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校共建推动专业发展

2016-10-14 00:41管成程
价值工程 2016年5期

管成程

摘要:作为青岛市首批重点专业之一—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项指导意见,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社会区域服务能力等方面突出成绩,为市校共建重点专业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Abstract: The ship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Qingdao Harbor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is one of the first batches of key professional in Qingdao.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opinions, it ha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course system,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experiment training conditions, social service ability and so on, it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ity snd school in ke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关键词: 市校共建;重点专业建设;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Key words: city and school to build;key specialty construction;marin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5-0167-03

0 引言

专业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离不开学院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政策支持。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切入口,作为市校共建的尝试与创新,推进青岛市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不断前进,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中的战略作用,为青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作为青岛市首批重点专业,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下称船电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来,专业建设团队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青岛市《在青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市校共建工程》的要求,依据《青岛市重点专业建设任务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社会区域服务能力和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船电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历程。

1 市校共建促发展

1.1 校企合作,深入调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审批通过以来,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调研,通过毕业生座谈会、发放调研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邀请企业专家和资深同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改多项项校企合作制度,根据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成长过程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实施了“校企互动、五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改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工作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图1所示)

1.2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课程体系

根据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船舶电气设备维修保养和安装调试两大核心岗位,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两条主线,构建“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拓展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两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以德育为统领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通识必修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船厂及船舶配套企业对船舶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设计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岗位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一般电气设备工厂所能从事的其他职业迁移能力;通识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中,重点突出三点:第一点打造核心精品课程,通过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推动课程建设;第二点加快项目化推进,对PLC等课程通过项目化建设带动教学改革的步伐;第三点实现资源共享,依托学院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完成大多数课程的资源共享,保障师生互动,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

1.3 通过“内培外引、双向任职”,打造一流船舶电气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打造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到青岛港轮驳公司、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武船等各大公司进行实践锻炼,了解船舶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学习船舶电气控制技术和维修方法,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技术改造,提升了电气系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每学期还组织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使其承担与其职业工作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做法,为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专任教师看到了自己在职业实践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专兼结合,由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同一课程教学任务。以学校改革后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基础,由专任教师和兼職教师组成两个人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理论基础准备、讲解和引导,兼职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操作示范、训练和指导。

除此之外,市校共建专业建设以来,本专业在教师能力提高方面还重点做了几件事:一是对每位教师进行实践动手能力测评,每名老师都参加实训中心安排的实践锻炼,最后由技术能手和领导共同考核测评;二是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工作,每名老师最后要接受专家测评;三是安排专职老师与兼职实训教师共同讲授实训课程,专职老师提高实践能力,兼职老师提高教学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1.4 软硬结合,虚实结合建设实训基地

“引建结合、虚实互补”,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依据船舶电气工程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与青岛港轮驳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设计方案,实施任务,建设了船舶电站等6个实验实训室,开发了柔性生产线仿真软件,满足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技能鉴定需要。

1.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市校共建专业的重点

船电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符合青岛市船舶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西海岸船舶海工产业,实时微调人才培养方案,适用企业用人需求。依托船电专业与企业联合成立的船舶应用技术研究所大力开展有关船舶新技术应用、船舶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在职船员业务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促进了学院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的无缝对接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建设,完成海军古镇口船员维修技能培训项目和青岛港轮驳公司主机转速表照明灯国产化技术改造项目等。充分发挥专业群资源优势,带动青岛市中高职相关专业群全面发展,带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港口电气技术等专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定程度缓解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中对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压力,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实施效果

2.1 主要成果

近几年来,电气系通过与青岛港轮驳公司、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武船等各大公司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专业指导委会的修订意见完善《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船舶供配电技术》、《船舶电气设备维修管理工艺》、《船舶电力拖动与控制》3门精品课,完善2门省级精品课,建立资源共享网站;两年来新增教授1名,副教授2名,师资队伍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3.3%以上;校企合作完成《船舶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等9本配套教材编写,其中6本正式出版;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院级以上教科研课题9项,发表教科研论文30余篇,完成社会培训1200余人次,提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等技术服务6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大赛获得奖项5项,获得国家专利5项;新建1个、扩建5个实训室;2014级招生计划107人,实际报到104人;2015级招生计划110人,实际报到105人;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3%,留青比例达到62.4%;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8%,留青比例达到65.5%。

2.2 特色亮点

适应船舶海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船电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作用,积极协助学院相关专业为周边企业提供服务,强化学院的港航教育背景,促进企业和专业的共同发展进步。学院与青岛港轮驳公司共同挂牌成立“船舶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所为港口提供有关船舶新技术应用、船舶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服务,实现学院与轮驳公司在技术领域方面合作共赢。研究所成立来,在船用智能控制柴油机技术管理研究方面、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研究方面和开展船舶新技术培训进行了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古镇口小口子航母保障基地人员开展培训达近百人次。

2.3 辐射带动作用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青岛市重点专业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教学特色,扩大对外交流与学习,利用船电专业在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为兄弟院校提供经验借鉴,加强资源共享。同时,利用自身优势,与省内外高校开展在交流、参观、培训、学习等方面广泛合作,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3 总结展望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青岛市重点专业以来,适用区域经济,实时微调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和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培训,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围绕包含海西湾造修船基地、青岛胶南船舶工业基地、青岛灵山卫船舶工业基地中的相关船舶企业,开展专业人才规格调查,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突出船舶电气专业性,紧跟行业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带头人领导决策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充分利用兼職教师的实践与指导能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加大或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扩建及利用,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并进行深化和创新合作方式;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吸引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使学校教育跟上船舶行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生产项目,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技术服务;面向企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更好的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服务。当然,重点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虽然严格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要求来做,但工作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兼职教师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而且顶岗实习环节的针对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需进一步规范。总之在建设过程中,要市校共同参与,积极创新,为兄弟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发展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带动相关专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应有贡献,带动专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赛芝.浅谈高职学生的就业——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2]孙勖清.船舶电气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4(03).

[3]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