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课堂教学探析

2016-10-14 07:02盛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课堂

盛芳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并就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实施步骤、实施方法及重大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44-02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高等教育的主题,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主体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和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思想体系。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高校思想政治课要想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涉及到教育体制、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下面谈谈我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二门课程的教学中实施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全都由教师决定。教师着重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只考虑把问题讲深、讲透,而不考虑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不问对象,忽视学生个别差异。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个人努力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集体的合作。实践证明,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正在进一步侵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它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2.教育改革的趋势。1996年美国出台了第一个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成为其核心内容。日本教育改革的新方案则强调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其“综合学习时间”的目标中提出了“从学生的关注、兴趣出发的学习,培养自己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主体地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探究和解决的态度”等。“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这是建构主义教学论的灵魂。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二、主体性教学的内涵

一般而言,主体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将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价值观念等通过各种方法内化于学生,构建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具体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而言,目前开展的主体性教学就是在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登台讲课或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认真备课、讲课和讨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任务是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对学生所讲的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强调与修正、评价,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获得不少启发。

三、主体性教学的实施步骤

开展主体性教学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初精心准备。教师在开学前设计好学生讲课主题(问题)。教师要在开学后的前四周内做好确定班级、主讲学生、讲课主题等相关准备工作并指导学生的备课活动。开学后从第五周开始陆续安排学生登台讲课。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第二阶段——学期中进行检查(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通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实践教学等形式检查落实开展主体性教學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网络评课等形式检查活动效果,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第三阶段——学期(年)末总结评比。对各班、各小组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经验进行认真梳理和交流,不断总结和深化,建立健全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对组织实施主体性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班级、小组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主体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1.主讲学生的确定。每学期主讲学生人数多少由主体性教学活动选题性质和教学班级大小确定,一般不低于教学班级人数的15%。确定的方法可采取学生自荐、讲课小组推荐(将教学班分成若干讲课小组)、教师指定的对象等进行。

2.讲课主题的确定。讲课主题(问题)应该是既符合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确定的程序是先由教研室负责设计若干问题,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筛选或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最后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授课主题的确定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一学期保证确定五个左右的授课专题。

3.主体性教学形式。主要形式有专题讲授式教学、案例解构式教学、热点讨论式教学、参与辩论式教学、参与演讲式教学、访谈式、时事沙龙、知识竞赛、话剧表演、参观学习、读书笔记座谈会等,侧重于热点讨论(辩论)型、专题讲授型等。

4.教学时数的确定不少于9节学时。

5.学生讲课时间的规定。课堂教学以一节课(45分钟)为单位,一节课内学生讲课占25~30分钟,其他同学评课占5~10分钟,教师评课及总结应5~10分钟。

6.学生考评考核方法的确定。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平时教学过程,更加积极参与教学教改活动,教师要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五五比例计算。主体性教学成绩一般要占平时成绩的60%,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对开展主体性教学活动的班级小组进行成绩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评价。在同一小组中每个组员的分工不同,其对主体性教学改革的贡献亦有不同,因而组员之间应采用互评,按其贡献率分不同等次评出分数(主体性教学小组长负责评定,最后由任课教师决定成绩),可参照这样的公式:某一学生主体性教学得分(F)=教师给整个小组打的总分(E)×每个学生在其小组贡献率(G)(假如小组7人,按贡献率分不同等次评出分数,如A生为100分,B生为95分,C生为90分……),即F=E×G。

五、主体性教学的重大意义

1.主体性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被认为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基础,以变革、创新为灵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除了全球一体化经济、信息化经济的特征之外,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它的人才经济和创新经济。也正是“人”与“创新”,使知识经济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主体性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实行個性化教育教学,并且通过大力创新制度、规则和教学评价体系来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所以,主体性教学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主体性教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教育是创新之本,所以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主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主体性教学以知识、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辨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主体性课堂教学顺应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战略的要求。

3.主体性教学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2015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体制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主体性教学顺应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四个层面,它们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以一种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几个层面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其提出的能力目标与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素质能力要求具有相当高的契合性。

4.主体性教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时代,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类型是高等教育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必然选择。主体性教学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自由且独特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