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堂高中英语课堂观察的思考

2016-10-14 08:01薛妮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反思建议

薛妮

摘要:课堂观察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分析,借助课堂观察有利于科学评估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一节高中外语课的课堂实地观察,从教师和学生两大课堂主体对课堂教学进行评析、反思,进而提出相关的课堂教学建议,以期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课堂观察;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44-02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有生命力的课堂呢?这是教师、专家学者、家长和学生一直在追寻的一个话题。下面本文将通过对一堂高中英语课的自然常态式的多角度观察,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进而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所借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观察对象

本次课堂观察在西安一所知名外国语学校2015级高一某班进行,整个班级44名同学。该校外语教学是其较为重要的办学特色,因此相对于西安市其他中学来说,学生的外语水平相对较高。授课教师是一名年轻教师,她毕业于西安某所著名的外语类院校,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经历了英语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教龄较短,仅1年。本次观察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必修二册。授课内容是Unit1 Culture Relics的writing部分,正常教学进度没有因为课堂观察的需要而进行调整,整个观察是一种自然的常态化的全方位的观察。

二、課堂观察评析

(一)教师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从总体来说,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比较到位。首先,可以看出该教师了解本节课的教学认知目标,整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即通过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各种活动来传达如何用理由来支撑观点的英文写作方法。并且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也比较明晰,即分别是陈述理由和如何将理由组织起来并准确的表达观点。其次,从教学环节上来说,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但又不断深入,旨在教会学生在写文章时如何梳理自己的思路,分清意见不同的观点;同时,又启发学生如何组织这些观点形成一篇文章。最后,该教师对于教学时间的把握比较精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该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因此在授课时,特别是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她选择了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着力点,即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chool uniform?And give the reasons which you agree with and disagree with?教师这样的选择就是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通过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从内部创造,构建新的知识。

2.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基本上采取的是在交际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该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解释,进而完成课堂上活动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语言练习的目的。另外,在观察中也可以看出,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中该教师通过提供写作支架到逐渐撤去,最后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发挥,完成写作任务。这是教师对对Bruner的支架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在其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师生的互动。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男、女生的分组加分以及课堂讨论活动中。关于课堂提问,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该教师习惯于指名几个熟悉的学生,他们的被指明次数明显多于其他同学。特别是当课堂出现沉默时,教师便会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这几位同学也会给出较为满意的答案。虽然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但降低了提问的意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外,虽然教师设计了各种学习任务,试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学生发言还是较少,多数学生还不能流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部分的交流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关于提问的反馈情况,该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及时的反馈,这种积极反应有利于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念。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给男、女生分组并分别加分,该教师从外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机(Motivation of learn),即通过外部的奖励强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而在Group discussion的课堂活动中,该教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以上这些均体现出该教师希望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并激活课堂气氛(Classroom climate)。和谐、进步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并建立积极向上的课堂规则,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学生

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他们不断的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本节课中,学生基本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就是学生做的Duty Report和课中学生对语言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安排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实际的准备中,参与活动的同学一定会受益匪浅,不仅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拓展了视野,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经验去构建新的知识,并获得这种有意义的构建的能力。

2.学生之间的交流。本次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两次小组讨论进行交流实现。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学生对这种交流比较感兴趣,讨论也很热烈。这种方式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考虑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小组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水平之间的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学习,掌握了新的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三、课堂观察反思

该教师设计了众多的英语课堂活动,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和做中学的理念,引导学生以问题的解决为线索,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此次课堂设计在某些方面把握还不够精准,需要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仅限于本节课,要反映该教师的所有课堂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课堂观察和不断反思。

首先,从整体来看,虽然教师本着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层层递进,从师生问答,到小组讨论,再到小组辩论,等等,但是还是可以观察到教师在每个环节上仅仅是对表层知识进行设定,就很快切换到下个教学环节了。其实,课堂就只有45分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保证整个教学进度,有的时候不得已只重视了教学的广度,而忽略了知识和思维的深度加工,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过于简单,并且评论语言重复率比较高,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我们总是会听到:Good!Very good! Yes!等。这样的反馈会无形中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知识的深层挖掘造成阻碍,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从观察来看,本節课整体课堂气氛不错,学生比较配合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在教师布置完每项任务之后学生也能积极地有所表现。但是整体课堂气氛较为平淡,缺乏起伏。究其原因,发现教师有教学热情,但是缺乏激情,未能创造出适度的课堂教学的兴奋点。

四、课堂观察建议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从而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注意课堂提问策略,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有效性。在提问时,应全面照顾到班级的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提问的反馈方面,加强评论语言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注意在反馈后的追问,以促使学生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有利于对于学习信息的保持。这也是加工深度理论(Levels-of-processing theory)的核心思想。其次,教师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情感的投入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表情、气质、言语、行为都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热情很重要,如果能投入更多的激情和适度创造学习的兴奋点,则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同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从而激活活泼、向上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本次课堂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课堂观察犹如一面镜子,能够发现课堂中存在的亮点和问题,促进教学反思,有利于新手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同时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最有意义的学习。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反思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几点建议