趋势看,消费升级正在加快。中国人过去十几年在住和行上迈出了一大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对旅游、养老、健康、保健、卫生、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求空间非常广阔,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此外,今年的改革力度大,一方面加快行政体制“放管服”改革,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另一方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组合拳”在推进,改革将继续释放新的红利。从这些因素来看,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是存在的。因此,下一阶段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但是,2016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国内国外均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层面看,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现在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三期叠加”的阵痛仍在持续。去产能、去库存尽管会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变化,但短期来讲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压力。此外,目前外需低迷,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进口需求下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产业和订单转移加快,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给轻工业转型升级、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困难和下行压力,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克服。综合来看,2016年我省轻工业仍然有望保持平稳发展和适度的增长。

四、2016年轻工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当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除了外部环境以外,企业内在的原因也很突出,尤其在营销策略方面大多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1、营销手段落后乏力。互联网时代,市场已不再是企业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场所,而是双方互动的价值创造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从内部流程质量和效率转向与消费者互动的质量上。目前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比如内容营销来武装自己(内容营销指的是以图片、文字、动画等等介质传达有关企业的相关内容来给客户信心,促进销售)。但是,许多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不明白现在已是需求决定生产的时代,他们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工具来拓展市场,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自力更生。这显然对营销的理解是狭隘的,也是片面的,当然也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企业何来发展?

2、营销创新机制缺失。21世纪的企业经营是一种动态变革经营,企业不再是竞争谁的既有规模大、过去的成就多,而是竞争在转折点,决胜在创新上,因此,企业领导层如何适应、驾驭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尤显重要。由于行业市场竞争过度、竞争无序等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技术和质量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它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不惜竞相压价,究其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而夺取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壮士割腕”和“比赛流血”。简单的价格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销创新,他们认为对营销创新的投入,只看到投入而看不到实际效果。

3、发展思路严重缺位。在从工业经济转向体验经济的时代,与此相对应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观念转向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的观念。然而现实中,每当提到企业的发展思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对市场进行研究。就从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不禁让人提出很多质疑,没有方向,怎么来确定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确保持续发展? 怎么来确定阶段性的战略目标?一言以蔽之,整个内部管理如何能协同起来,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无法走出混乱的状态。举例而言,假设在发展思路缺位的情况下,企业只能是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抑或财务指标来考量,这也是中小企业最为惯常的考核方式,而这种思路恰恰就是“管理近视症”的症状表征。

现在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在资金、产品和人才,而是以品牌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整合竞争,包含了对自己品牌个性文化精确把握下的稳健执行:精确推广,更包含着对自我品牌文化基因中优缺点把握中的扬长避短,他们完全可以先从小市场做单点突破,围绕产品去做精、做深、做透,以加强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我们大多数企业规模还相对较小,尚无强大的实力来做广告宣传,并不代表他们就无法成功运作营销,在其品牌中注入“精、气、神”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眼球经济”时代,让产品特别是新面市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唤醒他们的购买欲望是最最迫切的,品牌作为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往往决定着产品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去留命运,而它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是更为强大的。同样一种产品,品牌上的差别往往使其在受欢迎程度上截然不同,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在产品个性化需求主导市场营销的时代,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连接起来,并能将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确传达给消费者。

中国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能否适应竞争环境,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根本。企业如果想要生存发展,你的产品就必须能够吸引商家的眼光,这似乎是一种铁打不破的定律。因此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案,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胜法宝。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